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年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8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华县河东镇黎塘小学 ‎ 备 课 本 班 别: 四 年 级 ‎ 科 目: 数 学 ‎ 任课教师: ‎ ‎2017年-2018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 39 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 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 ‎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3‎ 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 ‎8‎ ‎4-5‎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6-9‎ 小数乘法 ‎8‎ ‎10‎ 期中考试 ‎11‎ 观察物体 ‎4‎ ‎12-15‎ 认识方程 ‎16-17‎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6‎ ‎18‎ 总复习 ‎2‎ ‎19‎ 期末考试 ‎7‎ ‎ ‎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内容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 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 “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数。‎ 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2、 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56厘米=0.56米 1米56厘米=1.56米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在计算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课本上的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5、试一试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课后反思:‎ 比大小 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 分之几。‎ ‎2.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或 。‎ ‎3.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示 。‎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0.69○ 0.8‎ ‎2.谁跳的远?‎ ‎(1)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 3.13 )>(3.08 )>( 2.97 )‎ ‎(2)出示数线直观图,在图上标出他们跳的距离。‎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 部分相同,就从 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 )。‎ ‎(2)在0.25和0.5之间:( ),( ),( )。‎ ‎(3)在0和0.1之间:( ),( ),( )。‎ 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买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 3.66-1.25=‎ ‎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 三、当堂训练课本1、2题 四、作业布置:‎ ‎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比身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 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 (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 (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 竖式计算: ‎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5、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计算题,并交流。‎ 三、当堂训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 学 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1、 列式计算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8.65+0.40= (分) 9.43-9.05= (分)‎ 综合算式:9.43-(8.65+0.40)‎ ‎4、讨论算法。‎ 三、当堂训练 四、学习体会。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 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二、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一: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专题训练二: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专题训练四: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专题训练五: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内容分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 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纸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种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两种图形,初步知道这两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2、让学生在折、拼、剪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积累对数学的学习经验,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常见图形的直观认识,巩固对图形特点的理解。‎ 图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法:主动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 ‎(二)合作学习: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说一说。‎ ‎(1)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 ‎(2)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3)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 四、点拨升华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完成学案的练习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2、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 法:主动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3中的图1。‎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问题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2、从情境图入手。这是什么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三角形一样 吗?‎ ‎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二)说一说、认一认 ‎1、认识笑笑的分法。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 钝角的三角形,是 钝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完成检测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进行找一找、填一填。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 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过的这个结论完成以下两题。‎ ‎1、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黑板绘制示意图)‎ 清泉村 邮局 杏云村 同学们再生活中都喜欢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经验中得知: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完成(附实验报告单):‎ 第一边 长度cm 第二边 长度cm 第三边 长度cm 能否围成 三角形 比较三 边关 系 第一边 长度cm 第二边 长度cm 第三边 长度cm 能否围成 三角形 比较三 边关 系 ‎3‎ ‎5‎ ‎6‎ ‎3+4○5 4+5○3 3+5○4‎ ‎3‎ ‎4‎ ‎6‎ ‎3‎ ‎3‎ ‎6‎ ‎3‎ ‎2‎ ‎6‎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小棒下面画“√”。(A档)‎ ‎(1)3㎝、4㎝、6㎝ ( )‎ ‎(2)1㎝、2㎝、3㎝ ( )‎ ‎(3)5㎝、7㎝、11㎝ ( )‎ 重点让后进生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5根小棒中任选3根,试试哪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3㎝、3㎝、3㎝、‎ ‎4㎝、6㎝ 对知识的一个提升,让学生脱离摆一摆的操作,能直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3、摆一摆,填一填。书第31页。‎ 可让学生先进行假设,然后计算尝试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四、点拨升华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几厘米?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填一填: 结论:‎ 四边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主动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 ‎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 )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 )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完成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2、总结做一些题的规律及方法,认识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及边各自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图结合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预习检查 针对本单元作业中的一些易做错的题目进行检查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为了更好让同学们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老师设计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四、点拨升华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画一个梯形,在画一条线段将这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二剩下的题目。‎ 课后反思: ‎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等知识跌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知识。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明确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 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 ‎……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 )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 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两个这样的数。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6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分之一 ‎3、P37页第4、7题 ‎(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卷)的批发价是28.5元,一卷的零售价是3.00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第3、5、6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街心广场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 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1、下面的数与0.659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P38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 街心广场长 30米,宽20米; 花坛长3米 、宽2米; 地砖长0.3米、宽0.2米.‎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 )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 )位小数,就在积中从( )向(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 0.2‎ ‎0 . 0 6‎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 ,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 0.7×0.9积是( )位小数。‎ ‎(2) 0.38×0.26积是( )位小数。‎ ‎(3) 23. 8×0.6积是( )位小数。‎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9页“练一练”2、4、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包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 ‎2.8‎ ‎×0.8‎ ‎2 .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2、1.3 6×0.8=1088 0.78 × 0.04=312‎ ‎3、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41页第1、3、4、6题,在组内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41页“练一练”的第2、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蚕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 教 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第43页的第1、2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43页的第3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43页“练一练”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手拉手 教学目标: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 ×19 3.6×4×2.5 3.6×(4×2.5)‎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当堂训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45页第2、3、4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45页“练一练”的第1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小组合作、练习法 学 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1题、2题、4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3、5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归纳总结法 学 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 (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 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内容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或5个以上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范围的变化;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天安门广场。‎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一组照片或画图,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 ‎2、在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1、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发现学生空间观念 ‎2、在重视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 ‎2、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 法:引导、观察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板书看一看。并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 观察课本53页情境图,说说这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 淘气和笑笑从正面分别看到了什么?什么看不到?‎ ‎2.观察课本53页“练一练”情境图,用直线连上他们分别看到的情景。‎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点拨升华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 六、当堂训练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我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_________;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___________,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说一说。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小红站在A处看到一颗松树,又向前走到B处看这颗松树,她在A处比在B处看到的松树_______(大或小)。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完成练一练4、5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我说你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 法:观察、发现法 学 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5页笑笑的指令分别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组交流你们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56页第2图。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七、知识拓展 ‎2、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搭一搭 教学目标: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从给出的正面图形上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教 法:观察、发现法 学 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7页所给出淘气分别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码?‎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当堂训练 ‎1、笑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课本57页,请你动手搭一搭。‎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教师集体订正。‎ 四、点拨升华 同一图形的立体摆放形式可能有多种。‎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八、作业布置:作业本写练一练2、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内容分析:‎ ‎ 本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开始,因此,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教材十分注意和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青蛙儿歌"情境是直接用字母表示数;"母子年龄关系"情境和"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情境不仅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数,同时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通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多个活动,力图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从而达到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 ‎1.《认识方程》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表抽象概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5、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 ‎6、 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材重难点、关键:‎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找等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 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预习课本P61,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通过儿歌学习字母表示数。‎ ‎1、自学教材61页的内容。我发现字母可以表示(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a×3通常写作:( )或( )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二、情景导入 , 呈现目标,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同桌交流预习题。‎ ‎2、组内交流,找出疑难问题 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完成61页问题 探究任务一:字母表示儿歌 ( )只青蛙( )张嘴( ‎ ‎ )只眼睛( )条腿 探究任务二:填空 n只手有( )个手指头,再一次出现哈雷彗星是公元( )年 探究任务三: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根据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完成下列表格。‎ 运算定律 文字 字母 简 写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探究任务四: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文字 字母 简 写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 正方形面积 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师生交流 四、点拨升华: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出错地方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当堂练习:(学生独立做,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达标检测 ‎(一)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15减去b的差。‎ ‎2.8除a的商。‎ ‎3.b 除以15的商。‎ ‎(二).一根铁丝长a米,用去b米,还剩多少米?‎ ‎(三)、写出含有字母算式的意义。‎ 苹果每千克a元,梨每千克b元,各买m千克。(a >b)‎ ‎(1)am表示( )。(2)bm表示( )。(3)(a+b)m表示( )。‎ ‎(4)(a-b)m表示( )。‎ ‎(四)完成62页练一练1、2题,并交流。‎ 七、拓展提高 ‎1公顷地施肥a千克,5公顷地施肥多少千克?当a﹦45千克时,施肥量是多少千克?(先独立做,之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可以通过姚明与妹妹的身高学会解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 ‎2、会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和解决含有两未知的数学问。‎ 教 法:发现法、尝试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姚明的身高,算一算这姊妹两个的身高。板书课题:等量关系 看图认识什么是等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两跟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这句话中隐含了什么?‎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这句话中隐藏了什么?‎ ‎3、这题的等量关系是:‎ 活动二:画线段图列方程 ‎1、你会根据他们的对话画出线段图吗?‎ ‎2、根据线段图列方程并解答。‎ ‎3、你可以根据其他的条件找出别的等量关系吗?试试看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评价病可以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练一练第2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甲乙两人共写了200个大字,其中甲写的是乙的4倍,求甲乙两人各写了多少个大字?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建立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等号两边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教 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法。‎ 学 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天平(8个)、小黑板 。‎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两个小朋友的重量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对,这就是平衡,今天我们就用到一种称量的工具——天平,天平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托盘就会平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组的天平。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交流自学情况 ‎(一)读课本66页,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各题。‎ ‎1、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是( ),右边的托盘是( ),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了,那么两边( )我可以用这样说( )+( )=( ),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是( )‎ ‎2、4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00克,我可以这样说( )×( )=( ),用y表示每盒种子的质量,那么( )‎ ‎3、一个装有2000毫升水的铝壶可以倒满2个热水瓶和1个水杯,我可以这样说( )+( )=( )用z表示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 )‎ ‎(二)、小组展示成果,‎ 探究目标一:方程的意义 上面的等式的共同点( ),什么叫做方程?‎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的1.5倍除以1.2,商是0.25.‎ ‎(2)从30里减x的2倍,差是14.‎ ‎(3)50减去5的差,再加上4个x,结果是61.‎ ‎(4 )x个2与x的5倍的和等于x的一半.‎ ‎2、完成89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开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设计: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解方程(一)(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教学难点: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 法:发现法、尝试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天平1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用等式的这个性质来解决有关方程的问题,求出我们的未知数,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利用规律、尝试应用 ‎1、认真观察情境图。‎ ‎2、根据图中数据信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小组展示成果。‎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评价病可以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 1题。‎ ‎2、完成练一练2、3题,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李明从家到学校525米,他走了15分钟,求李明的速度是多少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解ax±b=c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理解和解决含有未知数的数学问题 教 法: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尝试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在信息呈现时,教师用课件呈现主题图,让学生在两人的对话中,主动地获得信息和发现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利用猜数游戏引出的等量关系。‎ 看书上面的图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两人的对话中有一个等量关系,你能找出来吗?‎ ‎2、把这个等量关系写出来并列方程。(注意书写的格式)‎ 活动二:解方程 方程的两边分别是什么 我可以这样解方程,第一步 我是用到了 第二步 我是用到了 具体的格式是:‎ 我可以检验我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1.、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评价病可以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做总结发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温馨提示: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把笑笑心中的数设一个未知数x,在根据未知数和80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1、解方程。‎ ‎3X+5=20 4X-1.2=2.4‎ ‎5.8-2X=4.2 2.1+5X=7.8‎ ‎2、完成练一练1、2、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做了多少件连衣裙?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2、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 法: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尝试法。‎ 学 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情景引入课题。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学生自学练习五第一题至第六题。 组内交流订正。‎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分小组进行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 做第2题时先把结果填在书上,再说出填写的理由。‎ 第3题先理解每个小题等号右面的数就是计算器上的“读数”,建立等式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 第4题。独立完成,‎ 第5题、第6题。独立解答后,说出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1、做题时要注意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 ‎2、解含有两个未知的应用题,关键进找出倍数,设一个量为X,则另一个量为a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拓展提高 完成配套练习册思维拓展。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数学好玩 密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案,使学生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初步探索密铺的特点,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 教学难点:发现可密铺图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受密铺。 ‎1.谈话激趣,谈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 情境引入,感受数学的美。‎ 出示含有密铺图形的小路、厨房、客厅、水立方的图片。‎ 问:看完这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3.通过观察图片,感知铺砖时要“无空隙、不重叠””‎ 问:通过观察看到了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拼摆时有怎样的特点?‎ ‎4.揭示密铺的含义。‎ 象这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种铺法在数学上就称为“密铺”, 又叫平面图形的镶嵌。‎ 追问:你是怎么理解密铺呢?‎ 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一)单独密铺 看来密铺离不开平面图形,我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呢?在这些图形中有谁可以进行单独密铺?‎ ‎1.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 预设:(1)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单独密铺。‎ ‎(2)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不确定。‎ ‎(3)圆形不能单独密铺。‎ 追问:你认为长、正方形能进行单独密铺,你能举个例子吗?‎ ‎2.验证平行四边形 手举平行四边形问:它能进行单独密铺?‎ 预设: (1)有的学生产生疑问,不能确定能还是不能。‎ ‎(2)有的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认为能进行单独密铺。‎ 动手验证,指名到实物投影处展示说明。‎ ‎3.验证: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形 ‎(1)开展小组合作验证;‎ 要求:1.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 ‎2.有的图形能不能不拼摆就能判断能进行单独密铺?‎ ‎3.看哪一组最先发现结论。‎ ‎(2)班级汇报 问:哪些图形能进行单独密铺,哪些不要能?哪一小组进行汇报?‎ 指名汇报,得到答案:三角形、梯形、正六边形能单独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单独密铺。‎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结论的?‎ 预设:1.通过拼摆获得答案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能密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能密铺,所以三角形和梯形也能密铺 ‎(二)组合密铺 正五边形、圆不能够单独密铺,那是不是正五边形在密铺中就没用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引入两种图形的密铺)‎ 指名展示铺成的正五边形图案,观察有什么发现?‎ 得到新发现:象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 欣赏生活中布规则图形的密铺。‎ 三、总结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呢?‎ 是的,密铺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它还是一门学问,在美丽的密铺背后,还有太多的数学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奥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搜集有关奥运的数学信息,并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奥运会上的“射击项目”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同学们,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奥运的赛场上徐徐升起,当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做课本第79页的“田径项目”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想一想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3、小组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完成80页“跳水”“射击”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六、知识拓展 下面是校达标运动会上50米短跑男生成绩记录表。‎ 姓名 李明 胡军 郑浩 王乐乐 陆兵 成绩(秒) 9.23 8.98 9.01 9.11 9.05‎ ‎(1)、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赛一下,并记录下来。‎ 七、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 法:启发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 扫地 擦桌子 烧开水 时间 ‎8分钟 ‎2分钟 ‎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四、当堂训练 ‎1、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 同时完成 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 洗水壶 → 接水 → 烧水 → 沏茶 同↓ 洗茶杯 时 找茶叶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另一部分是求平均数。‎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3、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生日 学习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 法:练习法、启发法 学 法:练习法,调查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 ‎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出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 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1.调查、记录 ‎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课后反思:‎ 栽蒜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重点:‎ ‎1、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时。‎ 教学难点: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阳光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 ‎2、观察数据,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找到了吗?那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好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师:有些小组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让我们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组赶快加油。我们在等着你们,加油啊!‎ ‎3、汇报 现在大家都完成了,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统计的情况呢?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吗?‎ 指名说一说。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种的蒜苗长的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三、引出统计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空白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那正好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你们提前准备了一张统计图,现在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了解一下这张统计图。学生认真观察,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通过你们刚才初步了解这张统计图,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设计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学的统计形式,无法完整的统计出他们蒜苗成长的记录。‎ ‎2、小组讨论,寻找解决策略 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难题,那我们就在小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决?‎ 小组讨论,商量对策。让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小组商量的方法,教师简单评价。‎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 刚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还要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也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也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小组商量一下,哪种办法适合你们小组,你们就选择哪种办法来解决,好吗?那开始绘制这张统计图。‎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利用统计表和方格图,制作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组活动,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师:行动快的小组现在已经在心里为你们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经完成的小组可以再看看你们的统计图。考虑一下一会介绍的时候怎么说?‎ ‎4、介绍小组绘制的统计图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情况告诉我们?‎ 重点请学生说说是怎么解决格子不够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想出如果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条形上标出数据。‎ 师:如果有哪个小组也遇到了格子画不满或者突出一点的情况,那就按照你们自己找的好办法,把你们小组的统计图稍微修改一下。‎ 组内修改,教师巡视。‎ ‎5小结,说一说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直观,形象)‎ 四、练习读图,获取有用信息 五、小结 六、小调查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七、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关键:学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出示表格)‎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111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进行新课 ‎1、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线上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条线是逐渐上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代表着蒜苗的生长趋势,蒜苗从第6天到第12天生长速度很快,过了12天长得慢了。并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⑴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⑵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面来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讲解画图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谁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读给大家听听?‎ 能不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呢?打开数学书111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先向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请你看图说一说,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2)估计小玲第八天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栽的蒜苗在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呢?(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会画折线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看屏幕:调查庄河地区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说明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点——数量 线——趋势 教学反思:‎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 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13、8、13、13、8、8、14、8、11、‎ ‎5、14、14、8、8、13、8、5、21‎ ‎14、13、5、8、5、8、14、8、13、‎ ‎8、13、8、8、14、8、8、14、14、‎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6.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 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预设:‎ 生1:颁给平均分最多的那个班。‎ 生2:不公平,要算一算两个班的平均分,再比较。‎ 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 (5分钟)‎ ‎1.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总复习 数与代数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 ‎2.复习数位顺序表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 ‎5.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计算及验算时的注意事项。‎ 例如:‎ a) 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b)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c)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为什么要把除数化成整数?‎ d) 怎样判断游戏是公平的?‎ 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近似数(积、商)‎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运算律)‎ ‎6.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 ‎(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7.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提问: ‎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教后反思:‎ 图形与几何 复习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活动四: ‎ 观察物体:位置不同观察物体的范围、大小不同:‎ ‎(近大远小)‎ 位置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拍摄地点与图片的对应关系)‎ 游戏公平:判断游戏是否公平:游戏公平性与等可能性的关系。‎ 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后反思:‎ 图形与几何 复习内容:‎ 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边、角的特性。‎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定义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性。‎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一个梯形,一把剪刀。‎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过程:‎ 一、导入开课。‎ 通过在梯形上剪掉一个三角形,只剪一刀,看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引出“四边形、三角形”的名称(有剩下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 将这些剩余下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分组进行整理 ‎(1)请任选一个内容,先想一想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新 课 标第 一 网 ‎(2)小组内确定好方法后,再进行整理复习,小组长做好记录。‎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4、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按角分:‎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小组补充:‎ 三角形——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哪种三角形?(看角)(看边)‎ ‎(2)不管哪种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最多几个直角?最多几个钝角?为什么?‎ 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引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重点让学生和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对于这个小组的整理,大家有问题要问或者还有补充吗?‎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再拿一个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6、即时练习。‎ ‎(1)我会选。‎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②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600 B. 1800 C. 800‎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0,顶角是( )‎ A.600 B. 1800 C. 800‎ ‎④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⑤以下哪一组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 A. 4dm 3dm 5dm B. 8cm 2.5cm 3cm C. 6m 2m 4m ‎(2)我会分!(先在书上做,再讲评)‎ 课件出示:7个三角形,分别属于哪一类?‎ 动画制作分类效果。‎ 填一填。‎ 从下面小棒中,挑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可( )、( )、( )。‎ ‎1.5cm 1.5cm 3.5cm 4cm 2cm 2cm 3.5cm 4cm 教后反思:‎ 数与代数 复习内容:‎ 北师大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强化,使学生能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能运用方程的概念辨析方程.‎ ‎3、能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简单的方程。‎ ‎4、能根据加减法、乘除法部分之间的关系灵活解方程。并弄清“求方程未知数所表示的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复习重点: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复习难点:解方程的过程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过程:‎ 一、听一听,按要求写式子。(复习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四年级有X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5人,三年级有(ⅹ-15)人。‎ ‎2、长方形的长30米,宽ⅹ米,面积是600㎡。(30X=600)‎ ‎3、50减去5,再加4ⅹ,得61。(50-5+4X=61)‎ ‎4、16盒牛奶共花了y元,平均每盒牛奶(y÷16)元。‎ ‎5、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ⅹ人。(ⅹ-5+8=15)‎ ‎6、X的6倍减去2X等于64。(6ⅹ-2X=64)‎ 比较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相同点是:都含有未知数。‎ 一类: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另一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揭题板书)‎ 过渡:现在老师这样说请你判断: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 二、辨析方程(运用概念进行辨析,加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你能举一个例子证明等式不是方程吗?3+10=13(虽是等式,但无未知数。)老师这有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它是方程吗?ⅹ+15>30(虽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三、解方程(强调解方程要验算)‎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 归纳提炼:像第三个、第四个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先将方程里的数进行运算,使它变成简单的方程再解。‎ 四、列方程解答: ‎ 王老师买了一个足球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470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80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五、你知道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吗?‎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会列方程解方程 ‎3、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4、 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5、 解了方程要验算。‎ ‎6、 用数学解方程要写“解”和“设”‎ 教后反思:‎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