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调研报告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创业则是创新的集中体现。青年作为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其思维特质和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为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更好地发挥青年人才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区委年初批转的《政协重庆市大足区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组成调研组会同团区委等部门对全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走访青年人创办的各类型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倾听“双创”青年代表心声,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创新创业工作部署,依托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会六分会(大足分会),以服务创新创业“青锋计划”为引领,以打造线上活跃、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的青年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社群为手段,深入发挥共青团的平台和枢纽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做出了贡献。(一)共建共享平台不断完善。按照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思路,打造了电商创业孵化园(市级)和聚足创业孵化基地(区级),采取产品创新+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实体展示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广大青年提供创业服务,实现了众创、众帮、众扶。一是亮品牌。借助促进会的平台优势,58名创业青年自发众筹在“足商•未来窗”青创空间打造了“吾牛楼顶花园火锅”项目,不仅为创业青年交流合作提供了实体化阵地、增进了他们之间感情,也为其产品提供了展示展销平台,其独特创新的餐饮营销方式成为大足一张闪亮的名片。二是推特色。与大足职教中心合作成立了“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开设陶艺工作室、石雕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及版画工作室等客场,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三是助就业。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开展“百企进村送万岗”“春风行动”“农民工日”等大型招聘工作,指导“爱大足人才网”“大足人才招聘网”线上线下每季度组织开展微小企业人才招聘会、青年招聘会、职场面对面等活动,综合服务企业200余家,5000余青年人群参与招聘咨询。(二)全面深入服务持续优化。围绕企业需求导向,积极为企业提供金融、培训、平台等方面的服务。一是积极落实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区财政列入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支持实施“青锋贷”项目,现已发放贷款8笔。二是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培训。组建创业担保导师、创业咨询导师、创业培训导师三支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意识培训、企业培训(SYB)、企业培训(IYB)、创业模拟实训、电子商务培训等。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青锋计划”“新芽计划”主题系列活动共计 30余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1800人。引进团市委“进青创空间送青年创新创业活动第十二场”,承办市创促会“第13期重庆青创训练营”活动,组织我区创业青年参加市级青年创新创业学院初创班、成长班、农村青年专业培训班、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青创下午茶及青创训练营等200余人次,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为青年剖析创业中的难点,弥补创业知识的不足。三是全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把握青年创新创业时代主脉,推选并培育优秀青年企业项目参加市、区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推选的青年代表分别在市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二等奖2个,区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佘胖子凉虾“小凉虾大市场”及严纪超“让雕刻艺术走入寻常人家”等5个项目被团市委收编入“青创故事汇”总集;推荐“最忆小橘”创始人刘锋钻参与重庆市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推荐区非遗剪纸第四代传承人粟未希参与2019年“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人人争当创新创业先锋的氛围进一步彰显。(三)融合互通网络逐步形成。推报10余家青年企业代表的农旅特色产品上线团市委“青团购”平台,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提升青年获得感,携手区内各大商家及创业青年单位20余家,以企业让利的形式推出“大众折扣、团队折扣”,同时推送信息在“大足青年”“大足生活通”“汇聚大足”“大足部落”等区内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对青年项目的考核以及需求分析,“大足青年”微信公众号为品质优秀的商家制作活动推广、产品推广达20余次。以“创新激情追梦,创业奋斗圆梦”为主题推报我区“创业故事”5期,阅读点击量达到15000余人次。推荐优秀创业导师及青年参与团市委主办的“青创下午茶”“青创团团帮”等直播节目,单场直播点击量突破三万次。二、全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全区青年创新创业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让不少青年实现了自主创业,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创业能力不强,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涵盖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流程、创业实训等众多领域,必须做到系统全面并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创业领域的拓展和本地产业的发展需求有机衔接。但目前,我区采用的创业培训课程仍是较为老旧的全国通用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团区委的“创业导师团”虽分工明确,但较为松散,未形成集理论教学及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导师团队和培训体系,导致全区青年创业群体在创业能力和创新理念方面仍显不足。(二)创业信息不畅,部门联动有待加强。创新创业需要拥有从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信息中捕捉创业商机的眼光和能力,但大多数青年社会阅历和辨别能力有限,这成为了他们创业路上的最大考验。虽然团区委等部门在帮助青年获取创业信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力度明显不够,尚未建立一个可以全面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的智能网络平台。目前,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主要是由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会负责落实,因信息来源比较分散,获取的创新创业信息往往与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的信息存在差异,如人社部门的贷款扶持和优惠政策、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和财务报税、商务部门的产品运营和合作交流等。信息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致青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创业资金不足,融资门槛仍需降低。青年创业群体普遍缺乏资本积累,虽然有激情、有点子,但由于缺乏创业资金,很多创业项目只能成为空想,成为创业路上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主动为青年创业群体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是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青锋贷”作为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联合开发的一款帮扶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主要为年龄在18至40周岁、有优秀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激情、有良好的商业点子和创业项目的创业青年,提供一笔10万元以内、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创业贴息贷款,但据了解,“青锋贷”在申请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限制门槛,能顺利申请的人并不多。一是额度限制,我区今年在全市配套的的贷款资金为200万元,只能满足20人左右的贷款需求,人数有限且额度偏低;二是资质限制,要求申请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实体店铺,对从事电商行业的创业青年而言是个难题;三是担保限制,要求必须要有市级资质的担保导师作为担保人,加大了贷款申请难度。三、工作建议(一)健全培训机制,化解能力危机。要借助就业培训机构及各大高校的力量,培养专家导师团队,进一步优化青年创业培训课程,加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带领青年参加创业大赛、参观大型企业、访谈成功人士等方式,做到培训服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要出台激励措施,激发创业导师团队的积极性,开展“师徒结对”协议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导师带徒模式的优势,以“一对一”或“一带多”的方式,切实帮助青年度过创业初期面临的突出困难,不断增强青年创业群体的创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二)促进资源共享,破除信息壁垒。要进一步整合团区委、经信委、商务委、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青年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青年创业群体提供项目评估、技术支持、信贷咨询、证件办理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打通青年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要积极构建创业项目对接平台,主动为具备一定创业基础的青年群体壮大企业规模、拓展经营链条提供助力,扫除青年创新创业路上的信息障碍,不断提振青年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激发市场经济整体活力。(三)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瓶颈。要依托政府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带动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提高对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贴息支持力度,在额度、期限、利率、经办程序方面给予倾斜,在审批准入、注册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适当放宽,让更多有好创意、好点子的青年能将创业梦想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要探索建立大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和融资风险金,推行“政策性+商业性”组合借贷,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免费担保服务。同时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设立创业风投资金,用于投资有前景的高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丰富广大青年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和青年人才落户我区。(四)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容错支持。创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为,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人而言,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区级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类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和成功案例,营造“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引领全社会积极关注关心青年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青年创业热情。要继续开展好“渝创渝新•大丰大足”创新创业文化节,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创业典型,带动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