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赤壁赋》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赤壁赋》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研读文章第1段,把握其中的重要的文言知识和作者情怀;‎ ‎2.背诵第1段。‎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诽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何谓“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5‎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3.了解文体 赋是一种文体。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 ‎4.诵读课文,给字词注音 壬戌(     )(     )   余音袅袅(     )     扣弦(     )‎ 渔樵(     )           愀(     )然         匏(     )尊 举酒属(     )客       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倚歌而和(      )之    歌窈窕(     )(     )之章 少(     )焉           嫠(     )妇          冯(     )虚御风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桂棹(     )‎ 杯盘狼藉(     )       相与(     )          枕藉(     )‎ 5‎ ‎5. 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1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检查预习】‎ ‎1.正音(预习4)‎ ‎2.指名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学习第1段:‎ ‎1.     选代表读,‎ 生齐读第1段。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注意:叙述的句子——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要读出这种情感来。‎ ‎ (指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话,是意境的基础,与下文一致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举酒属客,诵——明白之诗,歌——窈窕之章。”(诵读,体会延长的作用,感受欣赏美景后的兴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诵读时,应体会延长所表现出的壮阔激荡的情感。)‎ ‎2.口译第1段,并口译本段内容,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3.归纳本段内容(师做本文思路板书)‎ ‎(写了苏轼游历赤壁的时间、地点,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景: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 ‎4.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怀?‎ ‎    (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境,一叶扁舟在长江上顺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随江势漂流,作者久被压抑的心,在大自然里终于得到了解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情怀,豪迈喜悦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2.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3.一词多义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5‎ ‎【作业布置】‎ ‎1.背诵第1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