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复习氯气的制取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②通过微型实验制取氯气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
③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②学会规范性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对环境危害小,节约实验试剂用量的微型实验。
二、教学过程设计:
【 设问 】
这套仪器装置有何优缺点?
(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
优点:
1、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俱全。考虑全面。
2、便于观察现象。
缺点:
1、比较繁琐。携带不方便。
2、衔接处太多,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设问 】
氯气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可以分别用什么实验进行验证?
(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
1、氯气可以和金属反应。
将金属加热或点燃后插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
4
2、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可分别用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
3、氯气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可将氯气通入碱的溶液,再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将氯气通入Fe2+溶液中,再用KSCN检验Fe3+。
5、氯气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Br2和I2。
将氯气通入NaBr和KI溶液中,再加入CCl4观察颜色。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设问 】
我们已经比较全面的归纳了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验证方法,但上述实验都比较繁琐,是否可以设计一套较为简便的实验装置?
思考,分析,讨论。引起学习兴趣。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
2、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
【 介绍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氯气制备和性质检验方法。
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 课件投影 】
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原理。
制取方法原理: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 设问 】
请用氧化还原的方法分析该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
理解制取方法原理。
用氧化还原的方法分析:
4
1、讲解氯气制取方法原理。
2、巩固复习氧化还原知识。
【 课件投影 】
氯气性质实验原理:
①Cl2与KBr溶液反应:
Cl2+2KBr=2KCl+Br2
产生Br2,溶液将变黄。
②Cl2与KI(含淀粉)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产生I2,遇到淀粉显蓝。
③Cl2与NaOH(含酚酞)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溶液碱性减弱,酚酞将褪色。
④Cl2与FeSO4(含KSCN)溶液反应:
Cl2+2Fe2+=2Fe3++2Cl-
Fe3+遇KSCN显红色。
复习、巩固。
理解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梳理反应原理。
【 阅读课本 】
阅读课本上“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阅读课本。
强调实验规范操作
【 学生实验 】
亲自动手按要求完成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设问 】
4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表面皿内有黄绿色气体生成,KBr溶液变成浅黄色,KI(含淀粉)溶液变成蓝色,NaOH(含酚酞)溶液红色褪去,FeSO4(含KSCN)溶液变成红色。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3、实验反思:
实验活动课作为一类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在学习(复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日常物品及部分实验仪器自行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或步骤,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附大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