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新民幼儿园
一、课题提出背景:
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游戏、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主要的教育活动,二者只有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表现美。
二、研究对象:
大(一)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目标: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与教学虽然不可相互替代,但具有互补性,因为教学虽然是来自外部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部地需要,变成幼儿自己地行为,要实现这一转化,必须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倡教学地游戏化,寓音乐与游戏教学中,实现音乐与游戏地优化结合。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教育的情景下讲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这一相通就是教学的游戏化。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对照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教研内容与措施:
(一)日常教学研究。
(1)在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的需要、主题的进程及季节的变化等,及时调整班级环境。努力在班级主题背景环境中呈现音乐活动的开展轨迹、幼儿表达表现的轨迹。
(2)收集贝壳,易拉罐,蛋糕盒等制作打击乐器。
(二)专题教研研究——探索音乐游戏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在不同的班级阶段中展开音乐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1)、研究不同年龄阶段音乐区的特点与创设方式。
(2)、展开“在音乐区角中促进幼儿综合化发展”的专题讨论。
2、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探究。
(1)、以案例研究方式,逐渐摸索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特点。
(2)、积累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的内容、教学策略,形成优秀活动设计。
六、预计达到的目标:
1、节奏活动。
1)通过倾听音乐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注重多渠道地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去感受、去表达,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和引导的机会。利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通过故事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直至用节奏来表现音乐。
2)利用动物节奏卡来引导幼儿识记节奏符号。识记节奏符号是节奏乐活动的重点,为了增加趣味性、游戏性,利用动物节奏卡来引导幼儿识记节奏符号,如以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来代替节奏符号。
3)以游戏贯穿整个节奏活动,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4)提高幼儿注意力,使其积极投入到节奏活动中。采取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和原则,启发诱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遵循音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幼儿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幼儿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5)让幼儿在节奏活动中获得感官的享受。以节奏为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领域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2、欣赏活动。
1)欣赏活动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2)准确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学会区别各种音乐、特别是性质相近音乐的作品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细微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经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熏陶,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逐步变得细腻、深刻,丰富。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设计和教学活动。采用串连方式——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本体方式——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添加方式——在音乐欣赏活动的中部或尾部添加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诸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或角色游戏,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3、律动活动。
1)积极营造游戏化的自主环境。从环境创设入手,努力为孩子创设美妙的视听环境,用环境来说话,用环境吸引孩子,并以游戏的口吻,搭建学习的桥梁。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到音乐律动中。
2)以丰富的材料,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游戏化与自主化的必要物质条件。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学会了飞,有了创新,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4、音乐游戏:
1)创设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创设丰富多样的支持性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的动起来,需要和兴趣是幼儿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观察原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这一目标的实施计划作及时的调整。
2)注意多种音乐元素的整合,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游戏的热情。
3)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尝试自结游戏伙伴,自定游戏主题。教师将目标装在心中,游戏展现给孩子。角色定位与孩子同乐,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教师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教师要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不断变化自己的行为和角色,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时教师是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和幼儿一起唱,一起跳成为参与者。在幼儿表现其创造成果,表演时则是欣赏者和支持者。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激发幼儿兴趣,保持兴趣稳定,提高活动效能的重要手段。
七、具体内容安排:
1、收集音乐游戏素材,查找资料,组织各阶段幼儿进行排练。
2、专题讨论:音乐游戏与课程之间的整合。(重点讨论:不同年龄阶段音乐游戏的特点与各课程整合的方式。)
3、听课与反思(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开展)。
4、案例分析: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游戏的设计。(重点讨论:主题背景下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方式与取得的效果)。
5、交流观摩音乐游戏活动。
6、“六一”节目排演。
7、专题小结与反思。
8、各类资料汇编。
八、研究时间:
2010年9月——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