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师说》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师说》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匆忙急迫的样子)而东(由长安东去洛阳),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3.诵读课文;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标注出重点字词和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理解文意。并写下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5‎ ‎【预习反馈】‎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 句读(dòu) 或不焉 (fǒu) 经传(zhuàn) 近谀 ( yú )‎ ‎ 聃(dān ) 蟠(pán ) 郯子(tán) 贻(yí ) ‎ ‎ 无长无少(zhǎng)‎ ‎2.指名朗读课文。‎ ‎3.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全班讨论。‎ ‎【合作探究】‎ 指明同学串讲课文,同步梳理文中重要词语和特殊文言现象。‎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2.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5‎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5‎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4.其它(自己补充):‎ ‎ ‎ ‎ ‎ ‎【当堂检测】‎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课后作业】‎ 5‎ ‎1.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2. 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 背诵并默写文章的1-2节。‎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