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4
数学方法的应用
方法专题
网络构建
考题二 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栏目索引
考题一 常用的数学知识
考题一 常用的数学知识
1.
罗列物理中常用数学方法,熟悉其内容及其变形
.
2.
熟悉数学在物理题中应用的特点
.
3.
理解物理公式或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能单纯地从抽象的数学意义去理解物理问题,防止单纯从数学的观点出发,将物理公式
“
纯数学化
”
的倾向
.
知识精讲
解析
例
1
如图
1
所示,
AB
是竖直平面内圆心为
O
、半径为
R
的圆上水平方向的
直径,
AC
是圆上的一条弦
.
该圆处在某一匀强电场中,电场线与圆平面平行,
将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从圆周上
A
点以相同的动能抛出,抛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周上的不同点,若到达
C
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已知
∠
BAC
=
α
=
30°
,重力加速度为
g
,
则
电场强度
E
的最小值为
(
)
典例剖析
图
1
√
解析
小球到达
C
点动能最大,说明
C
点是重力场和电场形成的复合场中的等效最低点,即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
OC
方向,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
.
如图
2
所
示,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其中
OA
杆竖直放置,
OB
杆与
OD
杆
等长,
OC
杆与斜面垂直放置,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
(
图中未画出
)
,
四个环分别从
O
点由静止释放,沿
OA
、
OB
、
OC
、
OD
滑到斜面上所用的时间
依次为
t
1
、
t
2
、
t
3
、
t
4
.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t
1
>
t
2
B.
t
1
=
t
3
C.
t
2
=
t
4
D.
t
2
<
t
4
解析
√
[
变式
训练
]
1
2
3
4
图
2
解析
以
OA
为直径画圆建立等时圆模型,小滑环受重力和支持力,由牛
顿第二定律得:
a
=
g
cos
θ
(
θ
为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由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可知,小滑环的位移
x
=
2
R
cos
θ
1
2
3
4
t
与
θ
无关,可知从圆上最高点沿任意一条弦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相同,故沿
OA
和
OC
滑到底端的时间相同,即
t
1
=
t
3
,
OB
不是一条完整的弦,时间
最短,即
t
1
>
t
2
,
OD
长度超过一条弦,时间最长,即
t
2
<
t
4
.
故
A
、
B
、
D
正确,
C
不正确,因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C
.
2.
如图
3
所
示,穿在一根光滑固定杆上的小球
A
、
B
通过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杆与水平面成
θ
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
OA
绳与杆的夹角为
θ
,
OB
绳沿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可能受到
2
个力的作用
B.
B
可能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C.
A
、
B
的质量之比为
tan
θ
∶
1
D.
A
、
B
的质量之比为
1
∶
tan
θ
解析
√
1
2
3
4
图
3
解析
对
A
球受力分析可知,
A
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杆对
A
球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
A
错误
;
对
B
球受力分析可知,
B
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
,两
个力
合力
为
零,杆对
B
球
没有弹力,否则
B
不能平衡,故
B
错误
;
分别
对
A
、
B
两球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根据
共点
力
平衡条件
,得:
F
T
=
m
B
g
1
2
3
4
因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故绳子对
A
的拉力等于对
B
的拉力,
得
m
A
∶
m
B
=
1
∶
tan
θ
,故
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
.
3.
如图
4
所
示,将两个质量均为
m
,带电荷量分别为+
q
、-
q
的小球
a
、
b
,用两细线相连并悬挂于
O
点,置于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
E
,且
Eq
=
mg
,用力
F
拉小球
a
,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两条细线在一条直线上,则
F
的大小可能为
(
)
解析
√
1
2
3
4
图
4
解析
先分析
b
的平衡:由于
Eq
=
mg
,所以两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45°.
再分析整体平衡:两电场力抵消,转变成典型的三力平衡问题,画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1
2
3
4
4.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
如图
5
所
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
R
1
和
R
2
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
q
(
q
>0)
,而且电荷
均匀分布
.
两圆环的圆心
O
1
和
O
2
相距为
2
a
,连线的中点为
O
,轴线上的
A
点在
O
点右侧与
O
点相距为
r
(
r
<
a
).
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
A
点处电场强度大小
E
的表达式
(
式中
k
为静电力常量
)
正确的是
(
)
1
2
3
4
图
5
1
2
3
4
√
解析
返回
解析
令
R
1
=
R
2
=
0
,
A
点电场强度不为
0
,排除
A
、
B.
或令
r
=
a
,
E
的结果
应该只与
R
1
有关,与
R
2
无关,排除
A
、
B
;
当
r
=
a
时,
A
点位于圆心
O
2
处,带电圆环
O
2
由于对称性在
A
点的电场为
0
,根据微元法可以求得此时的总电场强度为
E
=
E
1
=
,
将
r
=
a
代入
C
、
D
选项可以排除
C
选项
.
故选
D.
返回
1
2
3
4
1.
结合实际问题,将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变化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求得结果后再用图象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
.
2.
一般程序
审题
―
→
过程分析
―
→
建立模型
―
→
应用数学思想或方法
―
→
求解并验证
.
3.
弄清物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注意数学的解与物理解的统一
.
考题二 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精讲
例
2
如图
6
甲
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
θ
可以随意改变,当
θ
=
30°
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物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
.
若让该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速度
v
0
沿木板向上运动
(
如图乙
)
,随着
θ
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
滑行的距离
s
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
g
.
(1)
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解析答案
典例剖析
图
6
解析
由题知,当
θ
=
30°
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得
:
mg
sin
θ
=
μF
N
F
N
=
mg
cos
θ
(2)
当
θ
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上滑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
解析
小物块向上运动,则有:
mg
sin
θ
+
μmg
cos
θ
=
ma
解析答案
令:
tan
α
=
μ
,当
θ
+
α
=
90°
时,
x
最小
此时有:
θ
=
60
°
5.
如图
7
所
示,在
“
十
”
字交叉互通的两条水平直行道路上,分别有甲、乙两辆汽车运动,以
“
十
”
字中心为原点,沿直道建立
xOy
坐标系
.
在
t
=
0
时刻,甲车坐标为
(1,0)
,以速度
v
0
=
k
m/s
沿-
x
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沿+
y
方向运动,其坐标为
(0
,
y
)
,
y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y
=
,
关系式中
k
>0
,问
:
(1)
当
k
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有最小值
,
最小值
为多大
?
解析答案
5
6
[
变式
训练
]
7
图
7
5
6
7
t
时刻两车相距
(2)
当
k
为何值时,甲车运动到
O
处,与乙车的距离和
t
=
0
时刻的距离相同?
5
6
7
当甲车运动到
O
处时,
kt
=
1 m
,
解析答案
6.
一小球从
h
0
=
45 m
高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又弹起,然后又下落,每与地面
相碰一次,速度大小就变化为原来的
k
倍
.
若
k
=
,
求小球从下落直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
.(
g
取
10 m/s
2
,碰撞时间忽略不计
)
5
6
7
解析答案
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将小球每碰一次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的通项公式求出,然后再累加求和
.
5
6
7
解析答案
则第
n
次碰地后,小球的运动速度的通项公式为
:
5
6
7
所以,小球从下落到停止运动的总时间为:
上式括号中是一个无穷等比递减数列,由无穷等比递减数列求和公式,并代入数据得
t
=
9 s
.
答案
9 s
7.
一轻绳一端固定在
O
点,另一端拴一小球,拉起小球使轻绳水平,然后无初速度地释放
,
如图
8
所
示,小球在运动至轻绳达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在何处取得最大值?
返回
5
6
7
图
8
解析答案
解析
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到绳与竖直方向成
θ
角的
C
时,重力的功率:
P
=
mg
v
cos
α
=
mg
v
sin
θ
小球从水平位置到图中
C
位置时,由机械能守恒有
mgL
cos
θ
=
5
6
7
解析答案
令
y
=
cos
θ
sin
2
θ
返回
又因为
2cos
2
θ
+
sin
2
θ
+
sin
2
θ
=
2(sin
2
θ
+
cos
2
θ
)
=
2(
定值
).
所以当且仅当
2cos
2
θ
=
sin
2
θ
时,
y
有最大值
由
2cos
2
θ
=
1
-
cos
2
θ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