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身影我们家附近有个菜市场,菜市场路口的北面有一个修鞋摊。它缩在路边建筑物的宽檐下,只有不足两平米的空间,没有招牌,没有吆喝,在车水马龙的路口丝毫不能引人注意。我经常来往于那个路口,永远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安静地坐在那里。我并没有机会走近去观察他,直到那一次——寒假里的一天,妈妈皮靴的鞋跟坏了。我们去路口找他修鞋。我近距离地观察他。他有一张和气的方脸,眼角和额头上的皱纹清晰可见,好似诉说着常年风吹日晒的艰辛和沧桑。他在黑色棉袄外穿了一件蓝罩衣,罩衣一看就知道穿过很长时间,蓝色褪得有点发白,但是却很干净。他系了一条挂脖围裙,黑色绒布的质地,一直盖到脚面。围裙很脏,上面布满了灰尘、泥点和胶水的痕迹。妈妈脱下鞋,问:“师傅,这鞋还能修吗?”看着妈妈单脚站立,他将一个板凳擦干净,递过来让妈妈坐。他接过妈妈的皮靴,左右看了看,说:“还能修。”他在面前的箱子上拿起一副老花镜戴上,又从旁边拿出一个修鞋拐夹在两腿中间,把皮靴鞋底朝上套在上面。他先把鞋跟用抹布清理干净,再用砂纸稍微擦了擦。他面前有个两尺见方的木箱,箱面被隔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方格,分门别类地放着一些修鞋工具,钉子,锤子、剪刀等,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修鞋配件。一个铁制的缝纫机靠着木箱摆着,油迹斑斑的,应该陪伴了主人很多年。他撇过头看了一眼妈妈脚上的另一只鞋,在身旁一堆杂物之间挑出了一块厚橡胶皮,剪成和鞋跟差不多大小。他从工具盒里抽出几个铁钉衔在嘴里,用嘴唇抿着,右手持锤,对着左手上的钉子砸去。他的动作很熟练,用完一个铁钉从嘴里拿一个。这道工序对我来说很新奇,我还看得意犹未尽,他却已经钉好了。他接着拿出一把锋利的刀,沿着鞋跟把多余的胶皮切掉,整个胶皮就和鞋子浑然—体了。我这时才发现他那一双粗糙的手,像蒲葵扇一样大,每一根手指粗得好像都不能弯曲。手背上爬满青筋,满是褶皱,还夹杂着一些裂口。指甲缝里满是污垢,这就是他辛勤劳动的见证了吧!就在我以为他大功告成时,他用胶水沿着鞋跟与胶皮的接缝处涂满一圈,最后用抹布把鞋擦干净。他又拿起鞋仔细端详了一番,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那天的阳光虽然不错,但是站在路口仍然觉得寒风刺骨。但是他一直专注于手上的活,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妈妈修鞋用了两元钱。现在的两元钱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但在他的修鞋摊上,这两元钱可以修好一双鞋,可以修补一下背包,可以换条崭新的拉链……从他和别人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他坚守在此是为了那些修补的老熟人,怕他们拿东西来找不到人修,给别人造成麻烦,故而坚守在这个角落。自此,我每次路过这个小摊位时,都忍不住多看一眼。他旁边的小板凳上有时坐着两个老街坊,他总是笑着和他们聊天,身子转来转去,手里一直忙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