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
下 新课标
[
人
]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5
.
3
.
1
平行线的性质
1
.
如果∠
1
和∠
2
不相等
,
直线
a
与
b
能平行吗
?
2
.
如果∠
1
和∠
2
相等
,
直线
a
与
b
平行吗
?
3
.
如果直线
a
与
b
平行
,
那么∠
1
和∠
2
相等吗
?
观察思考
如图
,
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
,
并填表
.
(1)
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2)
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
(3)
如果再重新画一条直线
d
,
还会有一样的结论吗
?
学 习 新 知
角
∠
1
∠
2
∠
3
∠
4
度数
角
∠
5
∠
6
∠
7
∠
8
度数
平行线的性质
:
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同位角相等
.
简单说成
:
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
性质
1:
因为
a
∥
b
,
所以∠
1=
∠
5
(
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
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内错角相等
.
简单说成
:
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
性质
2:
因为
a
∥
b
,
所以∠
3=
∠
5
(
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
.
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同旁内角互补
.
简单说成
:
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
性质
3:
因为
a
∥
b
,
所以∠
3+
∠
6=180°
(
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
知识拓展
(1)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
:
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
,
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
.
区别
:
性质由形到数
,
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
;
判定由数到形
,
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
.
(2)
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
,
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
,
且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
,
不要看到同位角或内错角
,
就认为是相等的
.
例:
如图所示的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
=100°,∠
B
=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
:
因为梯形上、下两底
AB
与
DC
互相平行
,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可得
∠
A
与
∠
D
互补,
∠
B
与
∠
C
互补,
∠
D
=180°-
∠
A
=180°-100°=80°,
∠
C
=180°-
∠
B
=180°-115°=65°
.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80°,65°
.
例:
(
补充
)
如图所示
,
已知
DE
∥
BC
,
∠
D
∶
∠
DBC
=2∶1,
∠
1=
∠
2,
求∠
DEB
的度数
.
〔解析〕
图中
BD
和
BE
都可以作为平行线
DE
和
BC
的截线
,
由此可得∠
DEB
=
∠
1,
∠
D
+
∠
1+
∠
2=180°,
由此结合条件可求得∠
DEB
.
解
:
因为
DE
∥
BC
(
已知
),
所以∠
D
+
∠
DBC
=180°(
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
.
因为∠
D
∶
∠
DBC
=2∶1(
已知
),
所以∠
DBC
=60°
.
又因为∠
DBC
=
∠
1+
∠
2,
∠
1=
∠
2(
已知
),
所以∠
1=30°
.
又因为
DE
∥
BC
(
已知
),
所以∠
1=
∠
DEB
(
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
.
所以∠
DEB
=30°
.
课堂小结
平行线
的性质
:
性质
1:
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性质
2:
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性质
3:
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课堂小结
注意
:(1)
这三个性质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平行
,
结论为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
,
若两直线不平行
,
也就不会有以上的各结论
.
(2)
当两直线平行时
,
以上三个结论是相通的
,
可以由同位角相等
,
借助对顶角和邻补角得出另外两个结论
.
检测
反馈
1
.
如图所示
,
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
,
若∠
1=70°,
则∠
2
的度数是
(
)
A.80°
B.110°
C.120°
D.140°
解析
:
先根据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求出∠
2
的邻补角的度数
,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
.
因为各条横档互相平行
,
∠
1=70°,
所以∠
2
的邻补
角
=
∠
1=70°
,
所以∠
2=180°-70°=110°
.
故选
B
.
B
2
.
(2014
·梅州中考
)
如图所示
,
把一块含有
45°
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
.
如果∠
1=20°,
那么∠
2
的度数是
(
)
A.15°
B.20°
C.25°
D.30°
解析
: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的性质
,
是基础题
,
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因为直尺的两边平行
,
∠
1=20°,
所以∠
3=
∠
1=20°,
所以∠
2=45°-20°=25°
.
故选
C
.
C
3
.
(2015
·株洲中考
)
如图所示
,
l
∥
m
,
∠
1=120°,
∠
A
=55°,
则∠
ACB
的大小是
.
解析
:
因为
l
∥
m
,
所以∠
DBC
=120°,
所以∠
ABC
=60°,
所以∠
ACB
=180°-55°-60°=65°
.
65°
4
.
(2014
·益阳中考
)
如图所示
,
EF
∥
BC
,
AC
平分∠
BAF
,
∠
B
=80°
.
求∠
C
的度数
.
解
:
∵
EF
∥
BC
,
∴
∠
BAF
=180°-
∠
B
=100°,
∵
AC
平分∠
BAF
,
∴
2
∠
CAF
=
∠
BAF
=100°.
∴
∠
CAF
=50°,
∵
EF
∥
BC
,
∴
∠
C
=
∠
CAF
=50°.
解析
:
根据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求出∠
BAF
,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
CAF
,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