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灯笼,悬挂起来的或手提的照明用具。旧时没有电,灯笼是主要的照明用具。以
“
灯笼
”
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
“
灯笼
”
也是文章的线索,全文是围绕
“
灯笼
”
来写的。
灯笼文化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
、熟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
“
灯笼
”
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4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和情感两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作者跳出了个人的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法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
“
形散神聚
”
,
“
形散
”
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
神聚
”
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它写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
读准字音
恐吓
h
è
乡绅
sh
ēn
神龛
kān
争讼
s
òng
斡
w
ò
旋
xu
án
锵
qi
āng
然
怅
ch
àng
惘
w
ǎng
熙
x
ī
熙然
犬吠
f
èi
官衔
xi
án
褪
tu
ì
色
sh
ǎi
幽悄
qi
ǎo
静穆
m
ù
霍
hu
ò
骠
pi
ào
姚
学习词语
争讼
zh
ēng
s
òng
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
l
ǐng y
ù
从事一种专业活动或事业 的范围。
斡旋
w
ò
xu
án
调节周旋。
静穆
j
ìng
m
ù
安静而严肃。
思慕
sī
m
ù
怀念,追慕。
怅惘
ch
àng
w
ǎng
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锵然
qi
āng rán
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褪色
tu
ì
sh
ǎi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燎原
liáo yuán
火延烧原野。比喻气势旺盛。
熙熙然
x
ī
x
ī rán
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
nuǎn róng róng
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
m
ǎ qián
z
ú
比喻没有目的地 为人奔走效劳的人。
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不甚了然
bú sh
èn li
ǎo rán
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幽悄
y
ōu
qi
ǎo
幽深寂静。
家来
ji
ā lái
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
chu
í zh
ū li
án l
óng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
1——2
):总写喜爱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
3——12
):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1
、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灯笼的
?
①20
世纪
30
年代;
②是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写灯笼的。
整体感知
1
、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问题探究
2
、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 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 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
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点题。过渡)
3
、课文三至十自然段写 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七件往事:(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原因: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4
、灯笼有着 怎样的意义?
(1)祖孙情笃;
(2)母子情深;
(3)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4)
“
我
”
与灯笼情缘深远;
(5)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6)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7)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5
、阅读第十一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 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 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语言品析
1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
、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巩固练习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 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 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结尾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 勇杀敌,打击日寇;
②同时也表达作者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以散文自由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
“
我
”
乃至全民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现了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
阅读感悟
1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 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 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 界之中。
2
、我们应该热爱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 河、文化、历史;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 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 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