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新青岛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新青岛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备课(新青岛版)‎ 课题: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 ‎ 本册教材包括:泰山古树—计算器、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快乐农场-运算率,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趣味拼搭 ‎——观察物体、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综合应用消费知多少 ‎ 教材的编写特点: ‎ ‎1 、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 ‎2 、简化单元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3 、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4 、提示了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4.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根据三角形边和角两个不同标准给三角形 分类。‎ ‎5.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的高。‎ ‎6.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关系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7.认识梯形知道梯形边之间关系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8.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9.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利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 ‎10.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此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1.理解和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掌握复名数的改写以及复名数与小数改写。‎ ‎1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能把比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 ‎13.知道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形状。‎ ‎14.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 ‎15.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16.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答案顺序计算。‎ ‎17.会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18.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9.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相关知识,能提出并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20.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2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节能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 ‎3. 在统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 学情 分析 重 点 难 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根据三角形边和角两个不同标准给三角形 分类。‎ ‎4.认识多边形及多边形的高。‎ ‎5.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 ‎6.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教 学 措 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2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身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 ‎3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 ‎4 、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及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些素材在教学时可能会受到局限。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 ‎5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小数四则计算已经全部学完。它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小数口算和估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 教 学 方 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为主,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教,对疑难问题教师做到及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能力。‎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注意作业设置的层次性,提高作业设置有效性。‎ 课 时 安 排 一、计算器 2课时 二、用字母表示数 5课时 三、运算律 9课时 四、认识多边形 9课时 图形的密铺 1课时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2课时 六、观察物体 2课时 七、小数加减法 6课时 八、平均数 6课时 消费知多少 1课时 九、总复习 6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 泰山古树 单元备课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解决现实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一些基本功能。这是小学阶段教材集中安排认识计算器的内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都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结合具体情境计算,教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为大数目计算和探索隐含在事物中的数学规律提供帮助。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 学情 分析 教学措 施方法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2、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课时 安排 ‎ 认识计算器 1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 泰山古树 认识计算器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 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措 施方法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2、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教师谈话引入:‎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泰山古树的数量更是惊人!‎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活动一:教师: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于计算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 ‎(1)合作学习: 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交流: 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 A、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B、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C、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 认识清零键 ——AC键 ‎3、师: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列式,教师问:你会计算吗?怎样才能很快的算出来呢?‎ 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师:你能列出算式吗?怎样计算?让学生用口算或笔算。‎ ‎3449+527+1640=‎ 计算中有什么感觉?师:有没有快速、简便的计算方法?生:可以用计算器算。‎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 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列出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10891÷250‎ ‎5、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列举实例。‎ ‎6、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吗?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乘法 ‎(1)演示计算过程(2)介绍科学计算器:自动先乘除后加减 ‎7、计数器有什么好处?计算起来快速、简便 ‎ 活动二:尝试计算 ‎1、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 ‎ 6848-579+386=‎ ‎2、男生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男 17+83= 62-12= 1000×5= ‎ 第二组: 女 7865+3497=   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第一组:女 25+75 = 88 -18 = 1000×5 =‎ 第二组:男 5678+3657= 987×9= 2128÷56=‎ 要求:(1)全体女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2)全体男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3、我的发现: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二、课堂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 三、数学与生活:‎ ‎1、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2、(1)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2)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3)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四、知识拓展:‎ 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一单元 泰山古树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2. 情感目标:‎ 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 难点 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措 施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2、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熟练使用、寻找规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器,体会到了用计算器计算可以算得快、算的准。老师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 师:不信我们比比看,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 出示9999 ×11 , 9999 ×13, 9999 ×15 ,9999 ×18……‎ 比赛结果是老师每次赢,学生困惑: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 师:想知道老师的窍门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窍门,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器还快。‎ 师: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算式吗?(出示9999 ×11,‎ ‎ 9999 ×12, 9999 ×13,9999 ×14)‎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 ‎9999 ×11=109989,‎ ‎9999 ×12=119988,‎ ‎9999 ×13=129987‎ ‎9999 ×14=139986‎ 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寻找规律,交流发现。‎ 师:根据规律,不用计算器,你能计算出9999 ×15的得数吗?‎ 你能计算出9999 ×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的?现在知道老师为什么总是赢了吧 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 二、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三、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二单元 节能减排 单元备课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教学素材的选现实性强而有教育意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节能减排”带领学生走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学习数学时,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教材按照“解决问题-——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拓展应用”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的运算律等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 难点 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学情 分析 教学措 施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真实数据来学习相关内容。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课时 安排 ‎ 用字母表示数 2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 节能减排 用字母表示数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措 施方法 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常常用字母的缩写表示一些特定的标志,譬如说:KFC是肯德基的标志。字母这东西真太神奇,把长长的意思简单地表示了出来。他在数学王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些可爱的字母。‎ 二、设疑激趣,探究新知 ‎1、猜老师的年龄。‎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大部分同学是12岁,对吗?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学生先猜,后提示信息:老师比你们大15岁。‎ 问:当你1岁的时候,老师多大?板书1+15‎ ‎  当你2岁的时候,老师多大?板书2+15‎ ‎……‎ ‎2、太麻烦,谁能用一个算式把上面的算式都表示出来。‎ 同学的年龄 老师的年龄 ‎12 12+15‎ ‎1 1+15‎ ‎6 6+15‎ ‎40 40+15‎ X X+15‎ ‎…… ……‎ 用一个算式把上面的算式都表示出来 X+15‎ ‎3、当你X岁的时候,老师多大?‎ 在这,X表示什么?X+15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老师和你的年龄间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岁数是变化的所以,用字母来表示,而教师比同学们大15岁是不变的,所以可以不用别的字母来表示老师的岁数,用X+15就可以了)。‎ 这里的X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80行不行?‎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4、小结: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三、乘法中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方法 ‎1、谁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课本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生:10×M 师:M表示什么?10×M又表示什么?‎ 师:这里是不是只能用字母M表示呢?‎ 师:你用的是什么字母? ‎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t分钟节水量可表示为:10×t(生)‎ 回答得非常对。但在这里老师要说明一下,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 “×”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10×t可以写作10·t或10t。但是,加号、减号、除号是不能省略的。 ‎ 四、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我们看到课本合作探索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谁会列式?‎ 生:m-150师:这里的m是什么?150又表示什么?‎ 生:m是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150是现在每年节省的电费,:m-150是现在每年的电费。‎ ‎(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交流汇报)‎ 五、小电脑的问题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里的m表示什么意思?‎ 生: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 师:如果m =900,这里的m =900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900元。‎ 师:你们会将这个数据,代入式中求值吗?自己先试一试。(找学生黑板上做),教师订正书写格式 当m =900时 m-150‎ ‎= 900-150 ‎ ‎ =750‎ 师: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六、小结:‎ 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七、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二单元 节能减排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并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 ‎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能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难点:学会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并进行计算。‎ 教学措 施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2、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教具学 多媒体课件 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低碳环保吗?那么你们知道电动汽车有什么优势吗吗?‎ 简单介绍:先让学生交流.,然后教师介绍什么叫低碳环保和电动汽车的优势。‎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怎样用表示汽车行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呢?‎ ‎1、抽象字母表达式::生自我尝试 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真不错。数学上,我们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尝试)‎ ‎2、你认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真正体现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3、练习:已知V和t,我们可以求出S,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呢?已知S和t,怎样求V呢? ‎ 二)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何图形)‎ 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呢?(随学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文字叙述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在平面图形中,我们一般用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用a、b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随叙述在图上用字母表示出长、宽、边长),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1、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a²。 师说明: a×a通常写成a²,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用点表示,相同字母的话就写一个字母,再在字母的右上角写上2,就读做“谁的平方。”‎ ‎“a²”和“a×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如果a=3,你能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如果a=4呢?a=5呢?‎ 当a=2时,a²=2×2=4 a×2=2×2=4 ‎ 小结:当a=2时,虽然a² 和a×2的结果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不同。‎ 判断:a×3=a² 2×5=5×2 a²=a×a a2=a+a a²=a×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 正方形周长=边长×4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尝试写公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 正方形面积:S=a×a,X k B 1 . c o m 正方形周长:C=a×4。‎ 学生讨论交流。‎ ‎“a2”表示a×a,是2个a相乘的积。‎ ‎“a×2”表示2个a相加的和。学生独立练习。‎ ‎2、用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出示长方形纸片:我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先写出文字表达式,再写出字母表达式。 ‎ 学生交流, ‎ 教师板书S=ab C=2(a+b)‎ 并说你是怎样想的? ‎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交流。‎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单元备课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素材的选取真实新颖,教材以快乐农场为素材,在探索和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教材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重视简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本单元自主练习有关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单纯训练简算的式子题少之又少。这样编排,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是: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情 分析 教学措 施方法 ‎1、运用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课时 安排 ‎ 加法结合律…………………………… ………………… ………3课时 乘法结合律………………………………………………………………3课时 乘法分配律………………………………………………………………2课时 复习检测…………………………………………………………………1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并会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措 施方法 ‎1、引导学生去举例、验证、归纳和概括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要进行校园绿化活动,需要怎样做呢?‎ 展示情境:请你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冬青56棵,柳树72棵,杨树28棵。‎ ‎2、月季80棵,牡丹88棵,茶花112棵。‎ ‎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 ‎  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一)探索加法结合律.‎ 问题一: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 ‎56+72+28‎ 师:观察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并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师: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方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a+b)+c=a+(b+c)‎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问题二: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请同学们试着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加法结合律,解决这个问题。(找学生黑板上做,两种方式各一名学生)‎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用加法结合律做为道题更容易。‎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 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 游戏:找朋友。 ‎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39+34 3470+1210‎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 ‎(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一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 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并会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措 施方法 ‎1、引导学生去举例、验证、归纳和概括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复习。‎ 看谁算得对又快。‎ ‎273+356+327 456+284+116‎ 谁能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 ‎ 我们上节课探索发现了加法中的运算规律,那么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规律。‎ 二、探索新知:‎ ‎1、 50-20-10 ○ 50-(20+10) ‎ ‎60-24-16 ○ 60-(24+16)‎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再计算填空。‎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等号两边算式的数相同,而且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等式左边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等式右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那么,这会不会是个规律?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 你是怎样验证的?‎ 通过验证,看来,这是个规律。你能用语言概括一下吗?‎ 生: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 - b - c = a - ( b + c )‎ ‎2、试一试:你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题目吗?‎ ‎478-234-166 548-321-79 ‎ ‎768-432-157 867-405 ‎ ‎(1)第三小题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减去两个数的和,计算并不简单)‎ 指出:不是所有的计算都有简便的计算方法,规律的使用要有一定的选择性。‎ ‎(2)最后一道867-405,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得出:从一个数里减去另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连续一个整百数和一个一位数,计算简便。‎ ‎(3)如果减去的是398呢?(867-398)可以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存在着很多有规律的知识,只要你们仔细观察,善 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探索并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解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1课时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1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 标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 施方法 ‎1、引导学生去举例、验证、归纳和概括乘法运算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 ‎ ‎(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 1、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2、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二、合作探索 ‎ 一)乘法结合律 ‎ 3、 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这个问题好吗?‎ 4、 ‎(出示课件) ‎ 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 有什么不同点?(出示课件) ‎ 学生观察发言, ‎ 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 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 (学生猜想)‎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全班交流。 ‎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 ‎ 学生发言。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出示课件) ‎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 二)、乘法交换律。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 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 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集体交流。 ‎ 三、巩固练习 ‎ ‎(出示课件)做练习 ‎ 四、评价总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2课时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 施方法 ‎1、引导学生去举例、验证、归纳和概括乘法运算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运算律,研究了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一来,“乘号宝宝”可骄傲啦!“除号宝宝”不高兴了。你瞧,他那难过的样子,咱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吧!‎ 二、合作探究 寻找规律 ‎(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指名口答。‎ ‎2、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名口答教师板书:35÷5=7 5×7=35或7×5=35‎ ‎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 ‎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 ‎5、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6、通过以上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二)探索除法运算规律 ‎1、师:知道乘除法之间存在这么密切的关系,“除法宝宝”脸上露出了微笑,可是他又有新的问题了,出示:乘法有那么多运算律,我们除法有没有运算规律呀?‎ ‎2、出示课本25页第9题:猜一猜两边的算式会有什么关系?然后独立计算,比较两边算式的大小。‎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5、利用这个规律计算25页第9题第2小题 三、巩固练习 运用规律 ‎26页第10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说一说怎样算的?‎ 独立思考,交流解题策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第三单元 快乐农场 乘法分配律 ‎ 备课 组长 备课 人 执教 时间 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1、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会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措 施方法 ‎1、引导学生去举例、验证、归纳和概括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 教具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出示信息窗 ‎1、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B、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2)分组讨论 我们先来解决“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A、可以先求芍药和牡丹分别多少棵,然后把芍药和牡丹的棵数合在一起。‎ B、也可以先求芍药和牡丹每行的棵数,然后再求9行一共的棵数。‎ ‎(4)利用信息图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5)学生独立列式,并回答,师板书。‎ ‎ 12×9+8×9 (12+8)×9‎ ‎ =108+72 =20×9‎ ‎ =180(棵) =180(棵)‎ ‎3、总结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 刚才我们求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算式不同,结果相同)。‎ ‎(2)引发猜想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3)验证猜想,发现规律 ‎ 刚才同学们猜了很多,是不是象同学们猜想的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好吗?‎ A、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B、学生汇报交流 C、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 ‎(4)师总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的规律,我们叫它乘法的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答师板书:(a+b).c = a.c + b.c 三、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1、找朋友 ‎(15+6)×7 325×(99+1)‎ ‎325×99+325 34×17+34×13‎ ‎34×(17+13) 15×7+6×7‎ ‎23×24+23×16 23×(24+16)‎ m×153+m×47=□×(□+□)‎ 四、感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当 堂 测 试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