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必修一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短新闻两篇》必修一1

ID:59718

大小:6.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08-09-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瞬间美,培养关注社会、洞察世相、了解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  2.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结构布局。  难点:学习和体味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写具有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可报道的内容、场面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这就要求记者穿越时空隧道,用在新闻发生现场独具慧眼捕捉到的细节、材料,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现场画面,以朴实无华的动态语言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读者。如此说来,非优秀记者不能为之。短新闻两篇的记者的的确确地做到了。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与两篇新闻有关的文体知识和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阅读两篇课文,理清思路结构,体味情感倾向。  三、品读鉴赏  《别了,“不列颠尼亚”》提示: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描写部分,仔细分析作者是如何把现实和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以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详见“文本解读”部分)。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四自然段既有现实场景的描写(如:“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又有历史背景的交代(如:“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成为历史的陈迹”),穿越时空,借景寓意,对比引申,既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又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自信、自豪、欢乐、振奋的感情。记者还特别注意到以色彩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绿色的树丛、白色的港督府,一“绿”一“白”,反差强烈,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课文第七自然段描写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广场上灯光渐暗”,作者话锋陡转: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和他的士兵在港岛升起了英国国旗;只一笔提及,旋即拽回思绪: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现实与历史在这里聚合,新闻与背景在这里粘贴,记者准确、客观地摄下了历史性的一幕,用真实的场景和可靠的历史背景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3.课文最后一段,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只有一连串准确、具体的数字和两个司空见惯的动词“来”、“去”。然而,就在这看似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却显示出语言的张力。这不仅是一段精彩的结语,更是一个代表历史趋势的结论,是透过这个事件对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其中传递出中华民族这一特定时刻的自豪感,从而赋予报道以精魂。也许,从这样一番话更容易理解新闻与历史在哪里、以什么方式勾连在一起。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提示: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品赏的重点放在:①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②这篇新闻名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③如何理解这篇新闻的主题?  品赏一:法西斯灭亡十四年后,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里再没有什么重要事件发生,有的只是络绎不绝的游客,“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的景观。此地现在平静,无新闻可写?但是,14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无数看不完的鲜花与果实。流走了无数想不完的希望与梦幻,而始终流不走的是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者那血淋淋的记忆与联想、始终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对未来的昭示: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再也没有比战争这个魔鬼更能残酷地蹂躏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的了!是的,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新闻何尝不是过眼云烟的东西呢!能够让历史告诉未来,这不就是新闻的价值吗?  品赏二:这篇新闻名作之所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不一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作者善于捕捉真实的细节和材料,透过平静的场景和画面去发现、挖掘有正义感的人们心灵情感深处所掀起的火山、风暴——诅咒战争、拥抱和平、呼唤良知,给读者以巨大震撼和感召。二是打破新闻报道的传统套路,运用双线架构,一方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相互交织,融景、事、情为一体,使气氛更加沉重,内容更加厚重,主题更加深重。三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新闻的情感倾向也应当是从场面和情节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由记者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可是本文却有不少直抒胸臆的笔墨,不仅有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还有记者本人的好恶喜怒。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笔墨并不是赤裸直露、无依无靠的,而是讲究含蓄、节而有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一语中的。  品赏三: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被毒死后的14年,记者参观了这个集中营,写下了这篇报道。此文揭露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惨绝人寰,控诉纳粹分子大规模屠杀、残害囚犯的罪行,表达了对邪恶的诅咒、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良知的呼唤。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