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三中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考点1:生产决定消费 ★★★★★★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消费的方式;3--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第二,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判断:①市场需求变化决定产品供给(×);②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有利于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纽带作用(×)。
考点3:发展生产的意义
⑴社会再生产
A.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B.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四个环节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①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⑵发展生产的意义
A.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要性★★★★★★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重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 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途径)★★★★★★
①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④
16
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判断:科技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
生产力
生产资料
劳动者(最能动)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1:公有制为主体
⑴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判断:①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②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判断:公有资产在我国每一地区,每一行业都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所有制结构角度);※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结构角度)。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公有经济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改变。
⑶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How?)
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课外阅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是什么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①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要大胆利用。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作用主要在于以股份形式筹集资本。
⑷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16
(内容)(成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⑸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有关此类“方针”的汇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课外阅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最根本的表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明显的表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考点2: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⑴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人人所有;共同占有≠人人占有。
⑵适应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中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⑶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关于控制力
A.控制什么?(“三控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怎样控制?: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C.控制哪些行业和领域? 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判断:①要加强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的控制;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绝对控股;③在我国,股份制改革必须坚持国有经济的控股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体现出来的;※国有企业通过和其它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⑷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课外阅读: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点 3:集体经济(补充,考纲没有)
⑴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⑵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形式:农业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集体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关于股份合作制
从经济性质(所有制性质)看
从经济形式(资本组织形式)看→二者都可以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
股份制企业的性质要看控股权
①从经济性质(所有制性质)上看,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从经济形式(资本组织形式)看,是一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②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二者的一些共同特点。③既实行劳动联合,又实行资本联合。④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资分配。⑤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集体,又有个人。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⑷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16
⑸方针: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判断:农村土地国有民营。
考点 4:混合所有制经济(补充,考纲没有)
⑴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私人资本和外资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判断: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⑵前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将进一步发展。
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
●课外阅读: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①公有资本和外资混合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②公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混合建立的股份制企业。
考点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⑴
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⑵
特点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等。
⑶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非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①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②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③公有制经济:以联合劳动为基础。
△个体经济→存在雇佣劳动现象,但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
△三资企业:①中外合资企业(股权式);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契约式);③外商独资企业。
▲判断:三资企业就是外资经济(×)(其中的外资部分属于外资经济)。
△外资包括:①来自外国的投资;②来自港澳台的投资。
△课外阅读:“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
⑷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判断:在我国:①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②
16
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③在国民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从属于公有制经济。
▲判断:①民间资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重要的私有制经济(×);②个体私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它们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③发展民营经济要求国家撤销对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门槛;④要增强民间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⑸国家的政策(方针):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⑹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第一,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第二,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第三,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第四,促进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A.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B.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C.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D.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E.私营经济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F.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G.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第一,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就业;第二,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第三,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第四,促进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考点 6: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
⑴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①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②具体原因:
第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判断: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变革所有制结构(×);②全民所有制经济优越于集体经济,更优越于个体经济(×)。
△判断所有制及其结构:坚持生产力标准;反对“一大二公”标准。
⑶方针: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考点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⑴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课外阅读:企业的条件:①从事经济活动(经济组织);②独立核算;③营利性;④人和物的结合。
▲判断:下列是企业的有:①定兴三中;②涞水波峰中学(私立);③校办工厂;④电厂二分厂;⑤市政协;⑥淮北发电厂。
※市场主体:企业(主要)、居民、政府、学校、社团等;※市场客体:各种商品和服务。
▲判断:企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⑵企业的类别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划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课外阅读:各种角度的分类
①按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主导作用);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
②按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无限连带责任);公司(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
③按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
④按生产经营范围→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通讯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⑤按生产组织形式→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企业集团。
⑥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讲解:a.劳动密集型:它是指单位投资吸收的劳动力较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来从事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b.资金密集型:它是指单位产品所需的投资较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用人较少的经济组织。c.知识密集型:它是指企业中集中着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多属于需要花费较多的科研时间和开发时间,生产高精尖产品的高技术产业的这类经济组织。)
⑶企业的组织形式
A.公司制
①地位: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
※法人(属于社会组织);※法人代表(属于自然人)。
△法人:a.企业法人;b.非企业法人。(讲解: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非企业法人为公益而设。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妇联、工会等都是非企业法人)。
△企业:a.企业法人;b.非法人企业(讲解:比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不是企业法人)。
△公司是独立法人实体→a.资产独立(讲解:股东不能抽回出资);b.责任独立(讲解:公司独立承担责任,相应的就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③股东
第一,是公司的出资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比如一个公司向另一公司投资而成为其股东)】
第二,a. 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不能抽回出资)(不能退股);b.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收回出资)。
第三,权利(所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投票表决、资产收益(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第四,责任: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16
④优点
第一,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第二,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公司制侧重企业的组织形式;※股份制侧重资本的组织形式。
⑤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B.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企业: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
我国的法定公司
上市公司
不上市公司
考点 2:公司的类型;
考点 3:公司的组织形式。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⑴含义
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⑵比较
A.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东的数量
股东数量有数上限。在我国,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成立
股东数量有数上限,但有下限。在我国,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资本划分与股权的证明
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公司签发的、不能流通的出资证明书作为股东的凭证
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公司签发的股票作为股东的凭证,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流通。
募股集资与公司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不能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因而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可依法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的特定对象募股集资,具有开放性,因而必须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股权股份的转让
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一般无须其他股东同意。股东转让其股份通常应当在证券交易场所进行。
股东的表决权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股东大会会议实行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的组织机构
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
△两种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B.共同点:
16
①股东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的范围,都是以股东对公司的出资额为限。
②公司对外都是承担有限的责任。“有限责任”的范围,都是公司的全部资产。
③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股东将财产投资公司后,该财产即构成公司的财产,股东不再直接控制和支配这部分财产。同时,公司的财产与股东没有投资到公司的其他财产是没有关系的,即使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股东也只以其对公司的投资额承担责任,不再承担其他的责任。)
④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两种公司→※股东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⑶组织机构(公司的组织形式)(科学管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
①构成: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②职责:A、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B、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C、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③优点: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决策机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判断:①上市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②上市公司的股东凭借股票定期从公司取得工资收入;③上市公司由总经理负责处理重大经营管理事宜(×);④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⑤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⑷公司制的优点
第一,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第二,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考点 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⑴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⑵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公司的发展)。★★★★★★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⑤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进行兼并和强强联合、提高经营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等。
▲判断:①企业要成功经营,必须不断改变经营战略(×);②抓住消费者注意力是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关键;③企业要努力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讲解:科技与管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而先进的科学手段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公司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是主要途径之一。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6
考点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⑶企业联合: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做“强强联合”。
△兼并、联合、破产的共同作用:①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②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③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兼并、联合、破产的必然性: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劳动者
考点1:劳动与就业
⑴劳动与劳动者
A.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B.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⑵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
A.必要性:第一,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第三,扩大就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四,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基本意义
第一,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第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第二,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第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六,搞好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C.紧迫性: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⑶怎样扩大就业?★★★★★★
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②根本措施是立足于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途径);④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⑤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⑦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⑧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改善就业结构;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⑩
16
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从法律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⑩充分发挥市场对就业的调节作用;⑩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⑩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增加就业岗位;⑩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的方针。
⑷全面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①有利形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为我们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了宽广的领域;②不利形势: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第一,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第二,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第三,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判断: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就业的基础(×)。
考点2:劳动光荣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②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五大民生基本问题(课外阅读):①教育是民生之基;②就业是民生之本;③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④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⑤稳定是民生之盾。
考点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⑴要树立的正确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含义: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意义: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含义: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就业;△要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判断:①劳动者就业必须依靠国家;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⑵“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A.我国的就业前景: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为我们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提供了宽广的领域。
B.我国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
C.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实现职业理想要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基本素质:①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②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③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④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要求:①要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④要发扬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发扬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D.自主创业的意义:①自主创业既解决了劳动者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②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掘潜能,促进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与其它就业形式相比,自主创业更具有某些优势(如可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工作时间可自由安排);④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6
考点4:维护劳动者权益
⑴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A.为什么?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B.怎么样?
①对国家来说:
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第二,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对劳动者自身来说:
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第三,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第四,具体途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救济?):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③对用人单位来说:
尊重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判断:①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观念;②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⑵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了解):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⑶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二者是统一的。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②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下岗、失业与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不矛盾;※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人才流动不矛盾。
▲判断:劳动者享受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和基础。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银行与投资)
一、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考点1)
⑴含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判断:存款也就是储蓄存款。
△存款的本质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
⑵机构: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信用合作社等)。
16
△我国储蓄机构→既可以办理人民币的储蓄,也可以办理外币的储蓄。
⑶目的:有的是为孩子上学做准备;有的是为了购房、买车;有的是为了养老;有的是为了资金安全。
⑷分类
△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A.含义
①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
②定期储蓄:是事先约定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
B. 特点和优点(比较分析)
①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②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主要有
其它
零存整取
整存整取
整存零取
存本取息
教育储蓄
保值储蓄
定活两便储蓄
活期储蓄
存取期限活
存取数量活
存取次数活
△流动性强≠流通性强
▲判断:与定期储蓄相比,
活期储蓄
①流通性更强(×);
②流动性更好(√)
△定期储蓄的存期(课外阅读):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
▲判断: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取(√);定期储蓄不能提前支取(×)。
⑸收益与风险
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但收益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利息、利率与本金(考点2)
⑴存款利息
A.含义: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B.取决因素: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C.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税: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目前是暂免征收利息税)。
⑵利率
A.含义: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B.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月利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日利率用万分数表示)。
C.换算关系: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我国的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
△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通货膨胀下,名义利率大于实际利率;通货紧缩相反。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
△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节存款量、贷款量→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紧缩则反之。
△利率变动的影响
利率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它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投向股票和债券。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②
16
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3.我国的商业银行(考点3:商业银行的业务;考点4: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银行
国家控
股银行
(主体)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
中国农业银行(农行)
中国建设银行(建行)
中国银行(中行)
交通银行(交行)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其它
我国的
金融机构
(课外阅读)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政策性银行
商业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
⑴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⑵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我国的商业银行
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
储蓄机构(×)(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不是)
金融机构(√)
金融企业(×)
▲所有银行都是
是金融机构(√)
是金融企业(×)
是国家机关(√)
是一个办理具体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判断:金融业就是银行业。
⑶商业银行的业务
A.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a.含义: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
b.地位和作用: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他业务,就没有商业银行。
△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
a.含义: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b.地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c.分类:从贷款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发放给工商企业)和消费贷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
d.原则: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判断:①提供贷款是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的责任;②贷款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③政府可以要求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
③结算业务
a.含义: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b.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B.其他业务: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这些业务以及结算业务都属于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①吸收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居民的储蓄存款);②发行金融债券;③其他收入(如:经营收入)
※商业银行利润的来源:①存贷款的利差(主要来源);②服务性收费。
△商业银行不能“代理买卖股票”(了解)。
(4)商业银行的作用:①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蓄水池)。②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寒暑表、信息站)。③
16
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制动阀)。
二、投资(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
考点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⑵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考点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⑴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⑵性质: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投票表决、资产收益(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⑶偿还方式: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股票买卖一般通过证券交易所(我国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
▲判断:股票的买卖都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判断:股票发行之后就能上市交易(×)。
▲判断:股票能买卖,有价格,因此是商品(×)。
⑷收益与风险: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
②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课外阅读: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利率成反比。
▲判断:①只要持有股票就一定能获得股息;②股票具有明显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
⑸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股份有限公司有多种筹集资金的方式: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考点3:债券——稳健的投资
⑴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
⑵要素:一般来说,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要素组成。
●股票和债券的比较
A.不同点:①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股票是一种入股凭证。②受益权不同:债券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股票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其收益。③偿还方法不同:债券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股票不能退股,只能出卖转让。④持有者的身份不同:债券→债权人;股票→所有者。
B.相同点:①都是有价证券;②都是集资手段;③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⑶类型: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
a.含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b.发行的目的: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16
c.风险与收益: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
a.含义: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b.风险与收益: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③企业债券(公司债券)
a.含义: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b.风险与收益: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各种债券的比较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公司债券
发行
政 府
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
特点
信用度高
收益稳定
流通性强
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利率一般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可以进入一定的市场流通转让,流通性较强
期限长、可转让
风险大、收益率高
⑷流通性: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关于基金(证券投资基金)
A.含义: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将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手中的钱集中起来,交给有关证券投资专家管理和运用,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所得收入或风险由各个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或承担。
B.特点:集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C.优势:主要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D.投资者:比较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考点 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
⑴购买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某些意外发生,会使我们遭受重大损失。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⑵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⑶经营主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⑷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①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⑸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⑹总结: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比较: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含义
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性 质
解决某类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障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对象
法定的社会成员
自愿参加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16
保险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保险项目广泛,保险范围大小和给付标准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带有强制性色彩
自愿参加
非营利
营利
补偿立足点
立足于“保障”
立足于“偿还”
分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筹资模式
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或政府负担)
投保的个人(或单位)负担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权义关系建立的基础
建立在劳动关系基础上
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
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属于国家机关)
保险公司(属于企业)
△了解:保险费、保险金两个概念。
△了解:(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几个概念。
△各种投资方式几个方面的比较:
存款储蓄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保险
流通性
弱
强
较强
弱
强
弱
收益性
小→
→
→
→
→
体分析
风险性
低
低
→
→
→
低
安全性
高
高
←
←
←
较高
△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股票等。
△关于投资理财(课外阅读):a.含义:就是将手中的闲散资金,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购买某种资产,使自己的资金得到增值的行为。B.对象: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商业保险、外汇、贵金属、邮票、钱币、古董、艺术品等。C.原则:统筹考虑收益和风险;投资方式多元化;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遵守法律、政策。d.组合投资方式→① “4321方案”:40%储蓄,30%国债,20%股票、基金,10%保险;②“三三制”: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各占三分之一。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针对投资的风险性)(投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针对投资的专业性)(量力而行)。
▲判断:①储蓄存款、购买债券、购买股票、参加商业保险都以获得利息为直接目的;②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③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④购买社会保险是居民可以选择的一种投资方式(×)。
三、融资
⑴含义: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目的是用筹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⑵具体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偿还债务。
⑶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②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