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下语文第1-4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至4单元教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北师大版四下语文第1-4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师大版四下语文第1-4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话语 ‎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从大地的话语、话语的作用、如何说话等几个角度来选编课文。通过《秉笔直书》课后的第二题、“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填成语”以及“畅所欲言”等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言为心声”,并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俗语和名言警句。“初显身手”的练习要求学生用有声的话语说明无声的话语。“笔下生花”提出了叙事具体生动的要求,“有血有肉”是修改习作的又一标准。“金钥匙”辅导学生怎样提问题。‎ 课文包括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其中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大地的话》抒写了大地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语言的魅力》和《难忘的一句话》分别从成人和儿童的感受角度记述了人与人之间如何连起了爱的纽带,可与“语文天地”“畅所欲言”结合起来教学。《秉笔直书》昭示了语言表现人格之作用。‎ 习作应在阅读和“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难忘的一句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金钥匙”内容应与阅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实践活动整合教学。‎ 课时安排:10——12课时 ‎《大地的话》 两课时 ‎《语言的魅力》 两课时 ‎《秉笔直书》 两课时 ‎《语文天地》 两课时 ‎《习作及讲评》 四课时 ‎ 本单元共计: 十二课时 课题: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吐蕊 、嘟噜、筑巢、窄、往下坠、踏碎、籽粒等。‎ ‎2. 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3. 能画出诗中每小节的关键词,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重点 : ‎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成诵、读中积累和消化吸收语言,理解大地母 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并根据诗歌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感悟诗歌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主题“话语”,谈谈自己对“话语”的理解。‎ ‎“言为心声”,人们总是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愿望,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大地的话》,看看大地对谁说了什么话,表明了自己怎样的心声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大意。‎ ‎ 1.自由朗读诗歌,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把诗歌都通顺。‎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 ‎3.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说一说,诗歌中大地都对谁说话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二)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 1.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听一听,大地都对他们说了什么话?‎ ‎2)用心默读诗歌前4小节,看看大地都和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了什么?选出其中的一节练习朗读,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 ‎3)指名分别读前四节诗歌,想象自己就是大地,在给自己的朋友们说话。其他同学想象自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聆听,用心感悟,看看能否听懂大地的话。‎ ‎4)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你对诗歌的理解或着读后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 ‎5)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6)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 预设:‎ l 第一小节写大地呵护种子成长。大地给种子提供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土壤)、这些都是种子成长必要的条件。大地希望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吐蕊、结果。象声词“嘟噜”和动词“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丰收情景。‎ l 第二小节写大地任凭小鸟在她胸前飞,大地愿意为小鸟敞开一切心扉。“无论你唱什么歌,我总觉得很清脆”,表现出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l 第三小节写大地母亲激励游鱼寻找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大地母亲绝不因为仅仅生活一条游鱼就漠不关心,不仅不嫌其小,而且“也要给你足够的水”,显示出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怀。‎ l 第四小节第大地不嫌小草之“小”,也要给它一定的地位。这多么像一位对所有子女都充满了殷切期望和鞭策鼓励的母亲啊!‎ l 第五小节总结全诗。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做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大地的博大胸怀、博爱精神由此可见。‎ ‎7)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小节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2.换位思考,以说抒情  ‎ ‎1)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话吗?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全诗,升华情感。‎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5)试着背诵诗歌。(自由背诵、同桌互背)‎ 三、全课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他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无私奉献的情怀,读来非常感人。‎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摘录笔记。本课的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 ‎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交流仿写。‎ ‎2.积累关于“语言”的成语。‎ 教学重点:‎ ‎ 能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 1.听写词语。‎ ‎ 2.指名背诵全诗。‎ ‎ 3.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总结写法,以说促写。‎ ‎1.再读诗歌的前四小节,看看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3.(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 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4.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修改。‎ ‎5.读自己仿写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二)积累学习有关“语言”的成语 ‎ 1.出示语文天地“填成语”表格。‎ ‎2.说一说这些成语语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哪些有关成语,给大家说一说。‎ ‎4.用他们中的成语语说一句话,或者用上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5.想一想,类似的成语还有哪些?‎ ‎ ( 微言大义 街谈巷议 窃窃私语 鹦鹉学舌)‎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仿写,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1. 摘抄有关“语言”的成语。‎ ‎2. 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课后反思:‎ ‎ ‎ ‎ ‎ ‎ ‎ ‎ ‎ ‎ ‎ ‎ 课题:语言的魅力 ‎ 教学目标 :‎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体会课文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 教学重点 : ‎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难点:‎ ‎ 理解和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春天美景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 ‎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  (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 无动于衷 良辰美景 绅士 嬉戏)‎ ‎(1)学生自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 什么也没有得到 ‎ 春天到了,可是…… 得到的钱多极了 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全课总结 ‎ 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转机,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巨大的力量---它在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添上的那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 ‎1.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根据你们自己读书的理解,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一句话是最有魅力的语言呢?‎ ‎2.(同学回答,师板书)这句话是写在哪里的一句话?(木牌。师画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你说“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最有魅力,你有什么根据吗?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学发言)‎ 二、学习新课 一)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找到说这句话有魅力的证据:‎ ‎(1)木牌上没有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之前:人们“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A.指导朗读,要读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淡漠语气。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同学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B.从盲老人的叹息直接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体会老人凄凉的心境,要读出来。)‎ C.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是路人,你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你怎样做?你心里怎样想的?‎ ‎(2)诗人为盲老人的木牌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A.继续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此刻走过,看到这行字,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B.从盲老人的微笑、语言来体会。“给我钱的人多极了!”——与前边的没人给钱的情景做比较,找两个同学对比朗读这两段。‎ ‎(3)学生自愿选择朗读:一部分读1—3自然段,另一部分读4—5自然段。(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前后的变化)‎ ‎2.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它究竟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6自然段。‎ A.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B.怎样浓厚的感情色彩呢?“春天是美好的……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C.同学们,我们一起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再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吧!‎ ‎(播放课件:春天万紫千红的美景画面,最后屏幕突然变黑)师适时旁白: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另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充分朗读。‎ ‎(自由练读——个别展示读——集体合作,朗读或背诵)‎ ‎3.回到全文,把文章再朗读一遍,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二)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三、全课总结 诗人用语言感动了行人,行人慷慨解囊,诗人用语言成全了盲老人,使他保留了一份尊严,诗人用语言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使自己获得一份满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他不仅带给盲老人物质上的满足,更给他精神上的慰籍。语言的魅力还在于他不仅唤起了行人对盲老人的同情,更是对诗人自己灵魂的净化。‎ 四、布置作业 ‎ ‎1.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课后反思:‎ ‎ ‎ ‎ ‎ ‎ ‎ ‎ ‎ ‎ ‎ ‎ 课题:秉笔直书 ‎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3.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4.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 ‎ 教学重点 : ‎ ‎ 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太史的话,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 读几位太史说的话,理解他们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 课前准备: ‎ 太史及战国时的资料;伯、仲、叔、季的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层次,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一个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zhòng)、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那“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崔杼 独揽大权 伯 仲 忠贞 屈服 颠倒 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二)引导质疑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交流汇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 ‎,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4.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又用极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史实----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 第2~6自然段为第二自然段,叙述崔杼让太史们歪曲史实,太史们坚决不从。崔杼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三、全课总结 秉笔直书是太史的职责,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太史们依然刚正不阿。连国君都敢杀的崔杼最后竟拿太史毫无办法。那么,是什么给了太史们宁死不屈的勇气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2.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 二、学习新课 一)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二)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明白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应该是真实的。‎ 三、全课总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 四、布置作业 ‎ ‎1.摘抄文中的词语。‎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         太史: 刚直不阿 秉笔直言 课后反思: ‎ ‎ ‎ ‎ ‎ ‎ ‎ ‎ 。‎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 1. 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 2. 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 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 ‎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完成有关“话语”的习作,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重点:‎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有关话语的名言吗?说一说。‎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畅所欲言”。‎ ‎1.出示书上“畅所欲言”的名句,问:你有下面的感受吗?任选一项说一说。‎ l 此时无声胜有声。‎ l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l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l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出一种“话不多,但意蕴深刻、意味悠长的意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在赞美说话者的博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忠言”的好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出了“良言”与“恶语”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说一说。‎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4.背诵积累。‎ 二)学习“初显身手”‎ 除了有声的语言,还有无声的语言。某些时候,无声的语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无声的语言大多是符号、图案或者标志。‎ ‎1.看课本上的标志,读冬冬的话,体会“无声的语言”。‎ ‎2.顺着“禁止汽车通过的标志”这个线索,找一些交通标志,说说他们的意思。‎ ‎3.除了交通标志,还有哪些标志也在无声地向我们提示着什么呢?‎ ‎ (红十字、绿色食品、红丝带、人民币标志等)‎ ‎4.你还知道哪些无声的语言?‎ ‎“旗语”(用旗子的颜色或不同的挥舞动作表示不同的意思)、“手势语”(交警的不同手势代表不同的意思)、“哨子语”(哨声的长短、高低、急缓表示不同的意思)等;在自然界中,蚂蚁以碰触角交流,蜜蜂用跳舞来交流……此外,新闻联播开始曲、火车鸣笛等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5.有条理地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无声的语言”。‎ ‎ A什么样?表示什么?‎ 三、全课总结。‎ 不管是有声的语言,还是无声的语言,我们都要细心领会。‎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有关“话语”的名句 ‎2.完成摘抄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金钥匙”。‎ 教学重点:‎ ‎1.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2.学习“金钥匙”。‎ 教学设计:‎ ‎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随着社会的发展,“讨论”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只有抓中中心议题,事先确定重点发言人,用平和的态度鼓励大家认真倾听,才能促使讨论取得好的成效。‎ ‎2.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3.同学们确定一个话题,全班推荐几名主持人,展示讨论。‎ ‎4.根据对主持人的要求以及主持人的表现,如态度、神态、神情、语言、是否能提醒大家注意倾听等,选出最佳主持人。‎ ‎ 二、学习新课 ‎ 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1.认真读文,读准字音 ‎ 模样mú yànɡ 畸形jī xínɡ 厌恶 yān wù ‎ ‎2.联系上下文思考“与众不同、敬慕、抚慰”等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我”天生是兔唇,受到同学们的讥讽,原以为除了家里人外,没有人爱“我”,没有想到伦纳德老师却说出了“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句感人的话,这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4.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 ‎5.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想一想,伦纳德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7.体会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 ‎8.再读文章,看看文章在选材和材料安排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铺垫、巧设悬念等)‎ 三、全课总结。‎ 这篇文章所体现出的“语言的魅力”,不只是“良言一句三冬暖”‎ ‎,更能改变人们对人生的看法:热爱一切人,并把爱传递下去。‎ 四、布置作业 ‎ 搜集相关资料,以“无声的语言”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 难忘的一句话 ‎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 ‎ 1.围绕“话语”这一主题,用真实的语言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2.把事情叙述地生动具体,尽量做到有血有肉。‎ ‎3.能够围绕主题,按“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 把事情叙事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课前准备:‎ ‎ 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单元主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话语)‎ ‎2.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语言具有巨大的魅力、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是真实的等)‎ 二、 出示习作要求,‎ 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请任选一题,写一写。尽量做到叙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1. 会说话的 ‎ 2. ‎ 的话 3.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三、 指导选择素材 ‎1.《会说话的 》可以写有声的语言,也可以写无声的语言。写无声的语言可结合“初显身手”中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来写。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2.《 的话》,主人公既可是人,更可以是物。可结合《大地的话》《秉笔直书》选材。还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选材要新颖,内容上要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文章更生动。‎ ‎3.《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可结合《难忘的八个字》来选材。要抓住题眼“忘不了”,多问几个为什么,把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 四、构思练写提纲 ‎(1)引导归纳写法 ‎(一)学习书中例文。‎ ‎1.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第一段仅仅是叙述,第二段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2.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具体的地方,体会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叙述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二)学习《难忘的八个字》一文的布局方法 ‎1.引导学生把第2自然段中的“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这句话去掉读文,并谈谈读文后的感受,是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铺垫”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把第4~9自然段的内容放到第3自然段之前叙述,与原文比较,看着表达效果上又有什么区别,学习“巧设悬念”的写法。‎ ‎(2)独立落笔成文 ‎1.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话语”,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 ‎3.按照“具体生动、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有关话语的事,并在习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六、布置作业 完成并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话语 生动具体 有血有肉 ‎ 说真话 表真情 课后反思:‎ ‎ ‎ ‎ ‎ ‎ ‎ ‎ ‎ 第二单元 春潮 ‎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春潮”为主题,从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动的景色、春潮到来时人们的活动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包括一篇抒情散文、一首散文诗、两首古诗和两篇记叙文。赞美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力,赞美春天一样的新生活。“笔下生花”提出了描写要生动形象地要求,“有声有色”是修改习作的较高标准。“金钥匙”辅导学生讨论时对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 习作应在“阅读”和“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三月桃花水》和《抢春水》可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金钥匙”的内容应该与阅读、“畅所欲言”等实践活动整合。‎ 课时安排:10课时 ‎《春潮》  两课时 ‎《三月桃花水》 两课时 ‎《语文天地》   两课时 ‎《习作及讲评》 四课时 共计 十课时 课题:春潮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等。 2.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作者的喜悦心情。赏读、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词句,理解拟人句所描绘的情景既抒发的感情,想象、讨论理解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3.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 ‎ 4. 凭借“金钥匙”的提示,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训练学生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 ‎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 ‎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难点:‎ ‎1.凭借“金钥匙”的提示,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 ‎2.训练学生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 ‎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 ‎2.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潮来时的景象。‎ ‎2.问: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 ‎ ‎(破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 ‎3.引出课题。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 ‎ 板书课题和作者,区分“朝、潮”。‎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 ‎ lǐn jiàn cháo jìn ɡù kā chā xùn 易错词:寒气凛凛 山涧 朝阳处 禁锢 喀 嚓 驯服 ‎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了什么?‎ ‎(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 ‎5.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再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供大家研究、探讨(如春潮是怎样形成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 ‎(理清思路;提出问题参考“金钥匙”)。‎ ‎ 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 ‎6.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第一段是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 (1) 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 (2) 出示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 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 ‎ 指名读,其他人想象画面,这些语句或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春潮渐渐形成,从柔到急,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 ‎7.课堂练习(教材整合语文天地部分内容)‎ 读一读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第一部分。(这些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潮来时之猛、之急,气势宏大。)‎ ‎8.拓展延伸:‎ 说说和春水有关的成语、诗句。 ‎ 三、全课总结   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总纲,“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是总趋势。第二段写江流化冻的过程,围绕“进攻”和“撤退”两个词语来展开描写。‎ ‎ 四、布置作业 ‎ 1.写本课生字词。‎ ‎ 2.完成读书摘录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作者的喜悦心情。赏读、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词句,想象、讨论理解春潮到来时的恢宏场面。‎ 教学难点:‎ 赏读、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词句,想象、讨论理解春潮到来时的恢宏场面。‎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 1.《春潮》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 2.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 3. 板书课题。‎ ‎ 二、学习新课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 ‎(学生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 ‎(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更容易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也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1)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2)播放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让孩子们想象春潮宏大的气势与壮观的景象。    (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读好文章。)   (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体会(朗读并想象)   如: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激动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试着再写一句这样的句子。(整合语文天地内容)‎ 示例:‎ 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本段处理,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声势浩大和不可抗拒。)   4.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 ‎5.引诵,帮助学生背诵本段,积累语言。   6.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学生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即可。)   7.春潮澎湃,赞美春天   (1)出示课件:春天刚刚逼近,雪水融化,溪水淙淙,大江开冰的奔腾汹涌的情景。   (2)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   (3)带着你的这些感受再去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全课总结   1.课文选自冯德英的《苦菜花》,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春潮的摧枯拉朽的力量,说明一切发动势力,都像冬天一样,可以“寒气凛凛”于一时,但是却不能阻挡春天的到来,揭示了“天道立春”的主题。‎ ‎2.拓展延伸,推荐读书:   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这篇文章表现了秋的萧瑟、凄凉和阴霾的情景。)在读时,和我们学过的《春潮》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 ‎ 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喜欢的段落。‎ ‎2. 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 春   潮                          雪水融化 大江酥软 坚冰崩溃 奔腾汹涌 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课题: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 ‎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体会作者情感,体会本文总—分—总的写法。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阅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 ‎ ‎ ‎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课前准备:‎ ‎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 ‎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   袅  茵  掬  应和 (易读错)‎ ‎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形近字)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指名读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 (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8.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 ‎(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 ‎(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9.拓展延伸练习:(教材整合)‎ 下面的加点字该怎么读?‎ 堤岸 驯服 纤细 披衣 琴弦 三、全课总结X K b1.C om ‎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对春水的赞美之情。与《春潮》对比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对春水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是“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称这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学习新课 ‎ ‎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清丽柔美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 (学生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二)交流:‎ ‎“水声如音乐”――    1.‎ 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 ‎(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三)整体理解课文。 1.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 ‎ 2.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体会《三月桃花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这两篇文章,男生读《春潮》,女生读《三月桃花水》。)‎ ‎(通过对比,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在用词上,《春潮》是“冲开、山崩地裂、禁锢、撞击、击溃……”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表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三月桃花水》是“回旋、流淌、催促、袅袅、沉醉……”如轻柔舒缓的小夜曲,表现出秀丽阴柔之美;在语速上,前者急促,后者舒缓。)‎ 引导学生从结构、内容、语言方面分析文章特点:(《三月桃花水》课文思路明晰,结构严谨,线索清楚;同时抒情性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真正是“形散神不散”;语言极其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四)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积累到的和春水有关的古诗。‎ 三、全课总结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全文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希望课后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布置作业 ‎ ‎  1.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 三月桃花水 ‎ 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 ‎ 比金子还贵     比银子还亮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语文天地     ‎ 教学目标: ‎ ‎ 1.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 ‎ ‎ 2.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歌、农谚。‎ ‎ 3.学习《泼水节》《抢春水》,继续巩固“学会质疑、解疑 ”的学习方法。 ‎ ‎ 4.完成描写春水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 ‎ 学习《泼水节》《抢春水》,继续巩固“学会质疑、解疑 ”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描写春水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古诗《兰溪棹歌》;学习《泼水节》。‎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兰溪棹歌》;学习《泼水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语文天地日积月累内容。‎ ‎2.出示诗歌:你对这首古诗句有哪些了解?(指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有关诗人、年代、古诗词的意思)   3.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老师可以简单的讲解古诗的意思。   5.学生再进行语句的朗读,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理解谈话。‎ 词语解释     越中:今浙江中部。     桃花雨:桃花开时下的雨,指春雨 诗文解释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二、开卷有益《泼水节》‎ ‎1.读文思考:课文围绕“泼水节”都写了哪些内容?用“/”把不同的内容划分开。‎ ‎2.围绕《泼水节》你提出哪些质疑?又是如何作答的?‎ 如:①泼水节的时间。②泼水节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③泼水节的地位。④泼水节的节日活动有哪些?‎ ‎⑤泼水节为什么要泼水?⑥泼水节的来历。‎ ‎3.这篇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4.展示收集的《泼水节》相关照片以及傣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 ‎5.阅读短文5至7自然段,然后练习复述“周总理过泼水节”的情景。‎ 三、背诵《兰溪棹歌》 四、回顾检查摘抄笔记 板书设计:‎ 兰溪棹歌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古诗《桃花溪》。积累有关“春天”的农谚。学习《抢春水》。‎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桃花溪》。积累有关“春天”的农谚。学习《抢春水》。‎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积累古诗《桃花溪》‎ ‎1.你对这首古诗句有哪些了解?(指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资料)   (有关诗人、年代、古诗词的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老师可以简单的讲解古诗的意思。   4.学生再进行语句的朗读,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理解谈话。‎ 词语解释     隐隐:忽隐忽现。     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诗文解释   隐隐约约一座高桥隔断在云烟中,在石矶的西边询问渔夫。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一边呢?‎ 二、 畅所欲言 ‎ 1.弄懂什么是农谚。‎ ‎ 2.展示课前同学们收集的农谚。‎ ‎3.讨论春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开卷有益《抢春水》 ‎ ‎1.回顾前几课学习课文的方法。‎ ‎2.围绕课文题目提问:‎ 什么是“抢春水”?怎样“抢春水”?为什么要“抢”?‎ ‎3.比较《泼水节》和《抢春水》有什么共同点?‎ 四、课堂练笔。‎ ‎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摘抄笔记。‎ 五、板书设计 桃花溪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第三、四课时(作文指导---春水) ‎ 教学目标: ‎ ‎ 1.认真观察春水,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体现春水的特点。‎ ‎2.能够运用大胆、神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雨、春天的小河的特点。‎ ‎3.能够围绕主题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 认真观察春水,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体现春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 ‎ 能将习作写得有声有色。‎ 课前准备:‎ ‎ 积累描写春水的诗句、词语;‎ ‎ 有关春天的图画、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单元主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第2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春潮)‎ ‎ 2.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等)‎ 二、出示习作要求 1. 春天的小河(小雨……) ‎ 2. 试编关于春天的农谚 3. 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雨是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她象落入凡间的精灵,让我们感受着大自然 的美和神奇。雨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植物也离不开它们。观察、认识雨,能增长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学习描写雨,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容,所以,本节课重点指导“春天的雨”。‎ ‎ 雨、河水变化莫测,怎样观察?怎样描写呢? ‎ 三、指导选择素材 ‎(一)写春雨注意抓三点: ‎ 一是抓特点。雨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而变化,如春雨和秋雨不同,细雨和暴雨各有千秋。再我本次习作时,我们就要注意抓住春天雨的特点去写。‎ 如下面例段: ‎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雨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听不见渐渐的声响,也感不到雨浇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 ‎ 刚才还是碧空万里,烈日当空。突然,地面刮起大风,乌云立即布满了天空.雨点嘀嘀嗒嗒地下起来了。开始是几滴,很快地,雨点成串地落了下来,整个天地白茫茫的,远处的山峦,甚至不太远的树丛、屋宇都看不见了。豆大的雨点落到河里,溅起无数个涟漪。急雨打进窗纱,敲击着玻璃,从窗隙中溅进窗台,流到屋里的地面上。刚才的燥热、烦闷,都被这大风急雨冲散了。 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二是抓变化。雨是变幻莫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要注意捕捉它们的动态和变化。使描写有静有动,真实生动。‎ 三是抓背景。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与其它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有关的景物,作为雨的衬托。这样,内容才会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 (二)学生读丁丁冬冬的话,理解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 ‎ (三)资源库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绵绵,像花针,如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 ‎ 你听!雨掉在屋面上“嘀塔嘀嗒”,就像奏着打击乐。雨下到水塘里“丁丁丁”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地舞蹈…… ‎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 四、构思练写提纲 ‎1.如果要把这些写下来,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简要提示:‎ ‎(1)可以选择春水的一个特点,按时间顺序或者地点的变化来描写。‎ ‎(2)要调动各个感官系统体验春水,可以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甚至去淋一淋雨,感受春雨的美妙,也可以仔细观察下雨时大自然个方面的细微变化。‎ ‎ (3)要是描写春天的小河,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沿着小河观察的顺序写来,小河沿体的各种景致都可以进入你的文章,成为小河之美的一部分。‎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可是,教室的舞台有限,不能让大家一一展示,那么,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眼中的春雨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4)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习作中必须有“我”,比如写春雨,“我”怎样盼雨,怎样观察雨,怎样在雨里玩等。‎ ‎3.引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为习作作铺垫。‎ 提纲:以谈论春天开头,引入春天的雨的描写,略。‎ ‎ 具体描写春天的雨或者春天的小河,详。‎ ‎ 写出自己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河或者春雨带给人们的喜悦、赞美,略。‎ ‎4.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5.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6.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全课总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描写春水,可以是描写小雨,也可以描写小河,但是只要你细细去观察,慢慢去体味,相信你一定会深深体会到春水的宝贵,和美妙神奇。同时一定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就一定会得到更大进步。‎ 六、布置作业。‎ 完成并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 ‎ 抓特点 ‎ 抓变化 ‎ 抓背景 教学反思:‎ ‎ ‎ ‎ ‎ ‎ ‎ ‎ ‎ 第三单元 花 ‎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花”为主题,从写花、种花、、赞花、以花喻人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包括三首古诗、一篇散文诗、和两篇记叙文,记叙文中一篇抒情散文写种花的过程,一篇借花赞人。这些课文都传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体现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本单元课文抒发的情感。‎ 通过课文及语文天地中的“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古诗名句。“初显身手”的练习要求查寻资料,亲身感受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笔下生花”提出了习作写得生动的要求,“有声有色”是习作修改的又一重要标准。‎ 习作应在“阅读”和“初显身手”活动后进行,三篇课文分别对三个题目分别具有借鉴意义。“金钥匙”内容应在阅读习作的基础上用来指导修改习作。‎ 课时安排: 10——13课时 ‎《古诗二首》 两课时 ‎《种一片太阳花》 两课时 ‎ ‎《花之咏》 两课时 ‎《语文天地》(含习作及讲评) 五课时 本单元共: 十一课时 第一课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 ‎ 1.朗读古诗,感受花的美丽,背诵 ‎2. 独立识字,认字4个,写字5个。 3. 初步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中用碟和鸟衬托花之繁茂,《游园不值》中用一只红杏代表满园春色的写法。初步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 ‎1.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中用蝶和鸟衬托花之繁茂,‎ ‎2.《游园不值》中用一只红杏代表满园春色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引题。背诵春天的古诗。‎ 春天到了,这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一直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着春天 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要用最简练的语言继续感受春天。提起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谁能信手拈来,背诵几首春天的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4.质疑解题。江畔:江边 。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 师补充介绍相关背景。‎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蹊xi)‎ ‎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齐读。‎ ‎ (二)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能不能结合你所理解的诗中的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有自己的话说一说。‎ 老师点拨:(时时:不停地。娇:小巧灵活。)‎ ‎  3.‎ 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 感情的朗读、表情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化,体会诗情。新课 标第 一 网   1.读到这,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此处的寻是欣赏的意思。)   2.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四)拓展延伸 ‎ 1.补背《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 2. 春天的景色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如此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画画、吟诗、习作)‎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大诗人杜甫的诗中看到了了花丛中流连翻飞的蝴蝶,听到了黄莺婉转清脆的鸣叫,领略了春天鸟语花香的美景。‎ 四、布置作业 ‎1. 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2. 做练习册部分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 读懂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春日》这首诗就写了在天气晴朗、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泗水河畔的美景。‎ ‎1.齐背《春日》。 2.我们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和花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游园不值》。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屐:木屐,古代一种木制的鞋子,鞋底有横木齿。应:可能、大概。怜:喜爱、怜惜。)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为什么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能看到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 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自己的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9)两首诗都是用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10)教师举例讲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包含的哲理。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三)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2.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抒情。‎ 三、全课总结    我们学得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从出墙的红杏想象满园的花朵,还包含着哲理。《江畔独步寻花》用戏蝶、娇莺侧面描写花的鲜艳芬芳。‎ 四、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 古诗二首 ‎ 《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 ‎ 一大片花 一枝花 ‎ 描写花的鲜艳芬芳 包含着哲理 ‎ 工整对仗 富于想象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其中的段落,体会作者情感。 2.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认字11个,写字7个。‎ ‎3.积累“不遗余力、新陈代谢、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等成语。    ‎ ‎4.练习针对词语,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教学重点: ‎ ‎ 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感受太阳花把有限的精力尽情绽放的品格。品味语言,体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课前准备:‎ ‎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整合语文天地关于花的成语。‎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整合语文天地关于花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那种花?为什么?   (注意让学生说出花的主要特点) 2.过渡: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花,他们都各有各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板书:太阳花),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的确,太阳花是因为特别喜欢阳光而得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指名回答)整合金钥匙内容。   归纳板书: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有一些问题我们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共同解决。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那就请你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标记,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禁(多音字)‎ ‎   圃  嫩  偃  蕾 (易读错)‎ ‎ 燥(躁)  蕾(雷)  锻(缎)  唱(昌) (形近字)‎ ‎ 交流词语:充沛 莫衷一是 偃旗息鼓 慵倦无力 不遗余力 (二) 默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太阳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太阳花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章那几个自然段写太阳花的生长过程 ?(4-7自然段) (2)前面几个自然段写什么?(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 (3)哪几个自然段写太阳花的特点?(8-10自然段)‎ ‎ (4)最后一个自然段些什么?(来年还要种太阳花。)‎ ‎(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练读课文。‎ ‎(五) 整合语文天地学习积累关于花的成语 ‎1.课前搜集关于花的成语。‎ ‎ 奇花异草 百花争艳 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 闭月羞花 朝花夕拾 落花流水 妙笔生花 ‎2.全班交流。‎ ‎3.说说你所理解的关于花的成语的意思。‎ ‎4.练习口头造句。‎ ‎5.读一读,记一记。‎ 三、全课总结 ‎ ‎ ‎ 这是一篇描写美丽的太阳花的记叙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赞美了太阳花的美丽与顽强。全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太阳花的特点描述的方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太阳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种太阳花的原因。 ‎ ‎1.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他们要选择种太阳花呢?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 (2)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板书:色彩美   2.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3.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回答,太阳花很美等。)‎ ‎(二)抓重点词句感受太阳花的美。   1.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4―7自然段) ‎ ‎ (1)在小组中交流画出的句子。 (2)学生回答,哪些句子写出了太阳花的美。 (3)你还能体会到太阳花美在哪里?(板书:经久不衰)   2.谁能读出太阳花的美?(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太阳花开的情景。   3.师生评价朗读情况。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还想读?   4.太阳花生命力顽强而且经久不衰,但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三)感悟太阳花的活力,勃勃的生机。 1.仔细默读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指名回答,读句子,谈感受。 2.思考:为什么要重点写单独的一朵花呢?如果去掉这一段,对课文表情达意会产生什么影响?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朗读第9自然段。 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齐读第9自然段。 5.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总是生机勃勃!那你面对生命如此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老师要布置本节课最艰巨的任务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的感想,看哪一小组动作最快、说得最好、感受最深。开始吧。 6.小组讨论后,指名说。 (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7.小结: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深深打动了老师,是的,太阳花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就像那些奋力进取的人,像那些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像那些惜时如金的人……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但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所以只要好好地把握,就能让生命更精彩。 8.作者看着这太阳花,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还种太阳花) 9.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10.齐读第10、11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 小结: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 2. 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找来《白杨》这篇文章来读读,感受一下白杨树的高洁品格。 3. 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准备习作。‎ 三、全课总结 美丽的太阳花具有美好的品格,我们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可是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会一直延续,我们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 四、布置作业 ‎ ‎  1.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 种一片太阳花 ‎ 灿烂多姿 ‎ 生机勃勃 兴旺发达 生命力强 繁荣昌盛 ‎ 追求光明 课后反思:‎ ‎ ‎ ‎ ‎ ‎ ‎ ‎ ‎ 课题:花之咏 ‎ 教学目标: ‎ ‎1.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孕育、降生、抚养、宣报、聆听” 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 ‎3.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4.体会课文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 教学重点: ‎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整合语文天地,学习仿写。‎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整合语文天地,学习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之咏   2.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确,读通顺。‎ ‎2. 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 结合学生的质疑与错误强调易错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冠(多音字)‎ ‎   湛 徕  啜  聆 孕(易读错)‎ ‎ 增(赠)  桨(浆)  眨(泛)  咏(泳) (形近字)   ‎ ‎4. 全班读词语,交流括号中词语的理解。‎ 天幕 湛蓝 孕育 赠送 聆听 啜泣 ‎ ‎(招徕、琼浆、叹吁、芳香四溢)‎ ‎(通过看上下文注意字的偏旁部首可以基本上懂得词语大致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 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了花的生命,(1-3自然段)写花的生长。(4-6自然段)写花的生活。(7自然段)写花的追求。‎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四)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老师提示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A. 1、2自然段写得是什么 花是怎样降生的?‎ 诗人为什么说花是大自然吐出来的,而且把花比喻为“一颗星星”“大地的女儿”?‎ B.花的理想是什么?‎ 花怎样追求自己的理想?‎ 诗人为什么写花的理想?‎ C.彩冠是什么意思?‎ 彩冠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把花描写成新娘出嫁时的彩冠?‎ ‎(五)整合语文天地,学习仿写 ‎ 1.自读练读。‎ ‎ (太阳花)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白粉一起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2.指名读学习小伙伴冬冬说的话。明确先分写再总写的方法。‎ ‎3.理解冬冬说的话。‎ ‎ 前一句从几个方面描写太阳花,后一句话总体描写。‎ ‎4.启发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 太阳花开花是什么样?‎ 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花的?‎ 作者为什么反复给太阳花的花朵分类?‎ ‎5.看上下文解答问题,小组交流。‎ ‎6.老师提供语境让学生用先分写再总写的方法仿写。‎ ‎ 人头攒动的车站。‎ ‎ 比赛时的看台。‎ 书店里的书。‎ 马路上的车辆。‎ 三、全课总结 ‎ 《花之咏》这篇散文诗,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用花的口吻以第一人称书写了花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 ‎ ‎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学习以花喻人的写法。整合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朱德与兰花》‎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之情,学习以花喻人的写法。整合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朱德与兰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学习新课 ‎(一)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 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4.引导学生理解:‎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3)“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这句话想象大胆奇丽。 (4)“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十分仔细地观察生活。 (5)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5.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整合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朱德与兰花》‎ 这篇课文用兰花比喻伍若兰的品格,以花喻人是人们表达时常用的方法。很多女孩子的名字中有兰、梅、竹、菊,引导学生体会家长为什么用花为孩子取名字。‎ 三、全课总结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四、布置作业 ‎ ‎1.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 花之咏 花的生长 花的生活 真、善、美的化身 花的追求 课后反思:‎ ‎ ‎ ‎ ‎ ‎ ‎ ‎ ‎ ‎ ‎ ‎ ‎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积累有关花的词汇、成语、古诗名句。‎ ‎2.“金钥匙”对提问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完成描写花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 ‎ 学习体会以花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完成描写花的习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春日》,说说自己喜欢的花,评选好方法用美丽的花草装点教室。 ‎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春日》,说说自己喜欢的花,评选好方法用美丽的花草装点教室。‎ 教学过程:‎ ‎ 一、学习古诗《春日》‎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绘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 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9.朗读背诵。‎ 二、畅所欲言 ‎1.布置学生观察哪里有花,找到自己喜欢的花或统一划定范围,集中观察一种或几种花。‎ ‎2.用班内的好事例启发学生任何一朵花哪怕是菜花、野花、小花都是神奇的、了不起的。‎ ‎3.带着想象满怀欣喜地观察。‎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句、日积月累中积累的成语或古诗)‎ 三、初显伸手 ‎ 1.提前准备定时间到公园或大自然中观赏花草。‎ ‎ 2.全班交流自己观察喜欢花草。‎ ‎3.小组交流怎样用花草打扮我们的教室。‎ ‎4.全班评选好办法。‎ ‎5.奖励金点子。‎ ‎6.为笔下生花积累素材。‎ 三、布置作业。‎ ‎ 练习说(给家长说说你喜欢的花,你的好点子。)‎ 四、板书设计 ‎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 花的名字、颜色、样子、特点、喜欢的原因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喜欢的花,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抓住花的特点。‎ ‎2.能够运用大胆、神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花的特点。‎ ‎3.能够围绕主题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 认真观察喜欢的花,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体现花的特点。‎ 教学难点:‎ ‎ 能将习作写得有声有色。‎ 课前准备:‎ ‎ 积累描写花的诗句、词语;‎ ‎ 有关花的图画、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第2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花)‎ 牡丹国色天香,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兰花清新飘逸,不知名的野花也妩媚可爱。花是自然界一道美丽的风景,它为我们带来芬芳,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观察、认识花,能增长我们对植物的了解,学习描写花,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重点指导“喜欢的花”。‎ ‎ 2.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花的美,花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出示习作要求 牡丹国色天香,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兰花清新飘逸,不知名的野花也妩媚可爱。任选一题,写写你喜爱的花吧。‎ ‎1.我喜欢 花。‎ ‎2.鲜花送给 ‎ 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第一个补充你喜欢的花名,第二个则是补充人,送给谁?‎ 本次作文重点还是写事,记叙“我”和花的事,不要仅限于客观地描写花,没有人的活动和感受。‎ 抓住花的特点进行具体生动有序的描绘。‎ ‎ 花应怎样观察?怎样描写呢? ‎ 三、指导选择素材 ‎1.看花(播放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这是什么花?你在哪里见过?喜欢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说花。‎ ‎(1)花的名字 ‎(2)花的特点(抓住花的形状,颜色、味道、)‎ ‎(3)说说为什么喜欢它?从它身上或成长特点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 师借机指导孩子把话说得有条理完整。‎ ‎3.讨论,明确说什么,怎样说。‎ ‎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说得好?为什么?‎ ‎ 引导学生从抓花的特点和说话的条理性来说。‎ 四、构思练写提纲 ‎1.你打算分哪几步来写?重点写什么?‎ 提纲:写出花的名字、特点(形状,颜色、味道)及变化;‎ 写出自己和花之间发生的故事;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写出自己对花的情感(感悟)。‎ ‎ 2.写作注意事项:‎ ‎(一)抓住重点,有详有略。花的特点是重点,详细写。‎ ‎(二)抓住特点,细致描绘。通过看、闻、摸、想,抓住花的形状,颜色、味道、变化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呢?出示书上的两段话。‎ 我们小组种的茑萝开花了,很美丽,既装饰了教室,又帮助遮挡夏天的阳光。‎ 那天我们小组种的茑萝开花了。翠绿的羽毛似的叶子中,闪耀着星星般的小红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向我们眨着眼睛。王琦欢呼起来:“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窗帘!”李新宇说:“比窗帘还好,它不但遮挡阳光还给我们送来了清香。”‎ 对比读一读 ,说说你的感受。‎ 要观察事物的形、色、光、及其变化,还可以倾听、触摸,把感受充分写下来,这样就有声有色了。‎ ‎(三)根据特点,展开联想。联想时,既可以抓住花的外形特点,也可抓住它内在的品质,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资源库 ‎ 啊!好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远远望去,菊花姐妹都像赶集似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拢来。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红的像火,个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阵醉人的秋风吹来,朵朵菊花摆动着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仿佛在迎接贵宾来临。  红菊花围成一簇,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我置身其中,轻轻抚摸,细细观赏。那些红菊花的茎呈墨绿色,微微弯曲,似乎很神气。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数它的花瓣了,在几片手掌形绿叶的衬托下,一丝一丝,弯弯曲曲,美丽极了。那花盘微微低垂更 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低垂着脑袋,泛红了小脸,默默不语。 ‎ ‎ 五、全课总结。‎ ‎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可是,教室的舞台有限,不能让大家一一展示,那么,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眼中的最美的花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 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 六、布置作业 ‎ 完成并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我喜欢 花 ‎1.写出花的名字、特点(形状,颜色、味道)及变化;‎ ‎2.写出自己和花之间发生的故事;‎ ‎3.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课后反思:‎ ‎ ‎ ‎ ‎ ‎ ‎ ‎ ‎ ‎ ‎ ‎ 第四单元 手 ‎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手”为主题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创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桥梁。本单元围绕“手”的主题,从友爱,劳动,科学知识等几个角度选材。包括一首诗歌,一篇记叙文和两篇说明文。‎ 通过语文天地中的“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读一读”等练习,积累相关的词语和成语,练习心理描写。“初显身手”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手的灵巧。理解“心灵手巧”的意思,并积累成语。“笔下生花”鼓励学生去观察感受自己的手,再写一写这双手背后的故事,把对手的描写和记叙结合起来。“金钥匙”指导学生在自读中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 10——11课时 ‎《我们的手》  一课时 ‎《一双手》《手上的皮肤》 各两课时 ‎《语文天地》 一课时 ‎《习作及讲评》 四课时 本单元共计 十课时 课题: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积累有关“手”“指”的成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到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表达的关爱与情谊。‎ 教学重点 :‎ ‎  结合文章,结合生活,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人间美好的感情,生活的幸福、美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 ‎2.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 ‎3.‎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小诗,名字就是《手》 妈妈的手,是温暖的,它向我传递无边的母爱。 爸爸的手是坚强的,它告诉我人生路的坎坷。 老师的手,是有力的,它在我失望时给我鼓励。 朋友的手,是真诚的,他在我无助时给我帮助。 手是情感的表达,没有人可以拒绝一双善意的手。(伸手)‎ ‎4.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手的情感世界,来了解我们的手。‎ ‎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这首小诗篇幅短,生字新词相对较少,可以完全放手,学生在摘录的过程中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指名读,正音 ‎3.摘录笔记 着重积累“传递,跨越,陆地,问候,心灵,彼此,星辰,飞翔”等词语。‎ ‎(二)练习提问 回顾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金钥匙 ‎(预设:是什么?课文描写的我们的手是什么? ‎ ‎ 怎么样?怎样描写生动的?‎ 为什么把我们的手比喻成:电线,桥,船,小鸟?)‎ ‎(三)讨论问题,自读自悟 1.问题一:怎样描写生动?自己读句子,体会。‎ ‎2.问题二:为什么把我们的手比喻成:电线,桥,船,小鸟?‎ ‎(自读,写批注)‎ 第1小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谈阅读感受。‎ 第2小节:结合时事谈一谈。‎ 第3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同学之间的交往谈感受。‎ 第4小节:抓住“快乐”练习提问。‎ ‎(这节写的是什么?我们怎么快乐?我们为什么快乐?)‎ ‎3.交流X|k |B| 1 . c|O |m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整首诗歌把我们的手比喻成了电线、桥、船和小鸟,那它还会是什么?请小组合作,再仿编一段,来表达一下你们的感情。  2.小组展示仿写。评价。‎ ‎3.选择典型集体修改,大家朗读,抄写。‎ ‎4.完善摘录笔记,积累有关“手”“指”的成语。‎ 含有“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手无寸铁 束手无策 指手画脚 一手遮天 ‎ 七手八脚 心狠手辣 不择手段 眼高手低 先下手为强 棋逢对手 爱不释手 鹿死谁手 得心应手 含有“指”的成语:‎ 指鹿为马 指点江山 指桑骂槐 指日可待 千夫所指 颐指气使 屈指可数 ‎ 掐指一算 弹指一挥间 词约指明 发上指冠 了如指掌 首屈一指 十手争指 令人发指 三、全课总结 ‎ 这首诗歌充满想象,意境丰富,我们要边读边想,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在头脑中构造出生动的情节和画面。‎ 四、布置作业 ‎1.充实仿写 ‎2.写生字 板书设计:‎ 是电线——幸福 ‎ 是桥 ——友好 心手相连传递情感 我们的手 是船 ——真诚 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是小鸟——快乐 课后反思:‎ ‎ ‎ ‎ ‎ ‎ ‎ ‎ ‎ 课题:一双手 教学目标:‎ ‎ 1.摘录笔记,学习生字新词。认字7个,写字8 个。‎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3.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练习标画并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运用本单元“金钥匙”所教授的方法,初步学习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 ‎ ‎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质疑梳理问题。‎ 教学重点: ‎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的手指细细长长的,像雨后新出的笋芽尖。‎ 他的手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整个看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她灵巧的手在纱锭间翻动,像春燕在云中飞舞。‎ 她的手结实、有力又温暖,它扶持着我,鼓励着我。‎ 小姑娘 老人 纺织工 妈妈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不理解的词语多读。‎ 字音:岔chà 栽zāi 字形:均( ) 栽( ) 铸( )‎ ‎ 匀( ) 载( ) 涛( )‎ 词语:惺忪 采访 惊讶 栽树 铁铸 丈量 介绍 创建 ‎2..课文中出现的“层积,立方米,迹地林,次生林”指的是什么?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3.学生自主质疑:依照“小金钥匙”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1)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 ‎4.插入金钥匙:怎样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呢?要看上文,看下文。‎ ‎5.各抒己见,重构认识。‎ ‎(二)理解朗读,再现人物情感 ‎ 1..结合学生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  (1)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自主学习:默读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   画出重点词句,作批注。(插入金钥匙:要从全文的整体内容去理解,把心得简要地记在批注笔记中)   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三、全课总结 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 ‎ 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观察爸爸妈妈的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深读体悟,体会人物,总结写法。‎ 教学重点:‎ 深读体悟,体会人物,总结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指认、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鼓励、矫正学生读文。‎ 二、学习新课 ‎(一)自读课文,批注交流 ‎(1)出示上节课的问题:这双手为什么这样?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3)画出重点词句,作批注 ‎(二)交流心得,情感体悟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总结写法,情感收获 ‎1.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3)两个美句(日积月累3题)‎ 在两只手握在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这句话描写“我“的心情,先发问,再写想法)‎ ‎2.小练笔 我心中的“丑与美”(讨论,练习写读后感)‎ 三、全课总结 ‎ ‎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本文赞美了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四、布置作业 ‎ ‎ 1.积累手的动词。  2.写一写上节课后你观察到的手。‎ 板书设计:‎ 初次感知手——半截老松木 ‎ 颜色——木色 一双手 天下第一大手 纹路——深粗 外表丑陋 ‎ 掌面——鼓皮 质朴美好的心灵 ‎ 手指——肥圆 高尚无私的情怀 ‎ 关节——缠线 乐于奉献 ‎ 由衷赞叹 ——一双手,数片林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课题:手上的皮肤 ‎ 教学目标:‎ ‎ 1.写摘录笔记,学习生字新词。认字6个,写字8 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手的情感。   3.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知道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能够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5.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 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前准备:‎ 仔细观察双手;搜集有关手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质疑梳理问题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质疑梳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2.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地认识我们的双手。‎ 二、学习新课 ‎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字音:逐zhú渐 摩擦(cā)粗糙(cāo)褶(zhé)皱 字形:逐:不要加一点 ‎ 损:最后一笔是点 ‎ 痕:病字头 ‎ 摩和磨对比记忆 ‎ 词语:熟悉 摩擦 陌生 粗糙 柔软 细腻 自如 纹路 褶皱 僵硬 ‎ 规律 触觉 敏感 损伤 逐渐 痕迹 ‎ 反义词:陌生---熟悉 粗糙---细腻 自如---僵硬 ‎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读一读。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全课总结 梳理思路,练习提问 ‎ (一)引导梳理,了解结构 ‎1.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引导读2---5自然段,掌握手上皮肤的特点及其用途。‎ ‎3.找出文中用来总写的段落,找出中心句 ‎4.总结结构方式“总—分—总”‎ ‎(二)练习提问 ‎ 1.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2.梳理问题,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留作下节课探讨。‎ ‎(三)重构认知,整理摘录笔记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生字词的记忆 ‎2.写观察日记,把自己对手的感知记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自读自悟,批注交流,了解内容。‎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批注交流,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自读自悟,质疑批注 ‎1.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 ‎2.出示表格,合作学习。‎ 段落 说明对象 特点 用途 说明方法 ‎2‎ ‎3‎ ‎4‎ ‎5‎ ‎3.根据表格内容提问 ‎(二)重点指导小“金钥匙”标要点 ‎ 1.学生把课文读明白,要点理清 ‎2.教师示范,把(1)(2)(3)标在课文中 ‎ 3.学生模仿,第四自然段从三方面说明指纹的特点和作用,用(1)(2)(3)标在自己书上。‎ ‎(三)标要点,写批注,交流 ‎   1.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2.‎ 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四)补充修改摘录笔记 三、全课总结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四、布置作业 ‎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 《手指》。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总起——有趣的地方 ‎ 手上的皮肤——厚度 特点 ‎ 手心——纹路 手上的皮肤 分述 手背—— 褶皱的作用 奇妙(珍爱我们的手)‎ ‎ 指纹——种类 功能 ‎ 指甲——作用 ‎ 总结 用途多 学问多 ‎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语文天地     ‎ 教学目标:‎ ‎ 1.学习摘录笔记。‎ ‎2.实践初显身手,阅读〈〈手指〉〉,体会手指的用途。‎ ‎3.习作。‎ 教学重点:‎ ‎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审题、会分析作文题目。‎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显身手”‎ 教学重点: ‎ 完成“初显身手”‎ 教学过程: ‎ 一、完成“初显身手”‎ ‎1.提前安排观察手的动作,记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会。‎ ‎2.交流你都做了什么游戏?表演给同桌看 ‎3.选择一两个稍微简单一些的活动,引导学生描述,表演者做一个动作,大家讨论怎样描述。‎ ‎4.反复表演,反复描述。‎ 在描述过程中,对听者的要求是:‎ ‎(1)要认真倾听,不打断同学说话 ‎(2)用心记下自己没有听清楚的或没有听懂的部分 ‎(3)准确告诉大家,什么地方没听懂 ‎(4)大家一起帮助发言同学选择恰当的词语修改刚才的描述 ‎5.鼓励学生反复观察。‎ ‎6. 把描述的主要的动词板书出来。‎ ‎(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写出经常使用的不会的字,如:“抻,崴,攥,拧,捋,插”等)‎ 二、学习开卷有益。‎ ‎(一)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学讨论,组织交流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三)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 三、全课总结 ‎ 五个手指各具不同的形态,也各具不同的性格和作用。它犹如每个人一样,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让我们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集体争光。‎ 四、布置作业 ‎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摘抄笔记。‎ ‎ 2.建议读《五指之谜》‎ 板书设计:‎ 形态 手指 性格 团结与合作能够创造奇迹 ‎ 作用 动脑又动手,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手,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体现所写人手的特点。‎ ‎2.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作文。‎ ‎3.通过习作,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认真观察手,把观察所得用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体现所描写的人手的特点。‎ 教学难点:‎ ‎ 能将习作写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教具准备:‎ ‎ 积累描写手的诗句、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第4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手)‎ ‎ 2.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手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劳动者的手虽粗糙,却值得人赞美,知道了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等)‎ 二、出示习作要求 ‎1. 出示习作要求 有的手粗大有力,有的手温暖细腻,有的手稚嫩灵巧……每个人的手都不同。以“……的手”为题写一篇习作。‎ ‎2. 自己读作文要求,画出关键词语。‎ ‎3. 谈自己理解出的题目要求(半命题)‎ 三、指导选择素材 ‎1. 你在生活中观察过谁的手?‎ ‎2. 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可以写哪些人的手?‎ ‎3. 启发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人,回忆有关他的事情,着意观察他的手 ‎(无论选择谁的手,怎样的手,都要立足于感受生活,感受人)‎ 四、构思练写提纲 重点以《一双手》为范例指导。‎ ‎(一)结构安排方面 ‎1. 按采访顺序有条理地写 ‎2. 从手的大小,颜色,形象,形状,皮肤粗细等方面描写。‎ ‎(二)遣词用句方面 ‎1. 比喻句的使用,使描写更生动。‎ 出示对比:‎ a在两双手握到一起的时候,我惊讶了,这手好粗糙呀!‎ b在两双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引导体会:‎ 先发问,再写想法,突出了我的惊讶。‎ 比喻句形象地出了手的特点。‎ ‎2. 举数字描写更能突出人物品质。‎ 出示对比:‎ a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b 这双手种下无数棵树,为林业事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引导体会:‎ 具体的数字,真实地记录了所写的人在了多少棵树,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艰苦努力。‎ ‎ (三)写作方法方面(构思新颖独到,颇具匠心)‎ 文章是一篇采访的文章,却省去了“说”,只抓住了张迎善的一双手,作为特写镜头近距离描写,由此追踪着双手背后的事迹,表现他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任何豪言壮语都不如这双手留给读者的印象深刻。‎ 资源库 ‎1.写手的优美词语 粗糙 光滑 细腻 ‎ ‎4个字的:纤纤玉手 粗糙龟裂,光滑细嫩 ‎ ‎2.写手的优美句子 ‎◆那个学生,一边揉着自己的中指,一边看着陈老师的手,只见那两只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总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我有一双普通的手。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谁都有一双手。工人有一双强壮的手,演员有一双柔软的手—一我奶奶呢,却有一双长满老茧而又闲不住的手。多少个日日夜夜,她那双闲不住的手,为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欢乐,使我们家里经常干干净净,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这双手,多少次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温暖啊 ‎◆我妈妈是个眼科医生,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一双普通的手。这双手不曾于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曾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奇迹,但这双手整天忙碌不停,当人们进入梦乡时,这双手还没停止工作。‎ 五、全课总结 ‎ 强调:描写某某人的手,主要描写它的个性特点,或纤细,或宽厚;或长于保养,或少于修护;或灵巧,或笨拙……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注意“有根有据”的要求,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写,不想当然地编造,写出自己眼中真实的,各种不同的手。‎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文。‎ ‎2.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 ‎ ‎ ‎ ‎ ‎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