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201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 单 元 七 课型 第一课时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加以体会的能力,有一定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在默读和略读课文中,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违、妄、执”等字的字音,通过字义识记“辩、磅、拴、执”字,通过教师范写掌握“略、释、萨”的笔顺和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和准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积累“伽利略、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3、通过抓住事件发展的过程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段意合并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伽利略在年轻的时候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验证了真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通过抓住“违背、疑问、试验、证明”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实事求是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5、抓住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这种迷信与伽利略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事件的发展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关键词,学习对比的描写方法。‎ 德育渗透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实事求是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文,学习字词。‎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词语反馈: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 ‎3.指名分段读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4.过渡:在这些生字词中哪几个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胆大妄为、固执)你认为他们评价得对吗?那我们就抓住“胆大妄为”和“固执”这两个词学习课文。‎ 借助学生充分的预习,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渲染阅读气氛,为学文做好铺垫。‎ 通过抓住重点语段,落实把课文读通、读顺的目标。‎ 三、默读课文,了解顺序和概括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三段,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五、抓住重点,总结写法。‎ 六、学习写字,积累词语 ‎1、画出“违背、疑问、试验、证明”等词语,说说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 ‎2、作者是怎样论证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 ‎3、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合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1—3自然段,看看伽利略的“胆大”表现在什么地方?‎ ‎2.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⑴自由读这句话,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 ‎⑵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 ‎⑶用抓关键词、板演图示、数学式子等方法明白句子的意思,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 ⑷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伽利略如此胆大地怀疑亚里士多德,会遇到什么?(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不容更改”“谁要是……就会”“责备”等词语,体会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 ‎4.用“伽利略如果( ),就会( );但是,如果( ),就会( )。最终,他选择了( )。“进行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你在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1、 抓住事件顺序,了解文章大意;‎ 2、 抓住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抓住关键词语或者句子,体会作者的对比描写。‎ 学写“略、释、萨”。‎ 积累“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巩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扎扎实实落实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养成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 分析试验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第二课时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抓住伽利略和很多人的动作、语言:“辩论家、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责备他、产生疑问、反复做试验、胆大妄为、固执不了、丢尽了脸、同时脱手、忍不住、惊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语句,结合课外阅读资料,反复朗读,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 ‎2、通过抓住重点语段(第五、六自然段)以及关键句子“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等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感受当时试验的场面,体会人们的担心和猜疑,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想象画面的能力。‎ ‎3、指导学生积累精彩语句,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德育渗透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实事求是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努力创新学习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听写词语,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听写重点词语: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2、同桌互批,保证质量。‎ ‎1、默读试验的主体部分(4、5、6自然段)‎ 画出描写伽利略“妄为”的语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2.交流,朗读感受“反复试验”。‎ ‎⑴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 ‎⑵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 ‎⑶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 (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五分钟当堂识记生字,提高效率。‎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突出试验场面描写的特点。‎ 三、联系全文,学习写法。‎ ‎3.找出伽利略“固执”坚持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 ‎⑴当伽利略要公开试验的时候,人们有什么反应?画出来,读好语气。你读出了人们对他的什么态度?用几个词来概括当时人们的态度。(不屑一顾、讥笑嘲讽、嗤之以鼻等)重点指导学生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读好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 ‎⑵想象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用“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 ;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的句式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4.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总结写法:伽利略不畏困境、献身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课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一是选择怀疑权威、反复试验和公开试验三个典型事例;二是描写了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 总结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方法,体会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习得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一课时 课题 ‎26*全神贯注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加以体会的能力,有一定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在默读和略读课文中,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邀、挚、仪、咕、痴、锁”等字的字音,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神贯注、端详、叽里咕噜、痴痴地、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 ‎2、积累“仪态端庄、挚友、拍手叫好、杰作、全神贯注、端详、叽里咕噜、痴痴地、莫名其妙、异样的光、激烈的争吵、抱歉、手不停地挥动”等词语,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X k B 1 . c o m ‎3、通过抓住罗丹:“罗丹自己端详、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对不起,请等一等”、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说悄悄话,对着女像痴痴地笑、径自、简直把你忘记了”等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扩展题目《全神贯注》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通过学习课文表现人物言行:“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作风。‎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欣赏罗丹的作品,了解罗丹生活的时代背景。‎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欣赏作品,揭示课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三、围绕关键词句,重点研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罗丹《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农民》等作品,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质疑题目:什么是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检查: ‎ 邀请、挚友、塑像、诞生、打扰、径直、全神贯注、仪态端庄、莫名其妙、端详、叽里咕噜、痴痴地 ‎3.指名学生根据课题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小结: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一个句子,用心读读,圈圈句子中的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词语,并在句子旁边作作批注,写上你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研读,品悟重点句:‎ 借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渲染阅读气氛,为学文做好铺垫。‎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扎扎实实落实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目标。‎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⑴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⑵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⑶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⑷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⑸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 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罗丹做事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品质。想想,我们在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也应当怎么写呢?(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 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通过联系前后文,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 看女像 ‎26.*全神贯注 改女像 ‎ 忘朋友 ‎ 谈感受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第一课时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加以体会的能力,有一定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在默读和略读课文中,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罢、徽、聋、哑”等字的字音,通过字义识记“港、澈、缸、聋、哑”字,通过教师范写掌握“徽、澈、罢、港”的笔顺和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和准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积累“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丰富词汇量。‎ ‎3、通过抓住人物描写细致入微的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再进浴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3、三次抓住“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通过扩充题目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通过抓住语言平实很有启发性的特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5、学习课文第一、二、三、四、五、六自然段,注意前后联系,体会重点句子的具体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平时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的作用。‎ 德育渗透 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金鱼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学习字词。‎ 三、默读课文,了解顺序和概括内容。‎ 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大胆的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一般情况,鱼都是游到了水里,为什么文题是游到了纸上?(让鱼游到了纸上的画家是谁?) ‎ 1、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 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做到读而有疑。‎ 3、 指名读文,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读,注意纠正字音。‎ 4、 重点读准:举止特别、静静地看、呆呆地站、忘我境界、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 5、 字义识记“港、澈、缸、聋、哑”,教师范写“徽、澈、罢、港”这四个字,学生当堂书写。‎ 1、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 借助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把刚才积累的词语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题目质疑,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渲染阅读气氛,为学文做好铺垫。‎ 巩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扎扎实实落实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目标。‎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五、练习朗读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1---6自然段,作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画出相关词句,批注感受。‎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抓住“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体会玉泉的美。‎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青年的“特别”。‎ ‎(1)抓住外貌描写:‎ 他高高的身材……‎ ‎(2)抓住行为举止:‎ 忘我、呆呆地、静静地……‎ ‎(特别,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 ‎4.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5.学习五、六自然段:‎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指导朗读)‎ ‎(2)小鸟( )到了纸上;老虎( )到了纸上……‎ ‎6.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这个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自己理解较深刻的句子尝试朗读。‎ 2、 边品读边写批注。‎ 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通过联系前后文,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举止特别、静静地看、呆呆地站、忘我境界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游到纸上、融为一体、大加赞叹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第二课时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抓住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再进浴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青年的举止特别,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2、通过抓住重点语段(第七段到十四段)以及关键词语“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等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对人物细致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对青年人的赞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想象画面的能力,体会青年人全身心投入的执著精神。‎ ‎3、指导学生积累精彩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精神专注的品质。‎ ‎4、抓住小练笔,仿写训练,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德育渗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精神专注的品质。‎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徐悲鸿、齐白石等画技高超的故事。‎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听写词语,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听写重点词语:‎ 举止特别、静静地看、呆呆地站、忘我境界、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挥笔速写、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 融为一体、大加赞叹 ‎2、同桌互批,保证质量。‎ ‎1.默读课文7—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画鱼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想一想,从年轻人的行为举止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做好批注)‎ ‎2.抓住关键词句,交流感悟 ‎(1)“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读句子,勾画句中重点词语,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细致”“像姑娘绣花”说明聋哑青年画画认真,专注。挥笔速写说明他画画熟练,很快。)‎ ‎(3)青年笔下的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4)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7自然段)‎ ‎(5)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读出小女孩的惊奇,“哟”读得重而短促,语调上扬。)‎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前五分钟当堂识记生字,提高效率。‎ ‎ ‎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为学习写作方法做好铺垫。‎ 三、研读“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五、想象画面,练习描写。‎ ‎(6)“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 ‎(7)研讨作者描写聋哑青年时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认真看,仔细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1.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 ‎3.文章几次写到“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 ‎3.现在你知道“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说)‎ 正是因为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形成了鱼的深刻印象,所以鱼才能游到纸上。‎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你用学过的关联词,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语序调整,也可以加上一两个字。‎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青人呢?‎ ‎ 1.借助书后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抓重点写下来。‎ ‎3.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总结作者的描写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体现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习得阅读方法和习作方法。‎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 忘我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一课时 课题 ‎28.*父亲的菜园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加以体会的能力,有一定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在默读和略读课文中,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借助字典识字,读准“婴、毅、怖、榨”等字的字音,通过字义识记“筐、肿、憋、诱”字,积累舒畅、疑惑、坚毅、诧异、狰狞、贫瘠、信心十足、疑惑不解、诱人等好词,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通过重点词句“”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就这样榨干他,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坡上,”了解父亲的精神,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等词语,引导想象父亲开荒的情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感受父亲的的菜园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开荒的资料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默读课文,了解顺序和概括内容。‎ ‎1.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2.(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1.出示词语,理解运用。‎ 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3.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借助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渲染阅读气氛,为学文做好铺垫。‎ 巩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扎扎实实落实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目标。‎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 ‎ ‎1.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2.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3.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4.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6.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 ‎7.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8.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9. 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通过联系前后文,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真正地做到读写结合,训练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 ‎ ‎ 开垦出三四分土地 ‎ 暴雨冲毁土地 ‎ 失去 父亲的菜园 父亲挑土重建 ‎ 菜地长出绿油油的蔬菜 ‎ ‎ ‎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习作 课题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及习作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情分析 学生最难做到的是把内容表述具体,尤其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描写。在教学中注意这些描写的指导,帮助学生写具体,突出敬佩之人的特点,表达敬佩的情感。‎ 学习目标 1.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具体清楚,语言完整。‎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谈话内容和感受,展示丰富的题材,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完整,互相提出交流修改意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等方式,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有重点,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运用适当的表达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品质。‎ 3. 通过自改和互改,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具体清楚,语言完整。‎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课前准备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扩展题材,自我交流。‎ 在电视上、报纸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像张莉莉、吴斌、谢尚威等许许多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事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那些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 ‎1.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全神贯注的罗丹,勤奋专注的聋哑青年,勤劳朴实的父亲,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学习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身边这样的人。‎ ‎2.阅读文中提示,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 ‎3.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敬佩之情。‎ 三、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四、指导习作 五、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六、 生生互评,进行修改。‎ 七、修改誊抄。‎ ‎4.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最敬佩的人。谁最值得大家学习?‎ ‎5.评选出说得最生动的,内容最具体的,声音最响亮的,情感最丰富的。‎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认真修改。‎ ‎2.回忆口语交际自己说的内容,得到大家认可的部分想一想自己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有哪些精彩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想一想自己要写哪个人,想要表现他什么样的品质?‎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他所做的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3.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提示学生不会写的字查字典。‎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教师恰当的点拨和指导,提升了学生习作内容的空间,学生语言思维的空间,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使之逐渐达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的目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及习作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七 课型 第二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习作讲评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展示习作和全班交流、同桌合作阅读习作和交流批改的习作、组内交流修改后的习作、教师引导点拨等方式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习作的评价和修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习作更生动,更吸引读者。‎ 2. 通过自改和互改习作,巩固修改符号的用法,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合作交流和展示汇报中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悟出把人物的品质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出来,尝试运用优美词句。‎ 德育渗透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敬佩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及时、认真、细致地批阅习作,并分析习作的优势和不足,关注较弱的学生。‎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回顾过程,激发兴趣 二、再现习作要求,指导讲评两篇习作。‎ 同学们,这篇习作我们已经完成一段时间了,现在回顾一下我们为了写好这篇习作都做了什么?‎ 师板书:回忆搜集故事——初步成稿——交流修改——批改评价——誊抄习作——批改评价——(讲评修改)‎ 你看,同学们和老师付出了这么多,真了不起!那在完成习作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板书:我手写我心 习作修改五法:1.改错字和标点 ‎ 2.改啰嗦、重复的语句 ‎ 3.该不通顺的语句 ‎ 4.改不准确的词语 ‎ 5.增添好词好句。‎ 老师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习作的一份自信,感受到同学们对于习作的一种热情,那么,这节课我们要让你的这篇习作更生动,更吸引读者。板书:习作讲评(讲——交流感受,评——找优点,补不足)‎ ‎1.阅读习作要求,概括出四点:‎ ‎(1)确立写作话题 ‎ ‎(2)围绕中心展开叙述 ‎(3)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点 ‎(4)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通过回顾完成习作的过程,感受自己和别人付出的努力,激发哈子写好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交流习作,自改习作。‎ 四、两组展示评价,生生互评 五、引入贾岛的故事,总结收获。‎ ‎2.请两名学生阅读习作及批改评语,学生评价。‎ 师板书:读:原文 评语 ‎ 评:优点 建议 ‎ 改:(就是上面的四点)‎ ‎1.同桌两人交流习作,按照读——评——改的过程。‎ ‎2.学生自改习作。‎ ‎3.组内交流修改后的习作,选取一篇或两篇习作,一人读,其他三名学生评价哪里改的好,再提出相应的建议。‎ ‎4.根据组内的建议,学生第二次修改习作。‎ 教师的关注点:(1)学生是否都能阅读自己和别人的习作 ‎ (2)给别人提建议是否真诚 ‎ (3)对别人的建议是否虚心接受,或有自己的见解 ‎ (4)是否每个人都能认真修改,增添好词好句 ‎1.两组同学各自展示一篇习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修改的部分,一人读修改后的文章,一人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收获和建议。‎ ‎1.学生读贾岛的“推敲”故事 ‎2.交流感受 师总结: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习作的美容师。‎ 习作的要求就是习作评改的要点,通过再现习作要求学生明确评价应该抓住什么,并通过两篇习作的示范点评,指导学生评改修改的步骤,指导不流于形式。‎ 由同桌合作到四人合作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关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愿望和能力,两次自改习作体现了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习作修改五法:1.改错字和标点 ‎2.改啰嗦、重复的语句 ‎ 3.该不通顺的语句 ‎ 4.改不准确的词语 ‎ 5.增添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六 课型 习作 课题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延伸,对于学生来说综合掌握有一定难度。虽然习作题材较为广泛,但教师在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把写的内容表达清楚,写具体,会运用积累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同学间相互交流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具体清楚,语言完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谈话内容和感受,展示丰富的题材,写自己喜欢的田园风光,内容具体,语句完整,互相提出交流修改意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等方式,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有重点,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运用适当的写作手法表达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3.通过自改和互改,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教学难点 围绕一个主题有重点,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运用适当的写作手法表达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德育渗透 通过自改和互改,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一次“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郊游踏青或农家生活实践活动,并要做好活动记录。‎ ‎2.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情景再现 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陶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到欢快、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之中,被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时,我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乡村生活产生无尽的向往……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用心聆听这样的一首歌──‎ ‎1.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眼前也浮现出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乡下农家美景。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中都一定满载而归吧,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思索,重温学习时间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充分展示你们的实践成果吧。‎ ‎2.分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走进乡村”、“走进田园”、‎ 轻松谈话,拾起记忆,在旋律中唤起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要说的主题。‎ 三、积累构思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五、交流评析 六、动笔成文 七、朗读评改 ‎“走进大自然”的成果。‎ ‎3.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理、说清重点、纠正语病等)请同学认真聆听后,有针对性地发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引语: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发现、你们的搜集无疑是你们学习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享受活动的快乐后,不妨用精妙的文笔把它们记录和描绘下来,然后我们互相交换阅读,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并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本单元学习,你们的语言积累也一定收获多多,我们首先来比一比谁的积累更丰富。)‎ ‎1.小组交流:你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积累的有(以背诵方式汇报交流)‎ ‎2.融入构思:‎ ‎(1)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计划,请同学们参谋参谋。‎ ‎(2)教师点名交流,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奖构思的重点清楚的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计划将要重点描写或者讲述的一个精彩场面片断写下来。(如一段田园景色、一个劳动场面等)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 ‎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 ‎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 ‎3.将自己和同学帮助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在小组合作中,互说自己积累的语言。通过收集农家生活中的故事,感受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的传统性,从而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孩子们心中都有一方想象天地,他们的认知水平,言语表达基本相同,给他们一个释放的空间,他们会乐于交流,喜欢倾听,为写打下较好基础。‎ 丰富词汇,优美的言语,会让学生喜欢上习作,并悟出习作的真谛,消除障碍,乐于书面表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及习作 田园风光 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 人、事、景、体会 教学反思 ‎ 虹桥第二小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单 元 六 课型 第二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六习作讲评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展示习作和全班交流、同桌合作阅读习作和交流批改的习作、组内交流修改后的习作、教师引导点拨等方式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出田园风光独有的秀美,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习作的评价和修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习作更生动,更吸引读者。‎ ‎2.通过自改和互改习作,巩固修改符号的用法,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表达,乐于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合作交流和展示汇报中引导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出田园风光独有的秀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悟出把景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出来,尝试运用优美词句。‎ 德育渗透 学习景物描写,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教师及时、认真、细致地批阅习作,并分析习作的优势和不足,关注较弱的学生。‎ 教学流程 ‎ 学 习 活 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一、回顾过程,激发兴趣 二、再现习作要求,指导讲评两篇习作。‎ 同学们,这篇习作我们已经完成一段时间了,现在回顾一下我们为了写好这篇习作都做了什么?‎ 师板书:回忆搜集故事——初步成稿——交流修改——批改评价——誊抄习作——批改评价——(讲评修改)‎ 你看,同学们和老师付出了这么多,真了不起!那在完成习作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板书:我手写我心 习作修改五法:1.改错字和标点 ‎ 2.改啰嗦、重复的语句 ‎ 3.该不通顺的语句 ‎ 4.改不准确的词语 ‎ 5.增添好词好句。‎ 老师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习作的一份自信,感受到同学们对于习作的一种热情,那么,这节课我们要让你的这篇习作更生动,更吸引读者。板书:习作讲评(讲——交流感受,评——找优点,补不足)‎ ‎1.阅读习作要求,概括出四点:‎ ‎(1)确立写作话题 ‎(2)围绕中心展开叙述 ‎(3)注意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顺序 ‎(4)写出自己想要描写的地方。‎ ‎2.请两名学生阅读习作及批改评语,学生评价。‎ 师板书:读:原文 评语 ‎ 评:优点 建议 通过回顾完成习作的过程,感受自己和别人付出的努力,激发哈子写好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交流习作,自改习作。‎ 四、两组展示评价,生生互评 五、美文延伸,总结收获。‎ ‎ 改:(就是上面的四点)‎ ‎1.同桌两人交流习作,按照读——评——改的过程。‎ ‎2.学生自改习作。‎ ‎3.组内交流修改后的习作,选取一篇或两篇习作,一人读,其他三名学生评价哪里改的好,再提出相应的建议。‎ ‎4.根据组内的建议,学生第二次修改习作。‎ 教师的关注点:(1)学生是否都能阅读自己和别人的习作 ‎ (2)给别人提建议是否真诚 ‎ (3)对别人的建议是否虚心接受,或有自己的见解 ‎ (4)是否每个人都能认真修改,增添好词好句 ‎1.两组同学各自展示一篇习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修改的部分,一人读修改后的文章,一人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收获和建议。‎ 读有关田园风光的文章,交流感受,积累语言。‎ 师总结: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习作的美容师。‎ 习作的要求就是习作评改的要点,通过再现习作要求学生明确评价应该抓住什么,并通过两篇习作的示范点评,指导学生评改修改的步骤,指导不流于形式。‎ 由同桌合作到四人合作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关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愿望和能力,两次自改习作体现了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田园风光 习作修改五法:1.改错字和标点 ‎2.改啰嗦、重复的语句 ‎ 3.该不通顺的语句 ‎ 4.改不准确的词语 ‎ 5.增添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