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带解析共2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带解析共20套新人教版)》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苹果汁:2.9~3.3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B.氯化钠C.烧碱D.浓盐酸 ‎3.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 g该样品与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选项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3.65%。‎ ‎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首先分析图像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其次分析图像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正确,最后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是否合题意即可。‎ ‎5.【答案】D ‎【解析】A项,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B项,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C项,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湿润;D项,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6.【答案】D ‎【解析】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胃液(0.8~1.5),故选D。‎ ‎7.【答案】D ‎【解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H+与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H+与NaHC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H+与KOH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该土壤加入无色酚酞后显红色,说明土壤显碱性,而以上作物只有玉米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9.【答案】D 10‎ ‎【解析】润湿相当于稀释溶液。如果是中性溶液,润湿对结果无影响,如果是酸性溶液,润湿会使酸性减弱,从而pH变大,如果是碱性溶液,润湿会使碱性减弱,从而pH变小。‎ ‎10.【答案】B ‎【解析】A项,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发生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C项,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D项,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11.【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对以上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只有C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纯净水是中性的,所以石蕊仍然呈现紫色。‎ ‎13.【答案】(1)⑦ (2)① (3)⑥ (4)⑧ (5)⑤ (6)② (7)④ (8)③‎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解答,酚酞能用作酸碱指示剂;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钛合金的性质坚固而质轻;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橡胶可制造汽车轮胎;天然气能作汽车燃料;石墨比较软,可用于制铅笔芯;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 ‎14.【答案】(1)A (2)F (3)C (4)B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苏打是碳酸钠,常用于食品工业,一氧化碳是有毒的物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于食品包装,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常用于金属去锈。‎ ‎15.【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放热 温度计 AC ‎(3)[提出问题]氯化钙 ‎[实验探究]‎ ‎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不共存 ‎②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不变红,故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 ‎③碳酸钠 气泡产生 ‎[反思拓展]H++OH-===H2O ‎【解析】‎ 10‎ ‎(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2)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确定反应是否放热,根据加入试剂法确定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解答。‎ ‎(3)[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 ‎[实验探究]①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即可;‎ ‎②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据此解答;‎ ‎③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据此解答,注意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必须是足量的。‎ ‎16.【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气或加入Na2CO3溶液可产生CO2进行检验。‎ ‎17.【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18.【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10‎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19.【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