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学习目的】
1. 研读课文第2、3段,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2. 把握“客人”的情感内涵。
3. 背诵第2、3段。
【检查预习】
1. 指名朗读第2、3段。
2.指名口头翻译文章第2、3段,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语。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2段
2.本段可分几层?本段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的歌声;客人的箫声。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3.本段的喜从何体现?(由主人“饮酒乐甚,扣弦而歌”看出。这样写,可与下层“悲”形成大的反差。)
4.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指代所思暮的人。代表一种理想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表现了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5. 本段的“悲”从何体现?
(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体现)
6.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7.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转折过渡。悲戚的箫声使大家“乐甚”的心情陡转,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3
8.诵读第2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注意三个阶段:第一,读“乐甚”句,语速要快一些,这样可以表达快乐的心情。第二,“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语速可以逐渐放慢,情绪由快乐转为平静。将这句话作为下文“生悲”的过渡。第三,读吹箫客人倚歌和之,传出悲凉曲调时,语速要放得更慢,并且要注重重读的字。如“可读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二)学习第3节
1.本段写什么?(写客人的回答,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2.客人由什么而生发感慨?生发出怎样的感慨?
(客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联想到曹操当年的浩大声势和非凡的气派,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触景生情,感慨这个一世之雄尚且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而况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呢?人生如过眼云烟,何等短暂啊。抒发怀古伤今之情。)
3.诵读第3段,该如何把握节奏、语气?
(提示:第3节,客人说出“悲”的原因——人生短暂,历史无情。比起气势宏大、生命悠长的长江来,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可悲!诵读这一段时,第一,读曹孟德横槊赋诗,周瑜鏖兵赤壁时,要读出英雄当时的气势,同时,也要把对英雄的仰慕之情读出来。可以这样读:“月明星稀……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对这两个反问句要诵出他们当年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情感。读“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句,读出当年英雄的气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语速放慢,字字千钧。第二,读出转折。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半句肯定上文,后半句骤转,读成“而今/安——在——哉”,强调英雄不在了,突出心情的怅惘空虚。第三,读“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这句时,要突出悲哀感叹的心情。)
【当堂检测】
1.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通“缭”)
2.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3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3.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4.一词多义
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第2、3段
2.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文章第4、5段,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并写下疑难问题。
3.思考:苏子在第4段中阐发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