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3、把握课文所论述的主旨。 4、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的使用。 2、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 三、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国民奴性,改进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所论述的主旨。 2、学习本文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讲述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杂文的文体、作者、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重点分析、讲述,使学生在课堂上易于理解和接受。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然后进行总结。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影片《铁齿铜牙纪晓岚》(片断) 借助影片创设情境 导语设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阶或性命,都极尽所能地阿谀奉承,哪怕是蔑着良心言过其实也在所不惜。对于大臣们的奉承拍马,皇上则露出一副满足、陶醉的神态。请同学们大胆设想,假如你是皇帝,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大胆的假设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和认识呢? 二、文体及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杂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它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短小精悍、活泼隽永,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的文章。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有这一类文章,到20世纪20~30年代,经鲁迅的倡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现代作家,以杂文和散文见长。他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的战斗杂文大家。他曾说过自己是学习乃至仿效鲁迅的杂文的一个。他的杂文在维护鲁迅开拓的杂文传统,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杂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富于知识性、逻辑性,在当时的杂文领域较有影响。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历史的奥妙》、《蛇与塔》、《血书》、《二鸦杂文》、《寸磔(zhé)纸老虎》、《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等。 四、学生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1、检查预习情况(先提问再明确) 【多媒体显示】: 正音: 绀弩(gànnǔ)亲眷(juàn)呵(hē)斥谄(chǎn)媚 悲戚(qī)畏葸(xǐ)憎(zēng)恶(wù)匍(pú)匐(fú) 释义: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悲戚:悲痛哀伤。(悲凄:悲伤凄切) 畏葸:畏惧。 匍匐:爬行。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学生写好提纲,教师指名发言) 【教师明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由影片引出,“我若为王”的假设。 第二部分(2~5):幻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 第三部分(6):阐述原因,君王是奴才的首领。 第四部分(7~8):铲除奴种,改进世界。 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简单地概括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因此,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三段式”议论文。(板书) 【投影显示】: (1)引出话题,提出问题 2~5段,我若为王 (2)分析问题 6段,君王,奴才的首领 (3)解决问题 7~8段,铲除奴种,改进世界 五、研读探究 1、阅读第一部分。 【教师提问】:作者对“王”持什么态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作者对“王”持否定态度。“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 【教师提问】:作者说:“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可是为什么又假设“我若为王”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此问旨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要求马上作答) 2、阅读第二部分,明确论证结构。 (1)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2~4段,教师作朗读指导。 【教师讲述】:作者虚拟了“我若为王”的前提,那么结果将会怎样呢?我的妻子,“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候,她也依然是王后”。这里“纵然……纵然……也仍旧”,作者作出了让步假设,哪怕我的妻子是个无德娼妓,也仍旧是个尊贵的王后;以此类推,我的儿子,“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儿,我的亲眷,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都是荣耀的公主和贵人。三者的结果都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王,所以“我”的亲眷都是皇亲国戚了,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投影显示】:释义: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教师讲述】:你们一定还记得契诃夫的《变色龙》,文章中的那条狗,由于主人身份的不同,由野狗变为名贵的狗、机灵的狗,长官奥楚蔑洛夫对它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了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嘴脸。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板书:《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2)请一学生朗读第5段,教师作朗读指导。 【教师讲述】:“我”的亲眷如此,那我呢?更不用说,“我”就是至高无上的“万岁”,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一切人都将对“我”“鞠躬”“匍匐”,成为“我”的奴才,并夸耀“我”为“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然而,我却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因为周围都是奴才,他们根本不可能和“我”平等交流,所以“我”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因此,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处不胜寒”。 第二部分,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景,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仅是手段。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评,这就叫“欲擒故纵”或者叫“先扬后抑”。(板书:欲擒故纵先扬后抑) 【教师提问】:第二部分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教师点拨】: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板书) 【学生回答】:并列式。 【投影显示】 无德娼妓的妻子----尊贵的王后 无知白痴的儿子----尊贵的王子 丑陋顽劣的女儿----荣耀的公主 平庸无能的“我”----至高无上的万岁 3、阅读第三部分。 【教师讲述】:为什么人们要捧“我”和“我”的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所以他们奉承讨好我,不仅中国这样,外国也如此,我们来看一下果戈理《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文字: 【投影显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上将军……只是为了要看看他们怎样在我面前摇尾乞怜……那时候,我的美人儿将会怎样对我倾诉衷肠?爸爸本人,我们的司长,又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 【教师讲述】:也就是说,只要“我”有权,或大或小,人们都会奉承讨好“我”,这或许是很多人想当官的原因吧。 【教师提问】:文中说:“我恍然大悟”,“我”悟到了什么? 【教师明确】:原来“我”的这个“王”只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我的周围的人全是奴才。 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部分。 【教师提问】:“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民国国民的思想”指什么思想? 【教师点拨】:联系历史,袁世凯的复辟为什么失败? 【学生回答】:因为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民心。 【教师明确】:“民国国民的思想”指的就是民主的思想。因此“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之所以成为“暴君”,是因为滥杀臣民;之所以称为“明君”,是因为将不再是奴才的首领,是真正的智慧明君。作者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生存的温床,因而“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教师提问】:“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不矛盾,因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成为奴才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 【教师提问】:“‘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为什么已经没王了,还要三呼“万岁”?“真的人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这里的三呼“万岁”并非对王的称颂,而是对民主的膜拜。“真的人们”指的是具有民主思想、权利和自由的人们。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我若为王”假定又假定,列举了“我若为王”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并指出这些都是王权和奴才思想在作怪,并提出改进世界,斩杀奴才的主张。 文章结构清晰,假设性的提出问题,列举现象,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列举现象,采用并列式结构,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结构美。 七、合作研讨,开放探究。 【教师提问】:文中所讲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吗?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48的材料,并提问:为什么这些诈骗犯能屡屡得手? (学生思考,并互相交流。) 【教师明确】:这说明中国国民的奴性心理根深蒂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中的一段材料:民国初年有一遗老,千里迢迢驱车赶到京城,跪在紫禁城前,脱下裤子,叫仆人打他的屁股,还大喊:“爽,爽!” 聂绀弩写这篇文章,旨在批判国民奴性化,这和鲁迅很多文章批判国民劣根性如出一辙。大家应该还记得《故乡》中的闰土称“我”为“老爷”。因此,我们说聂绀弩的杂文在维护鲁迅开拓的杂文传统,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上,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