2020届江苏盐城三模优秀作文精粹9篇(附:文题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江苏盐城三模优秀作文精粹9篇(附:文题解析)

ID:348291

大小:29.9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校作文好题精选 : 2020 届盐城三模优秀作文精粹 9 篇(附:文题解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 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 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材料解析 本题是这一轮高考复习的各地模拟卷中,难得的借物喻理类作文,与上届江苏高考 作文类型相同: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 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还有一道类似的模考作文题,是苏州市高三期末作文: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这类题目是叙述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者一组事物的关系,比喻一个道理。事物的性质 基本是常识,所以道理也就“天然”成立。(这并不等于说材料提供的事物性质已经是 客观真理,完全没有讨论的余地,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说。)既然材料是当作客观真理呈 现的,只是提示可以向“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去发散,那么构思就不宜逆着材料, 非去说点墨也可以洗净。 另一个不宜推翻的,是材料设定的褒贬。“白袍点墨”的比喻中,白是本初,是纯 色,是积极的,黑是沾染,是污迹,是消极的,再加上“湔”(洗)指明人的主观期待 是白,那就锁定了材料的倾向:墨迹洗不掉不是好事。想为“点墨”翻案,一是很难, 二是吃力不讨好,甚至类似“自杀”。 污迹难洗,是无须证明的事。值得重点论述的,是“点”(一时一事)与“终”(永 久)之间的对比——为什么一点污迹会永远不得消除?可以有几个方向的论述: 01 墨点太深,错误太严重;02 白袍太净,过失被衬托得明显; 03 湔不能实现,时间不能倒流; 04 墨点不在袍上,在着袍者心中; 05 墨点不在袍上,在旁观者心中; …… 越往深处想,越涉及哲学、心理学层面,如果有这方面积累,可以作这类探讨。但 考场时间有限,思辨不易,那不妨从容易着手处立意,即不去追问不能洗的原因,而直 接基于这一现象,类比历史、现实的人和事,即材料引导的“为人处事做学问”。 01 “为人”之墨 如海瑞之清而有逼死妻女之疑; 02 “处事”之墨 如关羽之威而有荆州之失; 03 “做学问”之墨 如亚里士多德之博而有“大球比小球先落地”之误。 …… 如果平面地罗列事例,文章不易出彩,可以突破材料的引导,设定拓展方向。方向 不在新奇,而在定位的高度。简单来说,有三个层面: 01 物质层面即以成败论,白为完美,黑为过失、缺憾。一颗螺丝钉造成航天飞机坠落,已经是老话 题了。违法犯罪,终生留下案底,被人歧视,也是常识。所以如果只从这个层面写的话, 很难超过初中生作文水平。 02 道德层面 即以是非论,所谓节操有亏,是古人原本的用意。当下也是用这句话来谈廉政。收受贿 赂,即使不会遭受实际的审判,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问心有愧,永难消除。本尼迪克 特《菊与刀》所揭示的日本人的耻感文化,甚至觉得受人恩情永远难以报偿,都属于这 个层面。 03 精神层面 这里说的精神有别于上面的道德,而是指人的深层心理。即以人性而论。人本性纯真, 一旦沾染了一点恶意,就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痕迹,心理学所谓“创伤”。曹操杀吕伯 奢,物质层面失去了陈宫的支持,转为反面人物,道德层面故意杀人,毫无人性,精神 层面则自知有罪,但又自知无法挽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能不 是其本心,只是遭遇此变,心理上不等不做出对“负”(亏欠)的自我心理安慰,扭曲 了原本的价值观。 以上只是就材料的设定而论,并不代表客观真理。“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类比 思维,还停留在两千多年前《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程度,只能说是对于道 理的形容,是一种修辞,算不上论证。就现实而言,错误可以纠正,浪子可以回头,心 理创伤可以治愈。黑袍洗白也不是不可能。但正如前文所言,翻案不要从材料设定的基 本理论上翻。 正确的出奇制胜的方法,是在讲清材料设定的理论后,作进一步推演,即讨论:明 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之后怎么办。当然,这个墨点是怎么沾上去的也很重要, 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情况就有不同。主观上避免沾墨当然是高尚的想法。但因为材料 的设定是“点墨”,哪怕是偶尔的过失,客观造成的失误,也包括在内。如果谁都可能 沾墨,而且又洗不掉,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和坦然,不要死揪着他人的墨点不放,所谓“不以一眚掩大德“;也不要纠结于自身的墨点而自暴自弃,甚至甘为大恶,索性遗臭 万年。把点墨藏着掖着,就是真成为了黑历史,想在墨点上描出花来,只会越描越黑。 用白袍上的墨点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也不失为一个方案。 人以白袍罪点墨,我以点墨贵白袍。 【范文 9 篇】 01.恒守本心 莫失莫忘 最近扫黑除恶,打击贪污腐败之风盛行,不少的高官贵吏被查检举报。只是看着 他们被送上法庭满脸悔意,我想,他们是何时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又是什么让他们一 错至此? 或许一开始他们只是随手收下了一包烟,一瓶酒……他们忘记了任何事情都只 有零次和无数次,亦忘记了恒守本心。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到: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颠狂。确实如此,想要恒守 本心需要我们有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官场失意的屈原严辞拒绝渔夫“淈泥扬波”,“餔糟歠醨”的建议。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深知或许可以为了暂时的荣华和地位低下 自己的头,但是他从此便再也无法挺直腰杆,直面当初一心为国的自己。 最后,楚国亡了。屈原并没有选择投身他国,也没有选择隐居避世,而是带着自 己的一颗赤子心投了汩罗江。屈原,至死也没让自己的白衣染上一丝的墨点。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世上的每一件事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便 都藏着委屈。”刘震云在《一万顶一万句》里这样说。一天要经历的事情太多,更 别说一年、十年、一辈子。因而,要坚守本心还需要一颗清净心、一颗平常心。乌 台案后,苏轼空有一身才华却再也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抱负、有所作为。其实凭借苏 轼以往的政绩,冠绝北宋的才气,若他有心讨好权贵,重返政坛亦无不可。只是从 他一降再降的“黄州惠州儋州”谪官之旅便可看出,他对此事并不上心。即便人生 境遇急转直下,即便心中有壮志难酬的愤懑,子瞻也未曾为了一己之名利“摧眉折 腰事权贵”,从而保全了自己滴墨不染的纯粹人生。很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中的一句话:以清净心看世界, 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东坡居士可以一蓑烟雨任平 生,正是因为其坚守了清净、平常的本心。历史也留下了他谪仙般的身影:一袭白 衣,衣袂飘飘。 史传刘备临终前告诚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他深知小恶就如同星星之 火,但星星之火终将燃成燎原之势。以史为鉴,我们务必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做到 莫失莫忘! 02.心向光明,身无阴影 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被曝光后,其原先美好的形象轰然倒塌,令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凡为已经,皆为序曲,不若给他机会改过自新。”殊不知,这些年 来他可以改过的机会不在少数,真正压垮他的,是心中那逐渐放大的阴霾——虚荣。 人生在世,诱惑诸多,任何一点恶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我们唯有心向光明,才能 摆脱坠入深渊的厄运。 何谓心向光明?孟子很早便作出了解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谭嗣 同“死得其所”的无惧无畏,民国损人邵飘萍的快意如刀,都是以内心的坦荡,去 直面世间的黑暗。心有光明者,如佛道中的金光护体,诸邪不侵,自然严气正性, 胸怀坦荡。 然而,中国自古便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话。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 心向光明不是一件易事。千帆竞渡,光明者存,如何在人生的暗潮中以光明之舟到 达彼岸,值得深思。 心向光明,需要有一颗坦荡博大的心。孙扬暴力抗检,无视规则,被禁赛八年, 这又何尝不是狭隘的心胸使然?如果他能多一份丁肇中面对实验图“我不懂”的坦 荡,多一份姚明面对辱骂时彬彬有礼的幽默,也许他早已成为享誉世界、德能兼备 的健将,而不是落得体育生涯抹上污点,惨淡收场的结局。心向光明,也需要见过则改的勇气。一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圆,世上也没有绝 对的光明,即便是这样,我们仍要抱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决心。日本的羽 毛球选手桃田贤将,早年受师哥怂恿参与赌博。不同于孙杨,他被禁赛时表达出忏 悔的诚意。随后,他未就此沉沦,而是加紧训练,终于在羽协取消禁赛令后,打破 了李宗伟的冠军记录,一鸣惊人。 在人生历程中,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稳步向前,才能避免沾染“墨点”。 我们不应该掉以轻心,更不能放任污点被放大,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生如同一条长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唯有自己的内心。唯有心向光明,我们 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留下污点,坠入无尽的深渊。 03.生而无染尘,起以沐春光 《末代皇帝》中,溥仪剪掉长辫,怀揣新思想,俨然如一,“白袍”矣。当他 从宫门跑出殿外时,底下跪着的却是呜咽的群臣。 溥仪此时的思想,自以为“白袍”是哉!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他的枷锁,纵 使他渴望新思想,却因未摆脱多年的封建,终被“染墨”,这场碰撞给他带来的不 是解脱,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争议。恰若白袍染墨,终不可湔。 颇喜寒山一句:“吾山似明月,玉盘清皎洁”。我们生而为人,当独善自身,生 而无染尘。 你观那古代名士杨震之风席,当一小官趁黑夜欲予其重金买官之时,杨震大怒, 小官却“理直气壮”言黑夜无人,无人知晓,于是便有了杨震一千古名言:“天知, 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暮夜无知!”,此之谓真正气节也!为人处世,当如杨震 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揆诸今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一切皆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众皆黑墨, 社会成了韩寒口中的“染缸。”世相覆焘于荣,为人处世,何以能做到独善其身, 生儿无染尘?答案不言自明,当拥抱纯澈心境,方可得出淤泥不染之效。 康德有言:“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 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诚然,一个心怀道德律令的人,又怎会在时代洪流中沾染墨色?走怎会面对不良诱惑时丢掉自我?又怎会为人处 世时败落声誉,遗臭后来? 就像辜鸿铭那般,虽未剪辫,但却是新思想的代表,与溥仪不同,他的人格上 不容任何尘与墨,甚至在面对学生的质问时,可以面不改色地说出:“我的辫子是 无形的,你们内心的辫子却是有形的。”一个真正洁致的高尚之士,纵无陶渊明 “采菊东篱”的诗情,纵无诗佛“灯下草虫鸣”,之意境,纵无杜甫“大庇天下寒 士”的气节,只要心无染尘,即可曰之“白袍”,即可寂静安然,做人之道,便乎 即此。 研精覃思,可付一言。为人处世当禀“生无染尘”之小境,莫将“白袍”沾“黑 墨”。如张充和般淡泊干净,不愧做大时代洪流里那一丝真歌弦管。 依板幸太狼说过:“诸恶的根源不就是人们太闲了吗?”,愿我们弃“恶”而保 身洁,生而污染尘,也无“尘”可染。 生而无染尘,起以沐光。愿我们为人处事时,能够忆起这句话。 04.可染墨,不染污 凡在世上,总免不了沾些痕迹,一袭白袍也总得见点颜色,太清白的人生,不 仅荒唐,也可笑。 只是,一个人自况莲也好兰也好一纸白笺也好,染点墨色,甚至于移成一幅水 墨,虽然深浓些,却是别有风骨。只切记莫沾了污淖,不仅肮浊远人,还会见得自 愧。 那么,何为墨 何为泥? 墨也,虽黑而存香。它是墨黑,但点上一笔,是有余韵的。一袭白袍之才子佳 人,上了些墨色,幽幽凝香不讲,才子也不见纨绔,佳人也顿减了轻佻,平添上些 厚重与沉稳。再确切些,墨,便是一个人常犯的、有意义的过失。子曰:“孰能无 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也讲:“人恒过,然后能改。”这些过错有一个 共性:无伤大雅。相反,每犯一个这样的过错,都是人生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 都像人生中一次非比寻常的远足。我心里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堪的事情,恰恰相反,这就像猎人的伤疤,战士的枪 痕,是一种荣耀的标记。曹禺把黄永生的批评当墨色,剧本创作又进一层;严歌苓 把年轻的爱意当墨色,完成了《芳华》与《一个女人的史诗》;史铁生把一生的残 疾当墨色,铸就了文字与精神上的精刚……张爱玲曾写过:“撞破了头,血溅在扇 子上,拿起笔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不撞点南墙,永不知大道所在。不受经义不 知礼义廉耻,不经世事不觉善恶忠奸。怎么做?用一点点的墨色在自己的白袍上点 出一片千里江山,添上的不只是人格上的墨香墨韵,更是生命上的沉稳与厚重。 而泥污是什么?污也,并浊携臭。这些东西沾在了身上,不仅自降身价,别人 见了也唯恐避之不及。或许我们不能像水仙一样生长在清水中,那就只好效仿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污浊染身,同样是不易洗的。呈缅声色是污,贪赃枉法是污, 油腔滑调、欺下媚上也是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终亡异族刃下,隋炀帝大兴水殿龙 舟事终致王朝覆灭,今日贪官污吏,哪个不是从小金小脏贪起?如今锒铛入狱,污 浊昭彰,令人耻笑。 因此,对于这类污浊,只有努力做一株自清的莲花,“百花从中过,片叶不沾 身。”有“两袖清风”的气概,让自己的清净之莲开在泥淖中,不要等待污浊沾身 才叫苦不迭,悔不当初。 诗曰:三点墨色添馥韵,一抹污色降己身。宁为墨上一风荷,质洁行高净平生。 愿我们都能添点墨意,不沾泥泞,平净坦荡,厚重深沉。 05.无法消除的档案 多年以后,当周作人面对铺天盖地的批斗声时,总会后悔那个曾经错误的抉择。 在汪 伪政府的权力与利益的诱感之下,他放下了文人那胸怀家国的刚强气节,与兄长鲁 迅分道 扬镳,走上了那条不归途。 即使在多年以后,他的作品能够在文坛闪耀一方, 但他人格档案上的那一抹 败笔,却 成为了他永远挥之不去的污点。这亦是为人处世的常态,人格气节如水一般,一旦覆去,终再难挽回。一失足 成千古 恨,无意或有意问划下的一缕墨痕,终成那无法消除的档案。 如此档案的无法消除,源自于对人物立体式品评的诉求。人无完人,因而人们 渴望了解一个人个性的全部,而不甘于对优点进行盲目的顶礼膜拜,于是这些污点 也成了不可忽视的抓手。“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司马迁的实录之笔, 没有让李广被虚化为完美无缺的神话人物,而是让他显示出常人的狭隘与仇恨。又 如英勇而智慧的哈姆雷特,亦有人性中的猜忌与自私的一面。在众目睽睽之下,完 全涂抹先前的错误,已是不可能。 从根本上讲,墨点的不可消除,正是由于它对人内心深处隐藏人格的显露。“ 画 龙画 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平日,内心的些负面因素往往受着法律道德与社 会 良知的约束,而只有在特殊情形之下,才得以让人窥知一二,赵孟類作为宋元 时期书画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造诣无可非议,然而仕元的行为却成了他那无法消 除的档案,甚而影响到了对他艺术成就的评价。试想,倘若他生于太平年间,极有 可能成为后世追捧的典范,然而正是这时代的动荡,将他的软骨揭露无余。于是白 沙入涅:终难复白;美瑜虽好,不掩其瑕。 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悲剧,悔过成了空谈,遗忘的良药在此亦失去了神效。然 而,这 也并不意味着这种无法消除的档案并无意义。相反,它倒像是监督者,约束着未发 的负面想法。因而,“善不可失, 恶不可长”的箴言受到了强烈的反响。在这无 法消除的档案的警醒之下,人生的方向便会自然而然地转向那直与善的光明坦途。 06.病松 曾遭束缚的纹松,是永远也不会旁逸斜出的了。 细茎矜然,淡雅亭亭,玲珑翠绿,线铺陈。 然而,一 根櫧褐的麻绳却细细 盘旋而上,密密而尺余,舒朗的几缕侧线,勾勒出端庄,却古板,毫无生气。 小贩说,这样长大的纹松是不会长出侧枝的。 那刻,仿佛岁月回溯,浮现在脑海里的,是龚先生的《病梅馆记》: “江浙之间多产梅,皆病!” 这些取其只而去其疏的纹松不也皆病吗? 去绳、松土、风淋、点肥,放置在一个向阳的角落,抿一口春茗,内心满是对 重获新 生的喜悦。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虬节的枝疤从未抽出新芽。即使去了绳索,纹松还是会 像从前 一样挺直生长, 永远也没有了再旁逸斜出的可能了。 我的内心是无比的惆怅,也许就像何良俊先生所言:“白袍点墨,中不可湔。” 即使 我松去了外在的绳索,内心曾经一同沾染上的墨点也能如此轻易地洗去了吗? 就像我们一样,总幻想岁月静好,一切可以重来,可曾经的污点就像扎下的钉 子,纵 使拔去了金属,内心留下的千疮百孔有该用什么来填补呢? 人生容不得“悔棋”,一招不慎,遗憾千古。 一如那个 “宁愿我负天下人”的狂夫曹操,纵再功盖寰宇,永远摆不去白脸 奸相的恶 名:《魂断蓝桥》中被迫站街的芭蕾舞者,逃不掉香销魂散的结局:孔乙己无论“偷” “窃”, 也避不开成亨酒店众人取笑的眼神...一个人.只有永远保有自我持重的坚定内心, 才能时 时躲避人生的污黑,维持自我的洁净。 然而身处“十字街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外在的叫器、尘粪间曾经或片刻 地汨没过自我,如不幸被小贩束起的病松,都是世事不可抗拒的因素。当我们的人生白袍 上不 幸沾染过污沫,是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了呢? 当然不是。李安不也曾在世事浮沉后才静水流深的吗?陶潜在回归荒田之前不也 心染俗念的吗?一件白袍纵有污 点依旧不掩玉色,只要仍有对蓝天从心底的景仰, 曾经的不堪 只会化作垫脚石,助力远方,不是吗? 基督所感动世人的不也是用一双伤痕的手坚持拥抱了世界? 07.切莫坠入罗生门 日本作家齐川地之介在(罗生门》中讲述了丢了工作的仆役壮起胆子走进罗生小, 求生路。 进入罗生门的仆役,思性大发, 终是决心弃苦从恶。心中的天平物底从“要 避德”向“要生存”倾斜。仆役原本干净的灵魂白袍上留下一笔浓浓的墨团。 罗生门——地狱之门, 也是善与恶的交界。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他跪倒在生的欲望之下, 再也无力改变自己犯下的 过错, 从此永远堕入罗生门,令众读者扼腕叹息。 古诗云:一失足成干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在《了凡四训》中,袁了凡痛心疾 首地说道:“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与自身的恶的抗争是一场永恒 的战役,灵魂像是白袍,罗生门的黑墨将其污染,恶的痕迹将追随他一生,从此万 劫不复。 倘若“白袍”被珍视,站在罗生门]前的仆役未尝不能幡然醒悟,转身离去,守 住清白。 再看辛德勒,那样一位普通甚至庸俗的德国商人,他本可以在战争中大发横财, 享受 奢靡。在以撒斯坦被误装入火车时,在目击独臂犹太老人被惨遭枪杀时,在看到本 应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灭尸场时,辛德勒经受了灵魂的拷问,他在希特 勒所构 筑的罗生门前动摇了。 所幸,辛德勒选择了善,不再关乎钱声色欲,更非选择漠视。“救人一命, 等 于救全 人类”。他是英雄,而非已欲的庸人。他远离罗生门,留得清白在人间永存。 切莫堕入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给予我们的忠告。不踏入罗生门,亦应是我们 应守住的底线。 可是,还有人在罗生门前犹豫——权利与欲望刺激人们不择手段,生活与压迫 让人们 绝望无处躲藏。《十宗罪》 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故事,向我们徐徐诉说着罗生门的 黑暗与空 洞。直面冷酷的现实与泯灭的人性,作者蜘蛛呼吁人们寻求光明,为自己清白的灵 魂寻找 一片净土,就此安然生长,花满璨然。 再看《罗生门》中,每个人在做坏事前许多的心理挣扎,然后仍然行恶,还自 我辩解。 他们将自己灵魂的白袍抹黑,寻求所谓的“希望”,标榜其为人生正确的方向。实 则是心 甘情愿堕入罗生门,沉沦于恶的沼泽之中。 罗生门是潘多拉魔盒,千万不可触碰。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仍需站在罗生门前, 用人 性中善的光芒照亮黑暗,用善的力量与罗生门的恶势力抗争。 如此,沉着冷静地站在罗生门前。 08.掸衣弹冠读严歌苓《金陵十三钗》,曾悲叹玉墨这个青楼女子的命运--本 是书香世家女, 谁知沦落为秦淮船上客!在世风昭严的时代背景下,玉墨这一生,都背负着“红颜 祸水”“戏子无情”的骂名。 但仅是因为命运的无情捉弄,便导致了玉墨一生都要负担的罪过吗?我想不然。 被命戏弄沦为歌女本就不是玉墨的错,错在她自甘重落后做出了拆散别人家庭之实, 真正地触碰到了大是大非的道德底线。 正如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所讲:“白袍点墨, 终不可湔。”意思便是 一袭白 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玉墨的经历何尝不是将此理推物及人:一 旦越过 了世俗道德的边界,承担的将是一生都无法抹去的污点。 而就像白袍的污点终不可前一般,人在违反原则后付出的代价亦是极大。孔夫 子利用 职权报复他人,遭人诟病:《白鹿原》 中田小娥放荡自我,惨遭唾弃:吴三桂“怒 发冲冠 为红颜”不顾民族大义,终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供后人哂笑。 或许,会有人为之打抱不平,认为道德法官审判得过于严苛,毫无道理。其实 井非如此,在我看来,重责的背后,实则是传统理念对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品德操守 的殷切期待。而恰是良心审判中近乎“残忍”的处罚,才使得其他陪审的人们更加 注重自我操守的秉持。 不是吗?在这近似“不人性"的枷锁下,人们通过舆论十字架上的斑驳血迹得以 反省,并无时不刻掸去白袍上的浮尘,捋除粘附的飞絮,如屈子般坚守清白。更是 在这“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警示下,中国人由外界束缚引发自我约束,时刻清 醒,荡涤自己的灵魂,大是大非前立场鲜明,保守节操。 因而,明朝士子李流芳可以在阉党魏忠贤生祠前堂堂屹立,掷下“拜,-一时事: 不拜,千古事”的有声话语,彰显朗朗风骨: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可以不 媚权贵,在逼婚前血溅桃花扇,誓死坚守“雪为肌肤冰为肠”的高洁。正是因为如此爱惜白袍之洁净,重视玉壶冰心,中华君子们方可以铮铮傲骨撑 住文化, 更能守住底线,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那么,无意中触犯了是非原则,让“白袍点墨”如(悲惨世界》里的芳汀者,就 真的永世不得翻身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金陵十三钗》 的结局中,最终清醒 的玉墨在兽兵们的魔爪伸向女孩子们时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做法不啻为真正的救 赎。做出决定的那一刻,玉墨不仅超脱了世俗的偏见,更是为中国所有被侮辱的女 性报了一箭之仇。 而我,只愿常掸白衣,常弹吾冠。 09.三千世界白袍心 一袭白袍,最忌点墨。无论这白袍是何种材质,如何精美,最终也会败在点墨 之上。 这种道理看似简单,映射到人生,却免不了万般结局。 古人云:清简出风尘。倘若人人身间的白袍皆清简,何来点墨之说。古代的文人 墨客,大都守得住白袍。汤显祖身怀济世宏愿,却因时运不济惨遭贬谪。身怀经天 纬地之才的他闭户不出数年,谢绝任何来访,写就惊天地,泣鬼神的佳作《牡丹 亭》。倘若他灰心丧气,步入歧途,此生便永远沾染黑墨,洗刷不尽。 古人做学问,往往“从一而终”,这不免使我想起现如今的文学大师、学术大 师们。他们将自己的学术散布于各大杂志报刊出版社上,未经刊误,便草草交于出 版社印付。 他们如何守住“白袍”? 他们体会过左思写《三都赋》,闭门不出十年,昼思夜想的艰辛吗?他们想像 过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心酸苦楚吗?他 们尝试过曹雪芹“批阅十载”的用心良苦么? 没有。他们的白袍,从一开始,便染上了浓重的墨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可他们却丧失了白居易“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那种守住底线,遗世独立的文人姿态的神奇,丧失了像攀锦诗一般纵身于佛间琉璃砖瓦间,畅游敦煌的 学术精神之奇,丧失了真正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严谨治学的雄奇…… 他们的学术,早已成了交易,成了角逐,成了饭局,成了名利场,如何守住白 袍? 这些所谓的大师们或许早已知觉,自己创作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经典,却抑制不 了被利欲熏软麻木了的心。他们任意描绘,将人心底最真挚的情感用大量不切实际, 华丽优美的词章丽藻来修饰,最终沦为这个世纪,整个民族学术界可怕的点墨。 可一旦一个民族的学术界太多人沉不住下心来,守不住底线,浙江意味着什么? 我不愿知晓。 须知,真实才最为可贵,虚假将是永远抹不去的点墨。 惟愿重拾白袍心。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