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y=2x与y=x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如何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图像的特点,并且是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得出.在理论上,我们能否严格的证明特别是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以便于我们在解题时应用这些性质,本堂课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1
例1 (1)求使不等式4x>32成立的x的集合;
(2)已知>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活动:学生先思考,再讨论,然后回答.(1)由于x在指数位置上,因此,要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转化,特别是指数函数的单调性,(2)也是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底数的范围.
解:(1)4x>32,即22x>25.
因为y=2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2x>5,即x>.
满足4x>32的x的集合是.
(2)由于<,则y=ax是减函数,所以0<a<1.
点评:正确理解和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例2 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活动:教师点拨提示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
证法一:设x1,x2∈R,且x1<x2,则
y2-y1=ax2-ax1=ax1(ax2-x1-1).
因为a>1,x2-x1>0,所以ax2-x1>1,即ax2-x1-1>0.
又因为ax1>0,
所以y2-y1>0,
即y1<y2.
所以当a>1时,y=ax,x∈R是增函数.
同理可证,当0<a<1时,y=ax是减函数.
证法二:设x1,x2∈R,且x1<x2,则y2与y1都大于0,则==ax2-x1.
因为a>1,x2-x1>0,所以ax2-x1>1,即>1,y1<y2.
所以当a>1时,y=ax,x∈R是增函数.
同理可证,当0<a<1时,y=ax是减函数.
变式训练
若指数函数y=(2a-1)x是减函数,则a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a<1.
例3 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
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建立目标函数,常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先考虑一年一年增长的情况,再从中发现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1999年底 人口约为13亿;
经过1年 人口约为13(1+1%)亿;
经过2年 人口约为13(1+1%)(1+1%)=13(1+1%)2亿;
经过3年 人口约为13(1+1%)2(1+1%)=13(1+1%)3亿;
经过x年 人口约为13(1+1%)x亿;
经过20年 人口约为13(1+1%)20亿.
解:设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亿,则
y=13(1+1%)x,
当x=20时,y=13(1+1%)20≈16(亿).
答: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16亿.
点评:类似此题,设原值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经过时间x年后总量y=N(1+p)x,像y=N(1+p)x等形如y=kax(k∈R,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
思路2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y=;(2)y=;(3)y=2x+1;(4)y=.
解:(1)由x-1≠0得x≠1,所以所求函数定义域为{x|x≠1}.由x≠1得y≠1,
即函数值域为{y|y>0且y≠1}.
(2)由5x-1≥0得x≥,所以所求函数定义域为.由≥0得y≥1,
所以函数值域为{y|y≥1}.
(3)所求函数定义域为R,由2x>0可得2x+1>1.
所以函数值域为{y|y>1}.
(4)由已知,得函数的定义域是R,且(2x+1)y=2x-2,即(y-1)2x=-y-2.
因为y≠1,所以2x=.又x∈R,所以2x>0,>0.解之,得-2<y<1.
因此函数的值域为{y|-2<y<1}.
点评:通过此例题的训练,学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去求解指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还应注意书写步骤与格式的规范性.
变式训练
求函数y=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3≠0,即x≠-3,即函数的定义域是{x|x≠-3}.
因为≠0,所以y=≠0=1.
又因为y>0,所以值域为(0,1)∪(1,+∞).
例2 (1)求函数y=的单调区间,并证明.
(2)设a是实数,f(x)=a-(x∈R),试证明对于任意a,f(x)为增函数.
活动:(1)这个函数的单调区间由两个函数决定,是指数函数y=x与y=x2-2x的复合函数,(2)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
(1)解法一:设x1<x2,则===,
因为x1<x2,所以x2-x1>0.
当x1,x2∈(-∞,1]时,x1+x2-2<0,这时(x2-x1)(x2+x1-2)<0,
即>1,所以y2>y1,函数单调递增;
当x1、x2∈[1,+∞)时,x1+x2-2>0,这时(x2-x1)(x2+x1-2)>0,
即<1,所以y2<y1,函数单调递减;
所以函数y在(-∞,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解法二:(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设u=x2-2x,则y=u,
对任意的1<x1<x2,有u1<u2,又因为y=u是减函数,
所以y1>y2,所以y=在[1,+∞)是减函数.
对任意的x1<x2≤1,有u1>u2,又因为y=u是减函数,
所以y1<y2.所以y=在(-∞,1]上是增函数.
引申:求函数y=的值域(答案:0<y≤2).
点评: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利用口诀“同增异减”.此题虽形式较为复杂,但应严格按照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证明,还应要求学生注意不同题型的解答方法.
(2)证明:设x1,x2∈R,且x1<x2,则
f(x1)-f(x2)=-=-=.
由于指数函数y=2x在R上是增函数,且x1<x2,
所以2 x1<2 x2,即2 x1-2 x2<0.又由2x>0得2x1+1>0,2x2+1>0,
所以f(x1)-f(x2)<0,即f(x1)<f(x2).
因为此结论与a取值无关,所以对于a取任意实数,f(x)为增函数.
点评:上述证明过程中,在对差式正负判断时,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值域及单调性.
1.函数y=a|x|(a>1)的图像是( ).
图7
解析:当x≥0时,y=a|x|=ax的图像过(0,1)点,在第一象限,图像下凸,是增函数.
答案:B
2.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函数是( ).
A.y=2-x B.y=
C.y= D.y=2x2+1
解析:因为(2-x)∈R,所以y=2-x∈(0,+∞);y=∈[0,1];y=∈[0,+∞);y=2x2+1∈[2,+∞).
答案:A
3.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那么f(2x)的定义域是( ).
A.(0,1) B.
C.(-∞,0) D.(0,+∞)
解析:由题意得0<2x<1,即0<2x<20,所以x<0,即x∈(-∞,0).
答案:C
4.若集合A={y|y=2x,x∈R},B={y|y=x2,x∈R},则( ).
A.AB B.AB
C.A=B D.A∩B=
解析:A={y|y>0},B={y|y≥0},所以AB.
答案:A
5.对于函数f(x)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1,x2(x1≠x2),有如下的结论:
①f(x1+x2)=f(x1)·f(x2);②f(x1·x2)=f(x1)+f(x2);
③>0;④f<.
当f(x)=10x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解析:因为f(x)=10x,且x1≠x2,所以f(x1+x2)=10x1+x2=10x1·10x2=f(x1)·f(x2),所以①正确;
因为f(x1·x2)=10x1·x2≠10x1+10x2=f(x1)+f(x2),②不正确;
因为f(x)=10x是增函数,所以f(x1)-f(x2)与x1-x2同号,所以>0.所以③正确.
因为函数f(x)=10x的图像如图8所示是上凹下凸的,可解得④正确.
图8
答案:①③④
另解:④
∵10x1>0,10 x2>0,x1≠x2,∴>.∴>,
即>.∴>f.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
(1)①y=3x,②y=3x+1,③y=3x-1;
(2)①y=x,②y=x-1,③y=x+1.
活动:学生动手画函数图像,教师点拨,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函数作图的方法与步骤,按规定作出图像,特别是关键点.
答案:如图9及图10.
图9 图10
观察图9可以看出,y=3x,y=3x+1,y=3x-1的图像间有如下关系:
y=3x+1的图像由y=3x的图像左移1个单位得到;
y=3x-1的图像由y=3x的图像右移1个单位得到;
y=3x-1的图像由y=3x+1的图像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
观察图10可以看出,y=x,y=x-1,y=x+1的图像间有如下关系:
y=x+1的图像由y=x的图像左移1个单位得到;
y=x-1的图像由y=x的图像右移1个单位得到;
y=x-1的图像由y=x+1的图像右移2个单位得到.
你能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吗?同学们留作思考.
思考
我们本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看是否与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一致.
本节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加深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方法.
习题3—3 A组3,6,7.
本堂课主要是复习巩固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涉及的内容较多,要首先组织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此,必须利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借助形的直观性解决问题.本节课要训练学生能够恰当地构造函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有时要分a>1,0<a<1,这是分类讨论的思想,因此加大了习题和练习的量,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快速度,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设计者: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