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996年,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正式成为一项教育基本国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近20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县推行情况如何,为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现状,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全县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0所;在校学生2914名,中小学教职工380人;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103人,初级职称级156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97人,大专学历90人。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近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12所学校结合县情和校情,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发挥各自良好的办学传统,明确“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思想。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中小学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存在问题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一是县镇、校际差异仍然存在,均衡发展尚需努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差一些,支撑实施素质教育的软硬件配备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功能室、活动室,图书种类数量少、体育器材缺乏;缺少美术、音乐、体育专职教师,教师年龄偏大。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总量中的比重偏低,出现择校风。三是办学模式单一化,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二)推行素质教育社会氛围不足。通过多读书参加各种考试,取得高分、选择名校,以获得更强的就业资本、取得就业竞争和事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的现实功利权衡与传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文化资源相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和思想阻碍,使素质教育推行在社会价值观的层面上承受巨大压力,“轰轰烈烈谈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首当其害。 (三)素质教育推进不均衡。12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完整的构想,有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校长按部就班,不能充分联系学校实情拿出个性措施,办学特色不明显;有的学校校本教研开展不足,对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甚至有学校怕出安全事故,不敢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研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仍以灌输式教育、知识性教育为中心,仍以课堂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创新不够,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研组教研氛围不浓,只是听听课,研究试题如何出,推进课程改革不力。“高效课堂” 今年秋季在初高中刚引入,仍需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五)家庭教育急需增强。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很大;住校学生、留守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监护不到位、沟通联系缺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位。 (六)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应有438名教师,现有302名,缺配136名。教师数量不足,专业不对口,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跟不上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推进的节奏,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的,甚至师德师风不足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建议 (一)为素质教育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关系国家兴衰、民族未来。新闻媒体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导向,真正重视教育是通过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能使下一代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通过素质教育,整个民族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才能稳步提高。机关、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应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方便;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所等,应积极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的场所。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作配合、共同参与、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落实课改方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在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课程改革的高要求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数量质量,与教师实施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家长对升学的高期望和考试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校要严格按照《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配齐学科教师,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在校举办科技、艺术、体育、读书等多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开拓视野,拓展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良好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实施和评价机制,主动利用自评结果,不断调整学校发展计划,办出个性和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以“新课程改革”和“学习型学校建设”为抓手,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加强双常规管理,优化师生关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贴近实际教学的培训,运用先进教育理论分析身边活的教学案例,强化在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继续通过名师引领、优秀示范,互评互学等途径加强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专职教师的选聘和共享;探索完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生活待遇,适时为教师解压,严把进出口,杜绝优秀教师流失。 (四)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教育网络。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新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校要继续完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关方面要经常开展卫生、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感恩”活动和法制教育报告会,增进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理沟通联系,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部门积极配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增进与社会的沟通,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实行“大家访”活动,健全学生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社会都要关注、关心单亲、留守和残疾孩子,相互协作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让每个孩子平等的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