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总复习5(新人教五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总复习5(新人教五下)

ID:61123

大小:11.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09-01-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简单的统计,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并深入理解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的不同之处。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复习过程:一、复习相关内容。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问: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时有什么不同之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既可以看出每组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还能对每组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所获得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推测。)二、巩固练习1、教材143页第13题。独立完成第(1)题,总结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用哪个数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说一说你的理由。注意:跑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反而越快。2、教材140页第11题师介绍:“学龄儿童”是指6~12岁进入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孩子。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可以方便地看出学龄儿童人数与入学儿童人数在每一年的差的变化趋势……)3、教材第144页第14题提示:这个题目还涉及到分数,做题时注意分数的应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交流,订正。请学生根据图上的停息预测2005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的趋势。三、思考题(教材143页思考题)大家试一试,看自己能不能解决。可以先用卡片摆一摆,再找规律。有什么规律?要组成偶数,个位数有什么特点?(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12、3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又有哪些呢?四、全课总结(略)教学反思:本课建议补充数学广角——找次品,这样才能完整复习本册所有单元。本学期自己教学困惑最多的一个单元就是统计与找次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知识方面1、根据数据特点,无法确定合适的统计量。相关内容见 http://bbs.pep.com.cn/thread-358265-14-1.html第269层。请教区教研员后的结论是:选派射击选手在平均成绩相同的条件下,应选发挥更稳定的选手参赛。众数不仅要观察数据的大小,同时还要比较众数出现的次数。在此题中,甲的众数是9.5,它出现了5次;乙的众数是10,可这个数据只出现了2次,而且在这组数据中还出现了明显偏小的数据8.3和8.7,所以,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应选派甲去参加比赛更合适。2、“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或数)代表****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这里是回答数值,还是回答“中位数”、“平均数”或“众数”呢?教材123页做一做第3小题、125页第5题(2)小题的问题都是用哪一个“数据”代表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而143页第13题(2)小题问题是用哪一个“数”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教参》对123页做一做第3小题是这样回答的:“在这里用众数表示全班同学的平均视力水平比较合适。”125页第5题(2)小题是这样回答的:“由于平均数是2600,中位数和众数都是2000,所以用众数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因为它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难道这里回答用“中位数”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就不对了吗?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数据”是指进行各种统计、计量、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数”是指数目,数目是指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按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学生应该回答用多少来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才正确。请问广大网友,你们是如何要求学生回答上上述问题的?二、评价方面:数学习题的批改长期是统一标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即使有多种解法,也往往是同一种结果,少有多种答案。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发现教材的许多问题使学生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结果丰富多彩。对于初次接触新课标教材的我而言,确实感觉极不适应,在评价时也常常感觉把握不准标高。如“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如果学生是根据统计图,自己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这能算对吗?又如“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教材128页做一做第3小题)”,有的同学是预测的具体次数(李欣会跳169下,刘云会跳163下),有的学生预测的是名次(李欣会得第一名,刘云可能得不到名次),有的学生是将两个的情况进行对比(李欣的比赛成绩会超过刘云)。这些都应该算对吧?还有这种类型:“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下面的统计图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有的回答“前4个月我多进彩电,后4个月我多进洗衣机,中间几个多两种电器都适当购进。”也有的学生回答,“从发展趋势来看,彩电越买越少,洗衣机销量越来越大,所以我会多进洗衣机,少进彩电。”这两种回答又该如何评价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