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 教学内容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P5例1 、例2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 主题图引入 师:今年的春节天气特别寒冷,下了大雪,今天我们就去冰雪天地游乐园,看看哪里的数学问题。(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对简单问题迅速解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准确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去滑冰场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1。 师:这里有补充的信息:‎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72-44=28(人)                 28+85=113(人)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72-44+85= 教学脱式计算 师: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 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2.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98-46+25=77(本) 3.观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1、根据已学知识列式。‎ ‎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 ‎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3×6    =329×6    =1974(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 提问:987÷3表示什么?再乘6又表示什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3×987   =2×987 =1974 (人) 答:6天预计接待1974人。  提问:6÷3表示什么?再乘987又表示什么? 5.练习: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计算,脱式计算 ‎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 72-44+85 (1)987÷3×6 (2)6÷3×987‎ ‎ =27+85 =329×6 =2×987‎ ‎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 教学内容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 ‎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展开 ‎1、出示:(例3 )‎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学生尝试解答。‎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 =24+24+12‎ ‎ =48+12‎ ‎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 (2)24×2+24÷2‎ ‎1、能在情境中,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并明确运算顺序。‎ ‎ =48+12‎ ‎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5、比较:‎ ‎(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讨论得出: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 ‎2、 校对答案:说说错误的原因。‎ ‎(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 第5题(递等式计算)‎ ‎2、 指名板演 ‎3、 集体讲评 ‎(三)解决问题 ‎1、 出示第2、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3)集体讲评 ‎2、 独立练习:第6、7、8、9‎ ‎(1)学生各自完成 ‎(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 ‎(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 ‎(3)指名板演:说一说想法。‎ 三、提高练习 ‎1、 出示第10题:‎ ‎2、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两级两、三步式题。‎ ‎(1)学生各自尝试 ‎(2)讨论交流 ‎(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 ‎(4)说一说想法 ‎2、 思考题:‎ ‎(1)独立尝试 ‎(2)说一说想法 ‎(3)总结: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 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 ,P11例5 ‎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二、新授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师: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 ‎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 ‎60人要几位?90?多少游人要5位?你是怎么想的?‎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 ‎(1)270÷30-180÷30‎ ‎ =9-6‎ ‎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 =90÷30‎ ‎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 ‎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理解运算顺序。‎ ‎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 (1)270÷30-180÷30 (2)(270-180)÷30‎ ‎ =9-6 =90÷30‎ ‎ =3(名) =3(名)‎ ‎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4‎ ‎ 口算训练P5‎ ‎0的运算 ‎ 教学 内容 ‎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 ‎ 一、 复习 ‎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 引入 ‎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揭题 三、展开 ‎1、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 ‎3、汇报:‎ ‎ 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0的运算 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 ‎2、知道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 0乘任何数都得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总结 ‎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 ‎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 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 师: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 师: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 ‎A O 二、探究新知:‎ ‎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 (1) 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 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 生1:量一量 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 ‎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 ‎ 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 ‎ 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 师:只知道一段   为50‎0米,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计一下吗?‎ ‎5、小结。‎ 三、尝试练习:‎ ‎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 ‎ ‎2、做一做:‎ 通过寻找A号检查点,认识位置图,探讨并初步知道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1、知道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 ‎2、知道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 ‎3、知道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 ‎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 ‎ ‎ 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 四、练习巩固:‎ ‎ ‎ 六、总结。‎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9例2 ‎ 一、复习引入 ‎ ‎ ‎1、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学习了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2、复习:‎ ‎ 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 ‎ 二、 尝试探索、学习方法: ‎ ‎1、尝试。‎ ‎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问:东偏北40度怎么画?(东偏北说明是靠近东边往北偏,角度是40度。)距离为45千米怎么画?(1厘米15千米,45千米里面有3个15千米,图上要画3厘米。)‎ 2、 小结: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3、 注意:如果是北偏东40度呢?南偏西40度呢?(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 三、 再次尝试:‎ ‎(1)独立练习。‎ ‎(2)小组讨论校对,说说方法。‎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教师进行梳理。‎ ‎ 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4)提问质疑。‎ ‎ 生提问。师: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3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位置与方向(第三课时)‎ 教学 内容 位置与方向(第四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3-4 ‎ 一、创设情境、介绍应用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定向运动”!你们知道什么叫作“定向运动”吗?‎ ‎2、师介绍。(演示课件)大致估计方向。新课标第一网 二、说说方向与路程:‎ ‎(1)这个图不是很清晰,我们来看看书上一幅差不多的图: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 完成这个题关键是什么?(确定中心)‎ 中心怎么确定?昨天所学?今天的呢?‎ 你能根据这个路线图,说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吗?试一试。跟同桌说一说。‎ ‎(2)反馈校对 ‎(3)小结 ‎2、校对25页第3题。‎ 三、画路线图:‎ ‎1、做一做。‎ ‎ 说一说怎么做?再试一试。(重点在第二部分:画到哪个地点就以哪个地点为中心。)‎ ‎2、26页第5题: ‎ ‎。‎ 能确定目标的方向与距离,并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能根据目标的方向与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教学 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P29例1、例2‎ 一、 引入 1、 同学们,四2班女同学有15人,男同学有19人,‎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 自主探究 ‎(一)加法交换律 1、 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 2、 学生列式计算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4、 这两条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 5、 这两条算式的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40+56=56+40‎ 6、 能不能再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7、 归纳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8、 把加数换成其它任意的数算式还成立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的表达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如:符号表示:△+☆=☆+△ 字母表示:a+b=b+a 看看书本上是怎么说的?‎ 9、 运用:想一想,在哪里我们运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10、对口令,完成做一做 ‎(二)加法结合律 ‎1、四(10)班36人,四(11)班34人,四(12)班35人,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写在黑板上。你发现什么?不论哪两个班先加,总数不变。‎ ‎ 为什么先算36加34?后两个数先加能凑成整十数。‎ ‎3、出示相关的算式(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3、 归纳:你发现了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4、 你能用喜欢的方式表示。‎ 1、 总结: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2、 运用:出示第3题 (1) 读题 (2) 列式计算 (3) 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一、 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1) 练习 (2) 说一说运用哪些运算定律?‎ 2、 生活中例子 二、 总结: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 作业:1、〈〈作业本〉〉‎ 3、 找生活中例子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 教学 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0例3 ‎ 一、复习旧知明确任务 ‎1、用字母abc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口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揭题:今天我继续学习加法运算定律。‎ 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1、出示:‎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85千米 ‎ ‎2、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4、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 ‎5、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6、重点讨论:‎ 能复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内容。‎ 运用运算定律优化加法计算,‎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 ‎=‎ ‎1)第一步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 ‎2)第二运用了什么定律?为什么要用?‎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7、小结: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用它们有什么目的?‎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应用练习 ‎1、练习P31-4‎ ‎1)独立完成:有没有运用运算定律?运用了什么定律?‎ ‎2)交流:有没有?是什么?为什么是?‎ ‎2、练习P30[做一做]‎ ‎1)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2)讲评。‎ 四、总结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 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4例1、例2 ‎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 ‎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 ‎4、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书P33-35‎ ‎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 ‎(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 ‎(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 ‎ 引导学生质疑、解决。‎ ‎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 三、巩固运用 ‎1、口算:练习六第1题 ‎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新课标第一网 ‎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 ‎ 2、102×13 98×13‎ 乘法分配律 ‎ 教学 内容 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例3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1、 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 2、 理解题意 二、 探新 1、 学生独自列式 2、 小组交流想法 3、 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5×(4+9)=25×4+25×9=325 ‎ ‎25×(4+9)=25×4+25×9‎ 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9)×25=4×25+9×25=325 ‎ ‎(4+9)×25=4×25+9×25‎ 1、 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 ‎45×(4+9)=45×4+45×9‎ ‎(4+9)×45=4×45+9×45‎ 2、 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 3、 你们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 ‎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 ‎7、概括总结: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 a×(b+c)=a×b+a×c ‎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一、 巩固 1、 做一做 判断并说明理由 2、 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 第6题 ‎103×12 20×55 24×205 25×24‎ 二、 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xkb1.com 三、 布置作业:‎ ‎1、口算 ‎2、作业本 ‎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减法性质及其应用 ‎ 教学 内容 减法性质及其应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9例1,P40例2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谈话:我们学校举行了读书节活动,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如果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完整的习题 二、主动探究 ‎(一)减法性质 ‎1、学生尝试列式 ‎2、根据回答板书:234-66-34 234-34-66 234-(34+66)‎ ‎ =168-34 =200-66 =234-100‎ ‎ =134(页) =134(页) =134(页)‎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做一做第1题)‎ ‎(1)指名板演 ‎(2)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减法性质、最后一题有两种方法的理由)‎ ‎5、举例:像上面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多少?‎ ‎6、总结概括: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a-b-c=a-(b+c)‎ ‎7、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汇报:‎ ‎(1)1035-235-497‎ ‎ 1035-497-235 ‎ ‎(2)1035-(497+235)‎ ‎(3) 1035-497-203‎ ‎1035-203-497‎ ‎(4)1035-(497+203)‎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简便计算 ‎(1)1245-(245+673) ‎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四、总结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1、口算 ‎ 2、作业本 ‎ 3、寻找生活中关于减法性质的例子并解决。‎ 除法的性质 ‎ 教学 内容 除法的性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3例3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 教学 内容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4例4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运算定律性质 能口述运算定律或性质。‎ ‎1、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教师板书字母表达式)‎ ‎2、请学生根据字母表达式说出定律或性质的内容。‎ ‎3、议: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1、适用于连加:‎ a+b=b+a ‎(a+b)+c=a+(b+c)‎ ‎2、适用于连乘:‎ a×b=b×a ‎(a×b)×c=a×(b×c)‎ ‎3、适用于乘加或乘减:‎ ‎(a+b)×c=a×c+b×c ‎(a-b)×c=a×c-b×c ‎4、适用于连减:‎ a-b-c=a-(b+c)‎ a-b-c=a-c-b ‎5、适用于连除:‎ a÷b÷c=a÷(b×c)‎ a÷b÷c= a÷c÷b ‎4、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异同?‎ 二、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巧妙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三、巧算一个数乘两位数 ‎1、自学例4,说说12×25求的是什么?是怎么简便计算的?‎ ‎2、议:方法一为什么要把12拆成3×4?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书:25×4=100,乘法结合律 ‎3、议:方法二把25看成了多少计算?为什么要÷4?‎ ‎4、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能把12看成8+4计算?试一试。‎ ‎4、同练(左)‎ ‎5、议:这里为什么要把12拆成4+8?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板:25×8=200,乘法分配律 ‎6、议:还有哪些特征数可能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板:125×8=1000‎ ‎7、小结:进行简便计算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四、应用性质新课标第一网 ‎1、例4余下的两个问题。‎ ‎2、P47-5‎ ‎3、P47-6‎ ‎1、解决余下的两个问题(先练再评)。‎ ‎1)25×32‎ ‎3)330÷5÷2‎ ‎2、完成P47-5,说说错在哪里?‎ ‎3、完成P47-6,怎样简便能怎样算。(指名板演,再讲评)‎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简便方法解决问题 ‎ 教学 内容 简便方法解决问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5例5 ‎ 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 ‎ 1、材料: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从‎2005年11月18日出发,到‎2006年3月28日返港,经过了多少天?‎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 ‎3、月历表:供学生研究问题时使用。‎ 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 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 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 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 ‎1、材料:阳光小学上个学期于‎2006年9月1日开学,计划于‎2007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风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们上个学期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6第二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7第七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 五、回顾总结 ‎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按周列式计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优选出最简方法。‎ 营养午餐 ‎ 教学 内容 营养午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48-49 ‎ 一、选择营养午餐 ‎1、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午餐?‎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营养午餐”问题。‎ 二、判断午餐是否营养 ‎1、说说一份营养午餐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2、阅读资料,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3、阅读午餐的营养标准。‎ ‎4、小组:判断午餐是否营养 三、搭配营养午餐 ‎1、小组:结合教材中的10种菜肴,参照营养专家给出的两个指标,自行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 ‎2、反馈 四、评选营养午餐 ‎1、评选“全班同学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小组: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五、对饮食习惯的讨论 对偏胖、偏瘦的同学提出建议。‎ 六、总结 小数的产生的意义 ‎ 教学 内容 小数的产生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2 ‎ 一、 复习铺垫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实际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现在谁能报几个小数?(3.4 0.5) ‎ 师:小数点左边部分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部分是小数部分。观察一下这2个小数,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位小数。)师板书:一位小数 ‎2、师:谁能报一个不一样的小数呢?(生报出:0.11 0.01) ‎ 师:这些小数又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小数)‎ 生再报出5.333 0.123 ……师随手板书:三位小数 ‎ ‎3、师:当然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现在老师也来报几个小数:0.1 0.01 0.001‎ 二、自主探索 ‎(一)产生 ‎1、研究0.1的意义 师:小数0.1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10‎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1份就是‎0.1米,也就是1分米。‎ 师呈现一张正方形纸,告诉学生这张正方形纸的大小用数“1”来表示。这样的两张怎样表示?这样的十张呢?‎ 师:如果想在这张纸上涂出“0.1”来,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大? (学生有手势互相比画着)‎ ‎①老师先展示 “1/4”错例 。‎ 师:你同意吗? ‎ 生:不同意!它是1/4了。‎ 师: 那么你认为它是大了还是小了?‎ 生:它比0.1大了。‎ ‎② 再出示:大概是百分之一的一小点儿的错例。‎ 生:不同意。‎ 生:它比0.1还要小。‎ ‎③师:那怎样画肯定是对的?‎ 平均分成10份,‎ ‎④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0.1吗? ‎ 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所表示的也是把1平均分成10份,表示的意义一样。‎ 师:那0.1到底什么意思呢?‎ 生:用分数就是1/10。‎ 生: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0.1。‎ ‎⑤师指着课件上的图形问:除了看到0.1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你说的0.9在哪里?‎ 师: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都有9格。‎ 生:都可以用分数9/10来表示。‎ 生:都有9个0.1。‎ 师:那1里面有几个0.1呢?‎ 生;10个。‎ 师:那在图上还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呢?‎ 学生分别报出小数和对应的分数:0.2 0.8 0.3 0.7 0.4 0.6 0.5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并课件演示出来。‎ 师结合板书内容问:这些一位小数都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这些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生:这些一位小数都可以用十分之几来表示。‎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再板书:十分之几)‎ ‎⑥回顾。‎ 回顾课前所提出的“0.5 ‎3.4”‎。‎ 现在你能用分数来表示小数的意义吗?‎ 师用课件展示(把1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1份)演示一次。‎ ‎⑦老师可以用1张正方形纸还可以表示什么?(一元钱。)‎ 师:那一元钱的0.1表示什么?生: 1角。‎ 师:用1张正方形纸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二)认识0.01‎ ‎1、出示米尺图 ‎2、(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1分米、10分之一米、‎0.1米)‎ ‎ 3份是多少?7份呢?‎ 你刚才的学习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多少?3份、9份?20份?43份?‎ ‎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百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猜一猜:你想说些什么?‎ ‎(4)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份是多少?3份、30份、300份呢?‎ ‎ 你有什么发现?‎ ‎3、概括: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小数?(小组交流)‎ 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理解小数单位:小数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    ‎1毫米=(    )分米=(    )厘米=(    )米。‎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4、填写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 ‎6( )=0.06( ) 43( )=4.3( )‎ ‎0.452( )=452( ) 0.099( )=99( )‎ 四、总结: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1、作业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 ‎ 教学 内容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2-54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读、写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1、举例: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46.6 3.134 ……)‎ ‎2、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有小数点)‎ ‎3、说明各部分名称:小数点左边部分叫什么?小数点右边部分叫什么?‎ ‎4、分类: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小数分分类吗?(纯小数、带小数)‎ ‎(二)学习数位顺序表新课标第一网 ‎1、看着46.6,你能想到什么?‎ ‎(1)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4在十位上,小数点左边的6在个位上,小数点右边的6在十分位上)‎ ‎(2)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数值(4表示4个十,左边的6表示6个一,右边的6表示6个十分之一)‎ ‎2、你能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吗?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和整数是一样的)‎ ‎(三)学习小数的读法 ‎1、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1)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2)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四)教学小数的写法 ‎1、出示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2、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3、做一做:‎ 补充: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你想提醒同学要注意什么?‎ ‎4、小结: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同桌互相做游戏)‎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第6、7题 补充: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总结: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1、作业本 ‎ 2、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并写一写、读一读 ‎ 3、制作: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性质 ‎ 教学 内容 小数的性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58-59 ‎ 一、引入 ‎1、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 ‎2、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二、探索 ‎1、改写: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观察: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3、思考: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汇报:‎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总结得出: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4、实验验证:比较0.20与0.2的大小 ‎(1)独立思考 ‎(2)汇报展示:画图表示 ‎5、辨析: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小数的末尾而不是小数的中间、是在小数里的性质而不是整数中)‎ 三、运用 ‎1、判断练习,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化简下面各小数:新课标第一网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1)示范:0.40=0.4 ‎ ‎(2)讨论12.000怎么化简,12.000=12‎ ‎(3)完成以上的练习 ‎3、改写:‎ ‎(1)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2)讨论整数的改写: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3)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四、巩固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 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5.(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小数的大小比较 ‎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0 ‎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5 6 1 0 .‎ ‎2、看着以上的四个数字你能组成哪些小数?‎ ‎3、老师根据学生板书 ‎4、说一说小数的各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以及表示的意思。‎ ‎5、揭题: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二、自主探索 ‎1、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2、指名说一说想法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想法 ‎(3)概括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 ‎3、比较多个小数的大小 ‎(1)独立完成 ‎(2)汇报:多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可以排成一列,再依次比较会更加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各自练习 ‎(2)汇报 ‎(3)错题讲评 ‎2、练习十第5题(看了第二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位数多的并不一定大)‎ ‎3、练习十第7题 ‎4、提升题: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4. 23 5.67 8.32 8.31‎ ‎ 102.34 1. 02 4.324 4.325 ‎ 小数点的移动 ‎ 教学 内容 小数点的移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66 ‎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反馈预习 ‎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2、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A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左移 68.32~ 6.832 : 缩小。‎ 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 B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说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师:左移、右移 生: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 原数缩小、‎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师: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0.09、0.9、9)‎ 师: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填空 ‎0.005米=( 5 )毫米 ‎0.05米‎=( 50 )毫米 ‎0.5米‎=( 500 )毫米 ‎5米‎=( 5000 )毫米新课标第一网 反馈: 右移一位~扩大10倍 ‎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 右移两位~扩大100倍 ‎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 ‎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 板书: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 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 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 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还有问题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巩练:‎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38 0.038‎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生活中的小数 ‎ 教学 内容 生活中的小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7-69‎ 一、 谈引入 1、 学生说一说收集到的小数,并能说说它们的意义。‎ ‎2、师出示小数: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名数: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 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分类: 单名数:‎ ‎ 复名数:‎ ‎5、复习铺垫:‎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元=( )角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探索新知 ‎(一)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1、 质疑: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2、 方法:师: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二)学生尝试:请你们任选其一进行改写,如果两者都做是最棒的。‎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2)‎1.32米=()厘米 生:整数部分‎1米=‎100厘米,‎0.32米=‎32厘米,100+32=‎‎132厘米 ‎(3)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整数部分1直接表示‎100厘米)‎ ‎(4)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xkb1.com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生1: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 生2:‎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0.8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第71页第4题、第5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 ‎4700克=( )千克 7分=( )角 17角=( )元 ‎3、在括号里填上﹤﹥或﹦‎ ‎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四、总结: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 小数的近似数 ‎ 教学 内容 小数的近似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3-74‎ 一、 复习导入 1、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求整数的近似数,你们还记得吗?‎ 2、 复习:看到这一题,你可以怎么说?(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到万位、亿位;精确到万位、亿位)请你们说一说方法 ‎98476599007≈( )万 ‎≈( )亿 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32万 32□645≈33万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小数:小芳的身高‎0.9847米 在日常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出示目标:保留三位小数 保留二位小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整数 你们会吗?有什么想说的?‎ 3、 学生尝试 4、 学生汇报:‎ ‎0.9847≈0.984 0.9847≈0.98 0.9847≈1.0 0.9847≈1‎ ‎5、对比: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1)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就要看十分位;如果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就要看百分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思考:近似数1.0和1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同,所以求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丢掉。)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值就越高。)‎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3、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 ‎3.5□6≈3.5 3.5□6≈3.6 3.5□6≈4‎ ‎4、一位老师身高‎1.6米,老师的身高是两位小数,你想他的身高是( )米。‎ ‎ 一位老师身高大约是‎1.6米,猜一猜他的身高是( )米。‎ 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 五、作业:‎ ‎1、作业本 ‎2、自己写出喜欢的小数,并写出相应的近似数。‎ ‎3、思考:近似数2.0和2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改写并求近似数 ‎ 教学 内容 改写并求近似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74‎ 一、复习引入 ‎1、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 ‎ 99.9636 1.9297‎ ‎2、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新课标第一网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 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自学书上P74:木星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亿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3、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4、汇报:‎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再保留一位小数。‎ 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又是多少呢?保留三位小数?‎ ‎5、练习:‎ 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比较:这两题要求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四、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作业本 ‎2、搜集资料,并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