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zmj-9952-29856.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两课时)》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李振仁 复备人: 时间 一.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3、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2、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体会作者展示后来居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 三、交流展示 ‎1、勾画出第三部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2、文章使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在课文内勾画出来,在全班交流。(课后“探究•练习”二、三题,理解比喻句和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请学生谈谈学习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四.精讲点拨 ‎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 ‎ ‎ ‎2、你觉得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 ‎ ‎ ‎ ‎3、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 ‎ ‎ ‎ ‎4、文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 ‎ ‎ ‎5、品味语言:‎ ‎(1)本文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用什么来比喻(喻体)‎ 被比喻对象(本体)‎ 北大 北大学生 北大教工 自己 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2)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用得好,为什么?(在文中作批注)‎ 2‎ 五、迁移应用 ‎1、北大学子谈北大      大学三年级我写过一首歌咏北大的诗,参加全校朗诵比赛,题目叫《我生活在波涛翻腾的海洋》。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一种气象,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唯大海才能比拟。三十多年了,这感觉仍然时常被唤起,并洗涤着我身上某些狭隘的、怯懦的感情,使我宽容些,更宽容些;勇敢些,更勇敢些。三十四年的岁月,北大已在我身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的生命也已融入北大的血液。不管今后我是否会离开这里,但那条无形的纽带是不会断的。                         (袁行霈《我心中的北大》)      ‎ 认同灵动变幻的“北大精神”,但不迷信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权威,这是北大人有信仰而又多怀疑的原因。北大百年庆典时,曾有不少记者希望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大精神”。面对此类热切的追问,我从来都是答非所问,转而介绍起“北大精神”是如何被一代代北大人所建构起来的。不承认北大精神可以“一言以蔽之”,其实蕴涵着一种古老的思路:大象无形。而且,北大必须自我革新,北大传统不应凝固不变,北大精神更有赖于一代代北大人的呵护、承传与发展。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我认同乃至赞许年轻学子谈论“我们北大”时得意的神情——那与其说是夸耀,不如说是承担。      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踏进燕园,你很容易为这种有历史感因而显得深沉、有现实关怀因而显得生动的“少年气象”所感动。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少年气象”,既属于稚气未脱的本科生,也属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生活在如此气韵生动的校园文化中,你不会因此而摆脱人生的众多困惑,却很可能平添一股肉搏这虚空与烦恼的精气神儿——这正是北大真正诱惑人的地方。              (陈平原《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2、同兴中学和我的未来 同学谈一谈我们的理想,谈一谈我们的学校。‎ 2‎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