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十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十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邱秀云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应改变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情节生动、富有情趣的特点,就打破了传统的串讲方式,大展身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发展潜力和多元智力。
接下来,我就结合教案向大家作一介绍。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排练课本剧的方式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语言,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分组讨论、排练、表演,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学会互相关心。
重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内化课文语言,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动物头饰、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知道了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很快乐,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感觉这些小动物的快乐。
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你们想演一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演戏。要想演好戏,首先要把剧本读好,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把课文的第二至第八自然段读一读。
二读课文第二到第八自然段,理清文章思路。
师:这部戏需要几位演员?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它们都说了什么?学生自读,把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说的话画出来。
师:前后左右就是四位演员,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说怎样做才能把戏演好?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说明:这样的构思完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讲授、分析方式,以制作课本剧的全新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了“活用教材”的精神。
三读读演演,体现合作
指名四人小组表演,请大家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看完后说说谁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出色,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评议:
指名说说这组同学演得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演得不好。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一组同学表演时缺少表情和动作,课文中并没有写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
指导
出示“有一天,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设问:它们是怎么聚到一起的?见了面会怎么说呢?
出示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说的话,
师:“小动物在说话时是什么表情?都会有些什么动作呢?谁会表演?”
出示“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师:它们商量好了,要分手了,会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看,表演时要抓住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大胆表演,根据课文语言设想当时情景。老师再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一下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是:www.ttzyw.com。
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进行语文教学的重心转移。课堂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要善于在学习的关键之处“画龙点睛”“指点迷津”。在这一课里,教师的活动恰到好处,主要表现为启发学生联想,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大胆设计动作,或者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
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表演有了明显进步,生动多了。
指名两组学生表演,根据学生表演分别授予努力奖、优秀表演奖、合作奖、优秀配音奖等。
说明:以往的教学中也有让学生来表演的,但大多是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完课文后再让学生表演。这样的表演其实只是对前面课堂学习的一种反馈,从中体现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导演,学生只是演员,其中或许会有一些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但也只是零星的。而这一次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整堂课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表演,自己分派角色,体验人物内心情感,练习动作表演,自编自导自演。整个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种学习方式蕴涵着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同朗读水平、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讨论,出谋划策,构建了互动的学习模式,营造了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四拓展延伸
师:第二年春天到了,小动物们又在这里见面了。想象一下,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一下,继续表演。
教师戴上头饰插入表演:
我是春姑娘,很高兴在这里又见到你们了,去年冬天你们是怎么过来的呀?
学生回答
说明:结尾之处设计巧妙,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大意,同时有又是一次让学生进性语言实践训练的机会。
出示小刺猬、大雁、小蚂蚁的图,请同学分别扮演,说说去年冬天自己是怎么过冬的。
说明:最后一个环节适当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是:www.ttzyw.com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