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9桃花源记.萍.ppt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9.桃花源记课件》

共有 3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9.桃花源记课件》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陶渊明(约365- 427):名潜,字元亮,东 晋伟大诗人。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或“五柳先 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 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 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 自然。代表作有诗《归田 园居》《饮酒》,散文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 诗并序》等。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大约写于421年, 那时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他不满黑暗的 政治现实,又理解平民百姓的理想追求,所以 写下了《桃花源诗并序》。   写作背景: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 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 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记”往往通 过记人、叙事、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或 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读准字音 豁(huò)然 俨(yǎn)然 怡(yí) 然 阡(qiān)陌(mò) 落英缤(bīn)纷 平旷(kuàng) 垂髫(tiáo) 邑(yì)人 间(jiàn)隔 便要(yāo)还家 语(yù)云 及 郡(jùn)下 诣(yì)太守 遣(qiǎn)人随其往 刘子骥(jì) 1、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 /前行,欲/穷其林。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为:动词,作为。 缘:顺着,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异:对……感到诧异。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 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 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 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舍:放弃,离开。 豁:开阔。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 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 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敞亮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 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 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 来来往往,耕作劳动,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 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全都高高兴兴, 安闲快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具:“俱”,详尽。 要:“邀”,邀请。 还:返回。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延:邀请。 语:告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 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 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 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 向村里人告辞。这里的人告诉(渔人)道: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先前的 。志:做标记,做记号。 诣:拜访。 志:标记,记号。 规:计划。 果:实现。 寻: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 求,探求”的意思津,渡 口。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 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 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 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 事,高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 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怡然自乐:喜悦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鸡犬相闻:能互相听到鸡狗叫声,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感知探究课文内容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每段写了渔人 与桃花源有关的什么故事内容? ( )桃花林--( )桃花源--( )桃花源 --( )桃花源--( )桃花源 发现 进入 访问 离开 再寻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2、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曲折、幽深、隐蔽) (风景幽美、奇美) “忽逢”(迷路时碰巧遇到,很偶然 )3、作者写第一段的桃花林有何作用? 突出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 一种神秘色彩,暗示将出现奇境,为下文 写渔人进访桃源做铺垫,埋伏笔。 4、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 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然环境:美丽富足, 社会环境:宁静和平。 百姓生活:安乐幸福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或地 方? 5、桃花源的人们 见到渔人有何反 应?桃源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 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风景优美、人人劳动、安居乐业、宁静安 乐的理想社会。 大惊(与世隔绝已久)6、桃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桃源人 为什么“皆叹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 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避...乱"(厌恶战争) 桃花源以外的社会状况(即作者所处 的时代)与桃花源有何不同?7、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 何?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 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8、有人刻意寻找桃花源,最终找到了没 有?这说明了什么? 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似幻的地 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在 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个理想社 会?1)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 居乐业、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2)含蓄地表达 了对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3)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过上无剥削压迫、自由 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意愿。 8、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用意何在?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 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静安乐 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美 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意愿,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桃 花 源 记 以 渔 人 进 出 桃 花 源 的 行 踪 为 线 索 发现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 再寻桃花源 : 土地…之属 自然环境宁静优美 阡陌...相闻 社会环境宁静和平 其中…自乐 百姓生活幸福安定 便要…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 客 寻向所志…无问津者 似真似幻 景色奇美,渲染暗示,引出下文。 不知有汉魏晋 与世隔 绝 宁 静 和 平 安 居 乐 业 的 理 想 社 会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 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 望 访问桃花源 : 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 埋下伏笔 虚构今天的我们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 治理想呢?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们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是人 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到安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不思进取,消极 避世的心理。   而今的中国,与东晋时代相比, 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 东有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 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 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刻苦 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今天的 我们应该敢于幻想,敢于行动,勇 于直面现实,而不能消极避世。同 学们,让我们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 源而努力拼搏吧! 以“我心中的桃源”为题写一 篇300字以上的小作文。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 是: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幸福的句子: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文言知识积累与归 纳通假字 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为具言所闻 (通“俱”,全部,详 尽。)词类活用: 复前行, 欲穷其 林。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尽,走到…尽 头。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对…感到惊 异。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做记号。古义, 今义, 古义, “更不用说”之意; 古今异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 古义, 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为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邮电的总称。 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毫无出路的境地。 古义, 今义,鲜美: 不足: 古义, 食物味道好 不值得; 不够 色彩鲜艳美丽;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间隔 : 隔断,断绝 。  距离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 词)②未果,寻病终 (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的) (这、那)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闻之,欣然规往。 (的,助词)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代词,这件事) 桑竹之属。(代词,这) 处处志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同义词: 沿着,顺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咸来 问讯—— 皆叹惋 邀请: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就:见渔人乃大惊——后遂无问津者 “然”的意思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怡然、欣然:( 高兴 )的样子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 尚的名士。 ⑵省略句 ①省主语:便舍船,从口入。 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 略。 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 去。)②省宾语: 问所从来 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 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3)倒装句 问所从来 是“问(之)从所来,句意:问(渔 人)从哪儿来。重点句子翻译。 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⑵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 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 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 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 处处都做了标记。再 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