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购物所需的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农贸市场上去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
师:逛完了市场,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通过看画面,我们知道了买东西要用到钱。小朋友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全校的老师都来到了我们班,大家想一想,老师们在一天中哪些地方能够用到钱?(生答)
师:你们有零花钱吗?(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师:你的零花钱打算干什么?
生:我的零花钱用来买吃的。
生:我把零花钱攒起来买本子。
师:你的零花钱利用得很好。
生:我想买几个本子,送给班级生活困难的同学。
师:你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摘颗星奖励自己。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买东西要用到钱,这些钱就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评析:这一环节,教者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运用“农贸市场和老师们到校的花费”这一课程资源,把教材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拿出样币,你都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呢?请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看谁认识的最多。(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能发现老师手里的人民币与你手中的人民币有哪些不同吗?
生: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下角有斜杠,是样币。
师:观察得真仔细。样币是供我们认识人民币来用的,不能用来买东西。大家再来看看你们手中的人民币的正面和背面,你都发现了什么?(课件欣赏人民币)
2、人民币分类。
师:同学们,你们桌子上有很多人民币,看上去很乱。如果我们拿很多钱去商店,能这么顺手放进口袋吗?(顺手做手势)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前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知道了人民币按元、角、分去分,还可以按纸币、硬币去分……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面值相同的放在一起。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了没有?
3、人民币互换。
(课件出示聪聪、明明的画面,小组合作互换,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这里有1元钱,你应拿几个1角的来换?(学生主动兑换,教师板书:1元=10角)
[评析:教师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各种面值人民币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数学。通过观察、交流、分类、换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应用拓展。
1、购物活动一
师:小白兔欢欢开了一家蔬菜商店,店里每个萝卜卖8角钱。一天,乐乐路过商店,他要买一发萝卜,但他不知道怎么付钱,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大家商量一下怎么付这8角钱?(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准备出8角钱)
2、购物活动二
师:我们帮助了乐乐,他高兴地买到了一个萝卜,还剩一些钱准备买文具。同学们,你们想用手中的钱买东西吗?想想我们平时去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是怎样服务的?顾客又是怎样买东西的?你能比他做得更好吗?(选出售货员,自由购物)
[评析:此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购物。在购物活动中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找小朋友商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尤其是与人互动,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四、评价体验。
1、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2、自我评价。
师:在这节课里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评析:用谈收获、评价体会的形式结束课堂,学生既可以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评价自己的表现及同学的表现,培养了评价能力,并体现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