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日
月
作者:巴 金
巴金,
1904年
出生,原名
李尧棠
,字
芾(
fú)
甘
,
四川成都
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
,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家》《春》《秋》
《雾》《雨》《电》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
1940
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
l
ì
n
),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践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字词读音
夸
父
皓
月
姮
娥
旸
谷
瞬
间
ku
ā
hào
héng
yáng
sh
ù
n
cu
ō
zuŏ
撮合,一撮灰
一撮头发,一撮胡子
l
ò
u
lù
露马脚,露怯
露台,暴露
撮
露
宁
n
ì
ng
níng
宁愿,宁可
宁静,安宁
自主探学,整
体感知
1
.听读短文
《
日
》
,注意语调、语速,品味感情基调。
2
.指名朗读
《
月
》
。
3
.自由朗读,感悟和鉴赏作品。(可从文章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赏析)
4
.概括课文内容。
合作研学,释疑解难
1
.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 扑火,这是为什么?
2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
.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
4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5
.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6
.
“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为什么作者在
《
月
》
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8
.在
《
日
》
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
《
月
》
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日
月
发光、发热
冷冰、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姮娥
奔月
不如
死 生
轰轰烈烈 寒冷
、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对生者的期望)
写作借鉴,旧中出新
人们常说“
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
夸父逐日,不自量力
”,至于“
姮娥奔月
”作者也进行了颇有新意的形象诠释。作者并没有囿于传统,而是宕开一笔,借“飞蛾”“夸父”“恒娥”三个形象,赞美人们为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而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因而文章有一种旧中出新的意境。我们在写作中也应有独立的个性,所表现的意思和情感必须有新意。
★
作 业
★
1
.给红色字注音
夸
父
皓
月
姮
娥
旸
谷 一
瞬
间
一
撮
灰
2
.解释成语
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3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
请你各写出两句。
4
.熟读本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5
.将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答案整理在练笔本上。
6
.揣摩仿写(
生命是
可爱的。
但
寒冷的、寂寞的生,
却不如
轰轰烈烈的死。)
7
.学习作者旧中出新的写作技巧,以“竹”或“燕子”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各学习小组
6
号组员完成
1
、
2
、
3
、
4
题;
4
、
5
号组员完成
4
、
5
、
6
题;
1
、
2
、
3
号组员完成
3
、
4
、
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