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ID:56344

大小:58.9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08-02-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    ) 准(    ) 陪(    ) 臣(    )      敝(    ) 淮(    ) 赔(    ) 矩(    )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所以,              。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   所以,              。   5.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建议:   1.本课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也可以三个小故事学习完毕后分角色朗读。要重点读好晏子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晏子受到楚王侮辱,回答的话是不是很生气呢?”“没有生气,那他又是怎样的语气说话的?为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吗?”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他的机智,也使课本语言活化为自己的语言,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好课本剧。   2.语文教学注重课外的拓展。学习完本课后,可鼓励学生搜集一些在语言表达上机智巧妙的故事在课堂上作交流,或鼓励课后继续搜集,以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如《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的回答,《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语言,周恩来应答美国记者的语言,就颇机智巧妙,表现了人物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资料链接:   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