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勾股定理
本章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2016·台州如图 14-Y-1,数轴上点 A,B 分别对应 1,2,过点 B 作 PQ⊥AB,以点
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 PQ 于点 C,以原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
点 M,则点 M 对应的数是( )
A. 3 B. 5 C. 6 D. 7
图 14-Y-1
2.2017·绍兴如图 14-Y-2,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
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 0.7 米,顶端距离地面 2.4 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
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 2 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
2
图 14-Y-2
A.0.7 米 B.1.5 米 C.2.2 米 D.2.4 米
3.2016·株洲如图 14-Y-3,以直角三角形三边 a,b,c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
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 S1+S2=S3 的图形个数是( )
图 14-Y-3
A.1 B.2 C.3 D.4
4.2016·东营在△ABC 中,AB=10,AC= 40,BC 边上的高 AD=6,则另一边 BC 等于
( )
A.10 B.8
C.6 或 10 D.8 或 10
5.2016·杭州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m 和 n(m<n),过锐角顶点
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 )
A.m2+2mn+n2=0 B.m2-2mn+n2=0
C.m2+2mn-n2=0 D.m2-2mn-n2=0
6.2016·青海如图 14-Y-4,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其面积标记为 S1,以 CD 为斜
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
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 S9 的值为( )
图 14-Y-4
A.(
1
2)6 B.(
1
2)7 C.(
1
2)8 D.(
1
2)93
二、填空题
7.2016·哈尔滨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90°,AC=3,P 为边 BC 的三等分
点,连结 AP,则 AP 的长为________.
图 14-Y-5
8.2015·庆阳在底面直径为 2 cm,高为 3 cm 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
A 至 C 按如图 14-Y-5 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cm.(结果保留π)
9.2017·庆阳如图 14-Y-6,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C=90°,AC=8 cm,BC=6
cm,现将纸片折叠,使点 A 与点 B 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________ cm.
图 14-Y-6
10.2016·江西如图 14-Y-7 是一张长方形纸片 ABCD,已知 AB=8,AD=7,E 为 AB
上一点,AE=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使点 P 落在长方形 ABCD 的某一条
边上,则等腰三角形 AEP 的底边长是________.
图 14-Y-7
三、解答题
11.2016·益阳如图 14-Y-8,在△ABC 中,AB=15,BC=14,AC=13,求△ABC 的面
积.
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
过程.4
作AD ⊥ BC于点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的长→
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图 14-Y-8
12.2015·柳州如图 14-Y-9,在△ABC 中,D 为 AC 边的中点,且 DB⊥BC,BC=4,CD
=5.
(1)求 DB 的长;
(2)在△ABC 中,求 BC 边上高.
图 14-Y-9
13.2016·绍兴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
形.
(1)若固定三根木条 AB,BC,AD 不动,AB=AD=2 cm,BC=5 cm,量得第四根木条 CD=
5 cm,判断此时∠B 与∠D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两根木条 AB,BC 不动,AB=2 cm,BC=5 cm,量得木条 CD=5 cm,∠B=90
°,写出木条 AD 的长度可能取得的一个值(写出一个即可).
(3)若固定一根木条 AB 不动,AB=2 cm,量得木条 CD=5 cm,如果木条 AD,BC 的长度
不变,当点 D 移到 BA 的延长线上时,点 C 也在 BA 的延长线上;当点 C 移到 AB 的延长线上
时,点 A,C,D 能构成周长为 30 cm 的三角形,求出木条 AD,BC 的长度.5
详解详析
本章中考演练
1.B
2.[解析] C 如图,在 Rt△ACB 中,∵∠ACB=90°,BC=0.7 米,AC=2.4 米,
∴AB2=0.72+2.42=6.25.
在 Rt△A′BD 中,
∵∠A′DB=90°,A′D=2 米,BD2+A′D2=A′B2=AB2,
∴BD2+22=6.25,
∴BD2=2.25.
∵BD>0,
∴BD=1.5 米,
∴CD=BC+BD=0.7+1.5=2.2(米).
3.[解析] D 根据直角三角形三边 a,b,c,应用勾股定理,可得 a2+b2=c2.
(1)中 S1=
3
4 a2,S2=
3
4 b2,S3=
3
4 c2,
∵a2+b2=c2,∴
3
4 a2+
3
4 b2=
3
4 c2,
∴S1+S2=S3.
(2)中 S1=
π
8 a2,S2=
π
8 b2,S3=
π
8 c2,
∵a2+b2=c2,6
∴
π
8 a2+
π
8 b2=
π
8 c2,
∴S1+S2=S3.
(3)中 S1=
1
4a2,S2=
1
4b2,S3=
1
4c2,
∵a2+b2=c2,
∴
1
4a2+
1
4b2=
1
4c2,
∴S1+S2=S3.
(4)中 S1=a2,S2=b2,S3=c2,
∵a2+b2=c2,
∴S1+S2=S3.
综上,可得面积关系满足 S1+S2=S3 的图形有 4 个.故选 D.
4.[解析] C 根据已知有两种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所示.
如图①所示,AB=10,AC= 40,AD=6,
在 Rt△ABD 和 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D= AB2-AD2=8,CD= AC2-AD2=2,
此时 BC=BD+CD=8+2=10;
如图②所示,AB=10,AC= 40,AD=6,
在 Rt△ABD 和 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D= AB2-AD2=8,CD= AC2-AD2=2,此时 BC=BD-CD=8-2=6.
综上所述,BC 的长为 6 或 10.故选 C.7
5.[解析] C 如图,
m2+m2=(n-m)2,2m2=n2-2mn+m2,
即 m2+2mn-n2=0.故选 C.
6.[解析] A 在图中标上字母 E,如图所示.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2+CE2=CD2,DE=CE,
∴S2+S2=S1.
观察,发现规律:S1=22=4,S2=
1
2S1=2,S3=
1
2S2=1,S4=
1
2S3=
1
2,…,
∴Sn=(
1
2)n-3.
当 n=9 时,S9=(
1
2)9-3=(
1
2)6,故选 A.
7.[答案] 13或 10
[解析] 如图①,∵∠ACB=90°,AC=BC=3,P 为边 BC 的三等分点,
∴PB=
1
3BC=1,
∴CP=2,
∴根据勾股定理得 AP= AC2+PC2= 32+22= 13;
如图②,∵∠ACB=90°,AC=BC=3,
∴PC=
1
3BC=1,8
∴AP= AC2+PC2= 32+12= 10.
综上所述,AP 的长为 13或 10.
8. 9π2+9
9.[答案]
15
4
[解析] 在 Rt△ABC 中,因为 AC=8 cm,BC=6 cm,根据勾股定理,得 AB=10 cm.设折
痕与 AB,AC 分别交于点 D,E,设 CE=x cm,由折叠的性质,得 BD=AD=5 cm,BE=AE=(8
-x)cm.在 Rt△BC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62+x2=(8-x)2,解得 x=
7
4,则 AE=AC-CE=
25
4 .
在 Rt△ADE 中,DE= AE2-AD2=
15
4 .
故答案为
15
4 .
10.[答案] 50或 80或 5
[解析] 如图所示,分情况讨论:
①当 AP=AE=5 时,
∵∠BAD=90°,
∴△AE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底边 PE= 50;
②当 PE=AE=5 时,
∵BE=AB-AE=8-5=3,∠B=90°,
∴PB= PE2-BE2=4,
∴底边 AP= AB2+PB2= 82+42= 80;
③当 PA=PE 时,底边 AE=5.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 AEP 的底边长为 50或 80或 5.9
11.解:设 BD=x,∴CD=14-x.
由勾股定理,得 AD2=AB2-BD2=152-x2,
AD2=AC2-CD2=132-(14-x)2,
∴152-x2=132-(14-x)2,
解得 x=9,
∴AD=12,
∴S△ABC=
1
2BC·AD=
1
2×14×12=84.
12.解:(1)∵DB⊥BC,BC=4,CD=5,
∴DB= 52-42=3.
(2)如图,延长 BD,过点 A 作 AE⊥BD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 E.
∵DB⊥BC,AE⊥BE,
∴∠DBC=∠E=90°.
∵D 为 AC 边的中点,
∴AD=CD.
在△DBC 和△DEA 中,∠DBC=∠E,∠BDC=∠EDA,CD=AD,
∴△DBC≌△DEA,∴BC=EA=4.
设 BC 边上的高为 x,
则 S△ABC=S△ABD+S△BCD=
1
2DB·EA+
1
2DB·BC=
1
2BC·x,
即
1
2×3×4+
1
2×3×4=
1
2×4×x,
解得 x=6,即 BC 边上的高为 6.10
13.解:(1)相等.理由:如图,连结 AC,
在△ACD 和△ACB 中,
∵AC=AC,AD=AB,CD=CB,
∴△ACD≌△ACB,
∴∠B=∠D.
(2)∵AB=2 cm,BC=5 cm,且∠B=90°,
∴AC= AB2+BC2= 22+52= 29(cm),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 29-5<AD< 29+5,
∴AD 的长可以为 5 cm(答案合理即可).
(3)设 AD=x cm,BC=y cm,
当点 C 在点 D 右侧时,由已知得
x+2=y+5,x+(y+2)+5=30,
解得 x=13,y=10,
当点 C 在点 D 左侧时,由已知得
y=x+5+2,x+(y+2)+5=30,
解得 x=8,y=15,
此时 AC=17 cm,CD=5 cm,AD=8 cm,5+8<17,
∴不合题意.
综上,AD=13 cm,BC=1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