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体会声音有长有短,初步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2、能较有感情地背唱歌曲《云》,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感情的背唱《云》,初步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课前发到学生手里)、动物卡片、彩纸、光盘
学生准备: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小动物醒了,还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也来了!让我们跟着他们动起来吧!
2、播放光碟:电视同学在《春天在哪里》的旋律中进入教室。
3、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学生有的拍手,有的哼唱旋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导入部分,通过谈话、聆听动听的歌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模仿体会
1、电视老师谈话:“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也来了,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欢迎他们吧!”
师:1 2 3 4
︱5—︱ 生:5 5 5︱5
5 5︱5
4 3
2︱1—
‖
小牛
怎么 叫?
哞哞哞哞哞哞
哞哞 哞哞哞。
小羊
怎么 叫?
咩咩咩
咩咩咩 咩咩 咩咩咩。
小猫 怎么 叫?
喵喵喵喵喵喵
喵喵 喵喵喵。
小鸭 怎么 叫?
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 嘎嘎嘎。
2、暂停播放光碟,师将小猫卡片贴到黑板上,全班一起模仿生活中小猫的叫声。(学生都能模仿,但节奏不准确。)
继续播放,让学生听听电视同学的模仿,引导学生把握节奏。
电视老师提问:“请你们听一听,谁和小猫在一起?”接着模仿小鸭子的叫声。
暂停,请学生学一学小鸭子的叫声。再将学生分组,分别模仿小猫和小鸭子的叫声。
继续播放,电视内外学生一起分组模仿小猫、小鸭的叫声。
(让学生和电视同学一起学,使他们注意节奏。)
电视老师提问:小猫和小鸭这两个好朋友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学生说出了小猫的声音比较长,小鸭子的声音比较短,师发给他小红花,表示鼓励)。
3、用相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小牛和小羊的叫声。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四中小动物的叫声,体会声音有长有短,初步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由于教师的节奏不稳定,没能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反思: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听、看光盘,利用光盘教学弥补不足,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三、欣赏感受
1、电视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都到齐了,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来听一听吧。”
电视内外师生一起静听《云》这首歌。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做动作表演。
(用动作来表现歌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学生还并没有理解歌曲描写的景象,多数只是模仿电视老师的动作。反思:表演可以安排在学生学会唱歌之后。)
3、欣赏歌曲的动画。
4、电视老师朗读歌词,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曲描写的景象。
四、学唱歌曲
1、电视老师教学生读一遍歌词。
2、电视老师弹奏乐曲,逐句教学生唱。
教完一遍之后,师指出学生最后一句没唱好,把光盘倒回来,让学生再学一遍。
3、电视师生接唱歌曲,全班齐唱歌曲。
(学生学得很投入,《云》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不足的是没有安排学生独立地背唱这首歌。课后检查得知,多数学生都还不能背唱,有的还唱错了旋律。)
五、活动拓展
1、电视老师谈话提问:“我们把小动物也请来,加入我们的演唱吧。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像黑板上小动物的叫声?”
暂停,学生拿起身边的打击乐器试一试。
师:“找到了吗?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生:“响板的声音像小鸭子的叫声。”(接着敲了三下,全班表示赞同。)
师:“还有什么呢?”
(接下来学生再也找不到了。师用沙锤、碰铃、三角铁来表示其余三种动物的叫声,学生都说“不像”。)
2、播放光碟,师请学生学着电视同学演奏。
(多数学生演奏时都弄错了节奏,课堂上显得有些混乱。这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节奏美,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师在和学生交流用什么打击乐器时,可以告诉学生用打击乐器是进行模仿,声音并不一定要完全像。然后指导学生表现出正确的节奏,效果应该会好得多。)
3、电视老师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做云彩。
暂停,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彩纸做“云”,老师到各小组指导。
(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彩纸,都非常兴奋,但却不知该怎么动手。反思:做云彩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云的美丽,学生做不出来,主要是平时没留心观察,担心自己做错。可以将这个活动换做“改歌词”,这样,既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天的美,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师让学生停下来,谈话:“同学们,课堂上大家没能做出漂亮的云彩,不过没关系,大家回去以后认真观察天空的云再把它们做出来吧!咱们先来欣赏电视同学做的云彩。”
4、播放光碟,欣赏电视同学做的“云”,电视老师谈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