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劝学》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劝学(节选)‎ ‎● 教学目标 ‎ ‎1.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 ‎1. 理解某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的使用情况。‎ 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 设计思想 ‎ ‎《劝学》是荀子的名篇,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劝勉学习,因此,讲解本文首先应从论述文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大量使用比喻论证,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本文是学生上高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字词句的串讲也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 ‎● 教学资源 ‎ ‎1.资料辑录。‎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荀子的名言: ‎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天论》‎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劝学》‎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劝学》‎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劝学》‎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不苟》‎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非相》‎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君道》‎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天论》‎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天论》‎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 ‎——《正论》‎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性恶》‎ ‎3.《劝学》(节选)教学PPT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荀子。‎ 听讲 ‎●解题,“劝学”的“劝”,是“劝勉”的意思。‎ 讲解,准确把握题意。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范读课文 轻声跟读,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断句。‎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日参省乎己 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 锲而舍之 蚓无爪牙之利 ‎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首句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概括、发言。‎ 强调阅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提升语文素养。‎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和中心论点。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停止)。‎ 主导学生活动:‎ 研习第一段,请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一人朗读,其余人阅读、思考、标注、发言。‎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主导学生活动:‎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最后总结本段论述重点。‎ 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个别发言。‎ 明确: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 ‎“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輮、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本段论述的是学习的意义(能提高、改变自己)。‎ 词语: 輮(同“煣”)、槁暴、受(经受)、就(靠近)、中(合乎)、知(同“智”,智慧)‎ 主导学生活动:‎ 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一人朗读,其余找出这句话。讨论、作答。‎ ‎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君子“善假于物”的?本段又在围绕什么论述?‎ 学生讨论、作答。‎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本段的论证核心就是学习的作用(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词语:终日而思(表修饰关系)、假(凭借、利用)、水(游泳)、绝(横渡)、生(同“性”)‎ 主导学生活动:‎ ‎ 请学生齐读这两段。‎ 齐读。‎ 注意读音,熟读成诵。‎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另外要求学生背诵所学的两个段落。‎ ‎●板书 ‎ 劝 学(节选) ‎ 荀 子 ‎ 学 学习的意义——能提高、改变自己 不 可 学习的作用——能弥补自身不足 以 已 ‎● 课堂反馈 ‎ ‎1.下列每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关于“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常 课内阅读:‎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为了“劝学”,作者在本文段中采用了直接论证,接着又甩开笔墨,作了一系列喻证。‎ ‎(1)本段的直接论证是(限16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喻证(比喻论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直接论证和喻证(比喻论证)推出了著名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限12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测评 (1-3题预习指导,4-7题选做)‎ ‎1.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 ‎ ‎①木直中 (zhòng)绳 ②虽有(yòu)槁暴(pù) ③不积跬(guǐ) 步 ‎ ‎④锲(qì)而不舍 ⑤金石可镂 (luò) ⑥驽(nú)马十驾 ‎ ‎⑦假舆(yí)马者 ⑧輮(róu)以为轮 ⑨用心躁(cào)也 ‎⑩生(xìng)非异也。‎ A.①②⑥⑧⑩ B. ②③⑤⑥⑧ C.④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⑦⑨‎ ‎2.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 虎威 不假(借助) 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 )之 行将为( 被 )人所并 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 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3.指出加点的多义词的正确义项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 A. 断,断绝 B. 极,非常 C. 横渡,横穿 D. 高超,绝妙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 A. 客舍、房舍 B. 住宿、休息 C. 放弃、不要 D. 施舍 ‎(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A. 金属 B. 黄金 C. 锣 D.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课外阅读:‎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 (2)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3)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 (4)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5)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 (6)君子慎其所立乎!( ) ‎ ‎(7)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 ‎5.根据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 ‎(2)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 ‎ ‎ ‎6.分别概括以上两段的论点。‎ ‎(1) ‎ ‎ (2) ‎ ‎7.请举例分析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C(A.知,同“智”;B.“生”同“性”。D.“有”同“又”,“暴”同“曝”。)‎ ‎2.D(横渡)‎ ‎3.(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2)第一,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第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第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第四,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第五,假舟楫者,非能水,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1)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2)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二、课后测评 ‎1. A.③“跬”读“kuǐ” ④“锲”读“qiè” ⑦“舆”读“yú”⑨“躁”读“zào”‎ ‎2. B.“为之奈何”中“为”意思是“介词,对、向”。‎ ‎3.(1)C (2)C (3) D ‎ ‎4.答案:(1)完整(2)佩带(3)交往(4)像,依照(5)箭靶(6)立身行事(7)浸 ‎5.(1)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也会一起变黑。(2)懈怠疏忽,忘记做人准则(王力《古代汉语》译作:忘记了自身的利害)就会招祸。‎ ‎6.(1)要重视学习环境和交往对象的选择。(2)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 ‎7.(举例略)作用:以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附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作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依照人的德行。肉腐了生蛆,木朽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自身的利害,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自己导致折断,太柔弱的东西自己会导致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把柴同样地放在那里,火总是向比较干的柴烧去;地一样平坦,睡总是流向湿地。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得茂盛了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检查背诵 齐读第一二小节,再由教师点名背诵。‎ ‎●‎ 研习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指定学生朗读第四小节,纠正字音和断句。‎ 轻声跟读,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断句。‎ ‎ ‎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 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 讨论、概括、发言。‎ 明确:本段主要谈学习的方法、态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词语:焉(于之)、用(因为)、一(专一)‎ 句式: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 主导学生活动:‎ 齐读全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齐读、思考、概括,回答。‎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概括,回答。‎ 明确:①比喻说理,形象透彻;②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③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 主导学生活动:‎ 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思考、概括,回答。‎ ‎ 明确: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 主导学生活动:‎ ‎ 请学生齐读全文。‎ 齐读。‎ 注意读音,熟读成诵。‎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 劝 学(节选) ‎ 荀 子 ‎ 学 学习的意义——能提高、改变自己 不 可 学习的作用——能弥补自身不足 以 已 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 课堂反馈 ‎ ‎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好,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吾尝跂而望矣(  )‎ ‎(3)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课内阅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雨兴焉  译:风雨就会兴起。‎ B.积善成德  译:积累善心,养成良好的品德。‎ C.而神明自得 译:于是精神得到提升。‎ D.圣心备焉  译: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用三个成语总结本段段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测评 (1-2题预习指导,3-5题选做)‎ ‎1. 从下列四句中,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2.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课外阅读 夫骥一日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1)?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2),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3),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4),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5);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6),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7),其出人不远矣(8)。 ‎ ‎(选自《荀子•修身》) ‎ ‎【注释】 ‎ ‎ (1)意:同“抑”,选择连词,还是。(2)坚白:指石头的坚硬和白色两种属性。有厚无厚:惠施提出的哲学命题。他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平面从厚(体积)来说是无,但面积仍可大至千里。(3)倚魁:通“奇傀(归)”,奇怪。(4)跬步:见1.6注(1)。(5)崇:通“终”。(6)县:同“悬”。 (7)多暇日:指懒惰而不做事。(8)人:《集解》作“入”。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到达 B. 意亦有所止之与  意:通“抑”,抑或 C. 厌其源    厌:厌恶 D. 其出人不远矣  出:超出 ‎4.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荀子“有目标、有作为”观点的一组是( )‎ ‎①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 ②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 ‎③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 ‎ ‎⑤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⑥事虽小,不为不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在选文的开头以“良马 ”、“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地,才能把事情做好。‎ B.荀子认为没有行为目的去走没有终点的路,只能骨折筋断,终身不可以相及;如果有目的,那么潜力虽远,也只是早晚先后的问题,必定能走到目的地 C.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因为并不精察,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就停下来;倚魁之行,因为不难做,所以君子就停下来不去做。‎ D.荀子认为道路虽然很近,如果不走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然很小,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取得成功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 B “利足”的意思是“走得快”。‎ ‎2. (1)每天(2)提起脚后跟(3)游泳(4)兼词,于之(5)没有用来……的(办法)(6)精神、智慧 ‎3.C(A.兼词未译出,应加上“从这里”;B.应是“积累善行”; D.“圣”非专指)‎ ‎4.①专心致志 ②积少成多 ③锲而不舍 ‎ 二、课后测评 ‎1. B(A、C、D都是定语后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 ‎2. ①c②b③f④d⑤f⑥a ‎3. C。 C项中的“厌”,古今异义,结合语境,它应该是动词,作为“源”的施动者。应该翻译为“堵塞”。‎ ‎4. D。①句是说想要走完无穷之路,追逐没有终点的所在;⑤是说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六骥也到达不了远处。这两句所表述的与题干的观点并没有关系。只有D处不含两项,所以是正确的。‎ ‎5. C.“非不察也”,是指“不能说不精察”,而不是“并不精察”;“非不难矣”是指“不是不难做”,而不是“不难做”;“止之也”是指“君子有自己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停下来”。所以选“C”。‎ 附参考译文:‎ 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但如果要去走尽没有穷尽的路途、赶那无限的行程,那么劣马就是跑断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是不可能赶上骏马的。所以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远,也不过是有的走得慢一点、有的跑得快一点、有的先到一些、有的后到一些,为什么不能达到这个终点呢?不知道那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是要穷尽那无穷的东西、追求那无限的目标 ‎ ‎ 呢?还是也有个止境呢?那些对“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分析,不是不明察,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出奇怪异的行为,做起来不是不难,但是君子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学者们说:“我迟缓落后了,在他们停下来等我时,我赶上去靠近他们,那也就不过是或迟缓一些、或迅速一些、或冒前一些、或落后一些,为什么不能同样到达目的地呢?”所以一步二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可以被搞干;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至于各人的资质,即使相距遥远,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悬殊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 PPT (见附件)‎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