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ID:55669

大小:45.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07-12-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2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作者 陆凤娟   【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5ykj.com】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第9课母亲的恩情 教材简析:本文通过叙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逢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古诗《游子吟》。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借文悟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题   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有一首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二、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 1.出示古诗,学生自己读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3自然段。 三、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师:这个小故事里还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自己从课文中读懂诗句。你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读懂的,用横线把句子划下来。 3.学生再读1—3自然段,诗文对照着读。 四、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诗 1.出示前四行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交流:谁读懂了这四行,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 3.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请同学们在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生: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母亲辛苦一天肯定已经很累了,但是她不顾自己的劳累,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我体会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夜很深了,母亲本来应该休息了,但是她还在“忙着”缝补儿子的衣裳,由此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生:母亲是“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 师: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针脚细密,儿子就会早点回家,不然儿子就会迟迟不归。这一针针一线线缝入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盼啊! 生: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还在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心中牵挂着的是儿子,我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位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 生: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 师: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母亲的“恩情”。 生:学生再看录像,深入感受母亲的恩情。 (2).指导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意。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好“还在”、“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过渡:母亲的恩情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请你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 4.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自己体会。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亲亲自把孟郊送到村外。联系上一个自然段母亲深夜还没有休息,现在大清早又不顾劳累亲自送到村外,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这就是当时母子俩在村外依依惜别的情景。 生: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亲拉着儿子的衣服舍不得儿子离开,她叫儿子要早点儿回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师: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回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师: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的这一句。 生:齐读句子。 6.指导朗读前四行诗句。 师:母亲的恩情令孟郊感动,他一直深深地铭记在心不能忘怀,在几十年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四行诗,谁来代孟郊深情地吟一吟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五、精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两行诗句。 1.出示多媒体画面(孟郊远行路上) 2.师生接读 师: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远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这时他看到————学生接读 师:一路走,一路想,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孟郊忍不住深情地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学生接读 3.后两行诗你理解了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交流后出示文字: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想想: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谁?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什么? 生:自己读这段话思考,交流: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自己,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母亲的慈爱。 师:再读句子,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 生:指名读  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于是,孟郊又充满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两行诗。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行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    师:母亲的恩情如此深厚,让孟郊难以忘怀,一生都铭记在心,于是在5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我们来读好这首诗。 2.学生自己练读  指名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指名读  指名读   齐读 5. 背诵古诗 七、指导书写古诗中的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迟、寸”,指名读。 2、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3、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子,并自己尝试写一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 【感谢您浏览莲山课件!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5ykj.com】 2003年太仓市“走进新课程”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观摩课               2003年苏州市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  二等奖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http://61.132.120.210/tcoblog3/user1/94/index.asp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