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21 圆明园的毁灭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要注意“损”是平舌音。
【预习导航】
一、读读下面的小资料,相信会给你不少收获。
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很高。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理,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
损失(sǔn shǔn) 众星拱月(ɡǒnɡ ɡònɡ) 置身(zhì zhí)
统统(tōnɡ tǒnɡ) 不可估量(liáng liàng) 其间(jiàn jiān)
三、填空。
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是从 、 、
和 三个方面来描写 。其中第 部分写得最详细。读完课文后,最令我痛心和悲愤的是第 部分。
四、解释词语。
不可估量:
众星拱月:
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哟。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西洋景观:
【课堂探究】
一、建筑宏伟。
读课文第三段。
1.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
2.这一段从 、 、 ”等词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3.读这一段用 的语气读。
二、文物珍贵。
读第四段。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
2.朗读时用 语气读。
三、毁灭过程
读第五段
1.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读“大火连烧三天。”你体会到什么?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 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 分钟,三天三夜会烧掉些什么? 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
四、读句子,谈谈从加点的字体会到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体会文章的写法
可采用删词法,把“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为什么?
4.思考:“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21 圆明园的毁灭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词语练习。
1.根据拼音的不同声调在括号里写上恰当的字。
you ( )愁 ( )票 ( )谊 ( )苗
qie ( )开 番( ) 而( ) 偷( )
2.模仿词语写词语。
急匆匆(ABB)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花花绿绿(AABB)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饥肠辘辘(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多音字组词。
转:zhuǎn 的:dí 咽: yàn
zhuàn dì yān
zhuǎi(转文) de yè
舍:shě 藏:cáng
shè zàng
三、把下列句子改变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走我吧?(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改成肯定句)
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难道不是正确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片段,并作答。
我____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____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____进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____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地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 )找一遍。啊,它( )这里,原来不( )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夜,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在片段的括号里填上读音是“zài”的字。
3.选择恰当的理解,将序号填入括号。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夜,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这一句话运用(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文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读书的( )。
A.辛苦 B.无奈 C.如饥似渴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喜欢读书,用功的时候,甚至忘记吃饭睡觉,有所领悟,则快乐的忘掉了一切忧虑。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书是知识的宝库。储藏着无穷的精神食粮。读书就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是人类最高的享受。新的知识、有趣的故事、美丽的诗歌,都能给我们快乐、安详。
我们寂寞时,可以从书中得到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它好像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和朋友,一直跟随我们,鼓励我们,并引导我们向光明的前途迈进。
总之,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由读书可以获得更多的宝贵知识,是生活更丰富,因此我们要勤于读书。
1.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读了这篇短文的感受。
六、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写了“我”藏身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的两个场面。你也仿照课文描写一个场面。
自评: 师评: 日期 月 日
22 狼牙上五壮士
学校 班级 姓名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预习导航】
一、读读下面的小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相关链接
狼牙山: 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磨盘(mó mò) 沉着(zhuó zhe) 抡胳膊(lūn lún)
拧开(níng nìng) 日寇(guàn kòu) 葛振林(gē gě)
三、按提示填空。
1.这篇课文描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 的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 顶峰,英勇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 、热爱 、仇恨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接受任务──( )──( )──( )──( )。其中 、 、 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要用心读,用心想。
【课堂探究】
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读了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读这一句,读出 。
2.读句子“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3.读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紧跟在班长后面。”
(1)理解“斩钉截铁”。
(2)战士们是怎么做的? 从“热血沸腾、紧跟”你又体会到什么?
根据意思填空。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但他们( )。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所以他们( )。
4.读句子“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1)读到这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2)一个“砸”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壮士?
5.朗读6、7、8、9自然段。
(1)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生说。视死如归、英勇壮烈、宁死不屈……)
(2)出示课本120页图。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3)五壮士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眺望着远方,他们在望什么?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6.讨论: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22 狼牙上五壮士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
qí qū mǎn qiāngchóu hèn tiào wàng xuán yá
( ) ( ) ( ) ( )
láng yá shān wǔ zhuàng shì yīng yǒng tiào xià
( )
二、组词。
坚( ) 描( ) 狠( ) 淹( )
竖( ) 瞄( ) 恨( ) 掩( )
震( ) 睁( ) 殖( ) 稳( )
振( ) 挣( ) 植( ) 隐( )
三、下面括号里的字的读音都是“qí”,请你填上相应的汉字。
( )岖不平 琴( )书画 ( )自行车 各得( )所
( )心合力 红( )飘扬 ( )形怪状 误入( )途
四、填上合适的词。
( )地瞄准 ( )的怒火 ( )地撤退
( )的声音 ( )地打击 ( )地指挥
五、我能选词填空。
保护 掩护
1.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壮士依然把敌人引上绝路。
2.我们要( )好自己的眼睛。
进攻 进犯
1.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了全面( )。
2.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一次的( )。
六、我会扩写句子。
1.五壮士完成任务。
2.狼牙山上响起号声。
七、阅读。
血凝红叶
峡谷中,座落着一座低矮(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悲伤、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在第一、二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确定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血泊:A、xuè pō B、xuè bō C、xié bō
屹立:A、pì lì B、yì lì C、yì lì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 情不自禁:
4.写出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5.用“~~”线,划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
6.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自评: 师评: 日期 月 日
23 难忘的一课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预习导航】
背景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真挚(zhí zhì) 停泊(bó pō) 崇高(zhóng cóng)
郊外(xiào jiāo) 诸葛(gē gě) 几幅(fú fù)
二、填一填,想一想。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 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课堂探究】
读句段,感悟人物情感。
出示句段一: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1)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2)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3)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出示句段二: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个反问句强调了
【达标训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他( )写得认真,( )也很吃力。
2.这是( )强烈的民族精神,( )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3.( )我们是中国人,( )更要学好祖国的文字。
二、课外阅读。
我是中国人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shà)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边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13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儿童团员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这个小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皮鞭赶来了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
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枪毙吗?”
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不要再组织他们学习你们的语文,我们就送你到最好的学校上学。”
敌人稍停一下,接着又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她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1.照样子,写几个表现神情的词语。
例:假惺惺(ABB)
2.画“——”的句子中破折号表示
3.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枪毙吗?把下面句子改成陈述句。
4.请你展开想象,给故事写一个结尾。
自评: 师评: 日期 月 日
24 最后一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预习导航】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叩问(kòu kē) 刹那(chà shā) 骨髓(suí suǐ)
脊梁(jī jǐ) 一缕(lǔ lǚ) 悄然(qiāo qiǎo)
二、填空。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__________的诗。作者倾述了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心中积蓄的_________情感和对________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课堂探究】
品读诗歌,激发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文中的“你”指的谁? 表达了作者 情感?
2.品读诗歌第2小节。
通过 “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 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通过读第3小节,联想到了 和 。
4.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全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达标训练】
一、补充词语。
( )呼喊 ( )上升 ( )颤抖
( )落地 ( )流淌 ( )拉住
二、量词填空。
一( )条约 一( )硝烟 一( )泪珠
一( )画像 一( )小学 一( )巨响
三、选择解释,填写序号。
沸腾:(1)水开 (2)情绪激动、高涨
好消息传来,整个山村都沸腾了。( )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水沸腾现象。 ( )
新鲜:(1)稀奇 (2)刚出产,没变质 (3)清洁
1.集市上的蔬菜很新鲜。 ( )
2.这地方最近老是出一些新鲜事。 ( )
四、给词语分类。
焦躁不安 辗转反侧 犹豫不决 前俯后仰 喜笑颜开 闷闷不乐 心悦诚服 满面春风
描写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 师评: 日期 月 日
快乐双休(七)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guī bǎo chóu chú bǎo lǎn qí qū tiào wàng
( ) ( ) ( ) ( ) ( )
bēn fù rèn wu yǎn hù huī jìn xuán yá
( ) ( ) ( ) ( ) (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众星( )月 ( )( )画意 亭台楼( ) 奇( )异( )
力( )狂澜 ( )( )壮志 再接再( ) 前( )后( )
三、按要求写成语、写句子。
1.写出两个关于发愤图强的成语:
写出两个关于团结一心的成语: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缩句)
2.广场上的人可多了。(改为夸张句)
3.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改为肯定句:
改为反问句:
4.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两句合一句)
五、按原文填空。
1.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 ),流连其间,仿佛( )。
2.狼牙山上响起( )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 和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
激发人们 。
2.《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通过写五壮士 、
、 、 、
(用小标题形式写),赞扬了五壮士
的精神。
3.《难忘的一课》中“ , 。”这句话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七、课外阅读。
1930年10月的一天,共产党员杨开慧在板仓被捕了。
敌人自以为能从杨开慧身上得到很多线索,问她“毛泽东在哪里?杨开慧响亮地回答:“不知道!”“你的同伙是谁!”“不知道!”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把她打得鲜血直流,杨开慧钢打铁铸似的,毫不动摇。
敌人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他们假惺惺地说:“你只要登报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得到自由。”杨开慧愤怒地说:“这是妄想!”敌人嚎叫起来:“你不这样做,就杀死你!”“要杀就杀,你们休想在我这里得到什么!”杨开慧声色俱厉地说。
11月14日,杨开慧迎着寒风,昂首阔步走向刑场。她深情地望着郁郁葱葱的松林,激昂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杨开慧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她才29岁。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洪亮——( ) 同伴——( ) 郁郁苍苍——( )
2.将下列词语与解释用线连起来。
宁死不屈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斩钉截铁 仰着头,挺起胸膛。
声色俱厉 宁愿壮烈地死去,也不屈服。
昂首挺胸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杨开慧是 年在 (地方)被捕的。
(2)杨开慧面对敌人的毒打像 似的。这是个 句。
(3)面对敌人的毒打,杨开慧斩钉截铁地说:“ !”面对敌人的引诱,杨开慧愤怒地说:“ !”面对敌人的枪口,杨开慧激昂地高呼:“ ”这说明杨开慧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自评: 师评: 日期 月 日
第八单元
25 七律.长征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一、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二、理解诗意,感悟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比如原因、路线、结果等或长征的故事。
【预习导航】
一、走近长征。
通过课下查找,同学们都搜集了资料,你们对长征了解多少呢?
二、知识链接。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长征”是诗的题目。
三、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连一连。
yí wēi páng bó shān mín
逶 迤 礴 磅 岷 山
四、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说在诗句中的意思。
逶迤 磅礴 岷山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五、按照下列画的停顿读一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长征
请欣赏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
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泥/ 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六、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准备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讨论吧!
【课堂探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根据上面的解释及你所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讨论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品读诗句,感悟情感。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细浪” “泥丸”上面意思?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包含了两次长征途中的著名战斗,你知道吗?“暖”“寒”什么意思?这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尽开颜”什么意思?这句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全诗,回归中心。
1.这首诗统领全文的是哪一句?最后一句在全文中期什么作用?
2.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ní wán yún yá mín
( ) ( ) ( ) 山
二、辨字组词。
闲( ) 迤( ) 腾( ) 渡( )岷( ) 委( )
闷( ) 施( ) 藤( ) 度( )眠( ) 逶( )
三、用线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A.万水千山 ①高耸入云的山崖。
B.逶迤 ②气势雄伟,文中指山势高大,险峻。
C.磅礴 ③全都喜笑颜开。
D.尽开颜 ④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E.云崖 ⑤形容无数的山和水,暗指困难多,艰险多。
四、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1.风尘扑扑 平易近人 戒骄戒躁 只等闲 __________
2.风烛残年 无边无际 来龙去脉 云涯暖 __________
3.围追堵截 巍峨高大 翻山岳岭 腾细浪 __________
4.艰苦卓绝 水流湍急 气势磅礴 尽开彦
五、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拓展提升
六、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七律•长征》作者 ,体裁 ,这种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
2.《七律 长征》这首诗押的韵脚是 。
3. 诗中高度概括红军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描写山和水的对偶句分别是: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6.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请你用积累到的古诗名句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我的诠释: , 。
七、课外阅读。
(一) 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词是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有感而作,你知道是什么季节登临吗?从哪儿看出来?
2.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说说你的理解。
(二)倔强的小红军(选段)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2.小红军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征故事,请把故事的名字或是故事的主人翁写下来。
自评: 师评:
26 开国大典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一、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二、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
【预习导航】
一、知识链接。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然后检验一下预习成果。
1. 读一读,然后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诞生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集 庄严
宣告 欢呼 排山倒海 胸膛 钢铁巨人
三、读课题“开国大典”“开国”的意思是 “典”的意思是
“大典”意思是 。
四、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写写画画。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五、抄写几个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六、抄写描写场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见解。
七、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写出来和同学讨论。
【课堂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试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二、品读课文第一段,交流讨论。
1.读课文,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2.品读“典礼过程”。讨论是按怎样的过程举行的?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交流。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从“庄严”和“雄伟”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了什么?从“一齐”“欢腾”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句子?
3.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四、自由读第三段,“阅兵式”部分,讨论交流。
1.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并填空。
全场30万人,为____ ____而______ __;为______ __而______ __;
为__ ____而____ ___。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xK b1. Com
五、第四、五部分。
1.默读四、五部分,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é shāng diǎn lǐ huì jí dàn shēng zhān yǎng
piāo fú pái shān dǎo hǎi yínɡ fēng zhāo zhǎn
二、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fó) 差不多(chā chà)
直奔(bēn bèn) 电钮(liǔ niǔ) 乘车(chén chénɡ
三、比一比,再组词。
协( ) 瞻( ) 佛( ) 择( ) 钮( )
胁( ) 檐( ) 拂( ) 泽( ) 纽( )
四、将下面的内容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毛主席宣告 ( )升国旗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 )读公告 ( )大典结束
五、选词填空。
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
1.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六、仿写句子。
1.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再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 。
八、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 后 的方法,重点写了 、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 ”。
3.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和 比作 和 。
4.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九、课外阅读。
聂耳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聂耳很聪明,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里穷,他上不起音乐学校,就把冬衣卖了,买了一把小提琴自己练。聂耳拉小提琴常常入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天阴沉沉的,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聂耳全神贯注地拉着小提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悠扬的琴声透过蒙蒙细雨,飘荡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住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拉琴。
后来,聂耳成了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1931年,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聂耳万分气愤,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战斗的歌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很快传遍了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支战斗的曲子永远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1.用“ ”画出第2段的段意。
2.解释下列词语。
察觉: 全神贯注:
3.聂耳写的最有名的曲子是 ,这支曲子所起的作用是
,这支曲子后来被定为 。X| k |B| 1 . c|O |m
4.读画线的句子,说说对环境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4.根据短文内容,请简单介绍聂耳。
自评: 师评: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一、认识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感受领袖人物的伟大胸襟。
【预习导航】
一、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
二、读一读,写一写。
拟定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勋鉴 眷恋
三、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堂探究】
一、自学课文,品读体验。
1.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当年,这次怎么会……”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3.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5.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
二、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小写人物的方法?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标出下列词语的错误读音,并将正确的音节写在横线上。
拟定(nì dìng) 勋鉴( xūn jiàn) 殉职(xùn zhí )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Zhú) 黯然( àn rán)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眷恋──( ) 安慰──( ) 意愿──( )
反义词:尊重──( ) 踌躇──( ) 繁忙──( )
三、词语巧搭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简朴的( ) 人民的( ) 心中的( ) 无限的( )
打湿的( ) 黯然的( ) 醒目的( ) 紧锁的( )
四、按序号排列下面的词语。(将序号排列在横线上)
1.①桃花 ②荷花 ③迎春花 ④腊梅花 ⑤桂花
2.①父亲 ②儿子 ③曾祖父 ④孙子 ⑤祖父
3.①少数 ②全部 ③没有 ④一半 ⑤多数
五、按要求改句子。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起来)
2.我的儿子死了,我很悲痛。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六、阅读并回答问题。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1.这段文字描写了 的心态变化过程。
2.文中的两个问句是 句。
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自评: 师评:
28※ 毛主席在华山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一、认识11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
三、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预习导航】
一、你对华山以及和课文有关的内容知多少?
二、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ò jī niàn ǎn chuī tǒng cí qì tiáo yǎo
碾 簸 箕 俺 筒 炊 沏 瓷 舀 笤
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课堂探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 细读第一件事,讨论: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读“他严肃地说……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第二件事,画出毛主席的语言,认真读一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自学第三件事,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4.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回顾课文,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达标训练】
一、辩字组词。
菜( ) 澡( ) 喘( ) 凉( )
茶( ) 操( ) 端( ) 晾(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态度( ) 说话( ) 工作( ) 做事( )
学习( ) 劳动( ) 穿戴( ) 环境( )
三、阅读短文做题。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于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小山村——花山村。
当时张冀新刚满十八岁,在花山小学做小学教师。他就是花山村人。
一天,张冀新与母亲在碾上推碾。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
和主席说话,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 )主席的这句话,( )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 )有压力,( )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径直——( ) 沉吟——( ) 嘱托——( )
2.在问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毛主席说的哪句话让张冀激动万分?他为什么如此激动?
3.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自评: 师评:
第八单元(八)
一、读拼音,写汉字。
dàn shēng diàn niǔ wěi yuán xié shāng diǎn lǐ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fó fú)的声音。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dōu dū)北京举行典礼。
3.乐(lè yuè)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这封电报是由司令员彭德怀拟(nǐ yǐ)定的。
三、把下列词句填写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排山( )海 夜以( )日 ( )( )上升 原( )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宣布 宣告 宣讲 宣读 宣传
1.我们要向低年级的同学( )毛泽东同志的事迹。
2.老师在班会上( )了关于表扬李文同志的决定。X| k |B| 1 . c|O |m
3.老师( );学雷锋活动现在开始。
4.毛主席的(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大江南北。
五、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1.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2.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在朝鲜战场上光荣殉职和牺牲了。
3.下午三点整,参加成立典礼的群众全部到齐了。
4.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废寝忘食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还是心理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 )
2.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 )
3.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天安门广场上汇集了无数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改为陈述句)
八、课内阅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 ),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 ) 庄严——( ) 欢悦——( )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 )的语气来读。
5.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要你采访参加庆典的观众,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再想象你采访的一位观众如何回答。
记者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观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节选)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宽广美丽的土地,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奔腾: 繁荣:
2.搭配词语。
( )的土地 ( )的黄河长江 ( )的人民
3.“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从今”是什么时候?
4.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评: 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