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包身工》必修一

ID:59783

大小:7.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08-09-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中学 胡俊生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⑴ 给课文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⑵ 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⑶ 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    ⑴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⑶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⑷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⑸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   2、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   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   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4、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5、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    ⑴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⑵ 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提问:《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三、请同学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 四、提问:让同学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     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板书设计〗   (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     1、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2、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3、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4、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分析:    ⑴ 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⑶ 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2、目的:     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⑴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⑵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⑶ 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⑷ 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     答案:D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答案: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答案: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⑴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      答案:乱哄哄。    ⑵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      答案:住的地方太狭窄。    ⑶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⑴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      答案:狼狈不堪。       ⑵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⑶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      答案应是:害怕。     ⑷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答案: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答案: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二、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残酷?     答案:“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案: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老师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三、思考讨论   老师提示: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读录音。   (放录音。)      同学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语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      2、赏析文章中形象语言的特色。      3、总结全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全班同学朗读26~33段     二、分析26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答案: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      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        答案: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⑴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⑵ 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⑶ 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三、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    (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   (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五、老师小结   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六、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     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七、老师小结本课写作特点   (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八、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