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鸿门宴教案

ID:67673

大小:21.2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0-06-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教学重难点】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3教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 诵析《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1.骓(音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逝:行。  2.虞:项羽宠爱的的侍姬。若:你。今译:空有拔山的气力啊,  空有盖世的豪气!  时运不济呵,  骏马再也难奔驰!  骏马难奔呵,  不可期!  虞姬虞姬呵,  我当如何安排你![背景简介]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1、基础知识点:⑴、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àng)关中”    ②“说(shuì)项羽”   ③“好(hào)美姬(jī)   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⑵、古今异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⑶、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⑷、活用:“军霸上”、“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从;骑:一人一马。)数目项王(目:以眼示意,名词作动词用。“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道,音jiàn)  ⑸、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气助词。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辞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内容分析:⑴段意分析:①宴前(第一段)开端——“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明确: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难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发展——“范增劝羽”。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第二段)继续发展——“项伯访良”。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继续发展——“张良献策”。提问: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②宴中:(第三段)高潮——a刘邦谢罪。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明确: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b项王设宴。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地动魄的一幕。“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明确:不能认为这是精心策划的阴谋。范增一再暗示项羽,要他下令除掉刘邦,项羽却总是“默然不应”,可见并未经过策划。这一变故是范增一手导演的,虽然阴狠,却并不示明,由于没有得到项羽的支持,而项伯又出面援救,终于不了了之。c范增举玦。  这一情节反映出范增的聪明、智慧之处。在这一几乎是唯一杀刘邦的机会面前,他能当机立断,但令人人遗憾的是,项羽置之不理。d项庄舞剑。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明确:“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们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第四段)e、樊哙闯帐——高潮中的高潮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樊哙讲话跟刘邦讲话中心大体一致,只是各有侧重。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先申明自己“互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二者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也自然大不一样,朗读课文要注意这一点。小结课文三、四两段:记述“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激烈斗争。刘邦谢罪,以屈求伸,矛盾缓解,范增举玦,危机依然四伏、项庄舞剑,更是险象环生,樊哙闯帐,故事到达高潮。项羽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伤其“信”、不用范增之计,终于让刘邦借故脱逃,放虎归山,铸成大错。③宴后:(第五段)结局——a、刘邦逃脱.提问:刘邦顾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明确: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b、张良谢罪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明确: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 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尾声——刘邦杀奸“立诛杀曹无伤”则是对开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⑵、简析人物形象:①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有些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迷信武力。不畏强暴,不用阴谋②刘邦:有政治远见和谋略,办事果断,能准确抓住政治机遇,善于言辞,见风使舵。③张良: 刘邦的主要谋士。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鸿门宴”的总导演。④范增妄自尊大,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鸿门宴”的关键人物。⑶、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①、对比手法:项羽对范增的献计、刘邦对张良的献计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②、行动描写③、语言描写④、外貌描写附:[板书设计1]情节:开端——曹无伤告密。————宴前 发展——a、范增劝羽b、项伯访良c、张良献策高潮——a、刘邦谢罪————宴中b、项王设宴c、范增举玦d、项庄舞剑e、樊哙闯帐(高潮中的高潮)结局——a、刘邦逃脱————宴后b、张良谢罪尾声——刘邦杀奸[板书设计2]人物:项羽:当机立断又有些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有些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迷信武力。刘邦:有政治远见和谋略,办事果断,能准确抓住政治机遇,善于言辞,见风使舵。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范增: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妄自尊大,既不知人,也不知己。 [基础知识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2、对下面加点人称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①若入前为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公为我献之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会其怒,不敢献A.②④/①③/⑤⑥             B.④/①②/③⑤⑥C.④/①②③/⑤⑥             D.③④/①②/⑤⑥ 3、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                    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D)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1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4此其志不在小A.①⑦12/②⑤14/③⑧/④⑥⑨⑩11 13B.①⑦/②⑤14/③⑧12/④⑥⑨⑩13/11C.①⑦12/②⑤/③⑧/④⑥⑨⑩13 14/11D.①⑦/②⑤/③⑧12/④⑥⑨⑩11 13/14 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B)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1)目似瞑,意(神情)暇甚      (2)项王受璧,置(摆设)之坐上(3)卮酒安足辞(推辞)          (4)此亡秦之续(连续)而(5)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      (6)大礼不辞小让(谦让)(7)沛公起如(往)厕            (8)沛公则置(安置)车骑A、(1)(3)(5)(7)               B、(2)(3)(6)(8)C、(2)(4)(6)(7)               D、(1)(4)(5)(8) 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A )A、 (1)因沛公于坐           (2)不如因善遇之B、 (1)故遣将守关者         (2)君安于项伯有故C、 (1)范增数目项王         (2)瞋目视项王D、 (1)沛公军霸上           (2)度我至军中 8、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同现代汉语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1)约为婚姻(2)沛公居山东时(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将军战河北(6)而听细说(7)张良入谢(8)再拜献大王足下(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A、 (2)(5)不同,其余相同          B、 (3)(6)(7)不同,其余相同C、 (4)相同,其余都不同             D、 全都不相同。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A 、①妇女无所幸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B、①素善留候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C、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D、 ①距关,毋内诸候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0、下列诗句和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C)(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南弟子今尚在,肯与君王卷土来?(2)将军威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3)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将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A、(1)项羽 (2)刘备 (3)杨玉环   B、(1)祖逖 (2)刘备 (3)王昭君C、(1)项羽 (2)曹操 (3)王昭君   D、(1)祖逖 (2)曹操 (3)杨玉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