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体会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多好啊”表达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回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灯光”的照片课件(璀璨的、多彩的、奇异的、霓虹灯的等各种灯光),同类作品《七根火柴》《草地夜行》等,歌曲《红星歌》。 2.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百姓的生活,阅读为了理想而奋斗的革命先烈们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从而引出课文。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板书课题:灯光。 2.学生读题,个性填空:()的灯光。说说填空的理由。 3.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引入课文,既调动了学生积累的资源储备,又奠定了本课以情感陶冶情感的教学基调。从解题切入课文,既易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4.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判断下面划线的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膝头(qī)短暂(zàn)茂密(mòu) 沙柳丛(cóng)烟卷(juàn)歼灭(jiān) (2)在括号里填上一组反义词。 ①沙土集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迎来了()。 ②正是隆冬时节,室外非常(),室内却()如春。 ③张群走出(黑)的地窖,来到()的地面。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更需要多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后要检查。 二、瞻仰英雄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想想:你读完课文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那句话。(多好啊!)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四幅画,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同桌两人合作,给四幅画配上简要的说明。 (1)“华灯齐放图”: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心头感到光明,温暖。“多好啊!” (2)“灯下读书图”:郝副营长注视着破书上的“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自言自语:“多好啊!” (3)“憧憬光明图”:郝副营长点燃了烟,憧憬着:“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彩灯辉映图”: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设计意图】文本的阅读,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其有整体的把握。尤其是这种略读课文,要让学生第一时间去直面文本。给四幅画配说明文字需要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既促使学生对文本理出结构层次。又巧妙地引出重点句的教学。 三、触摸英雄 1.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郝副营长的话不多,只有两句,可这两句话却让作者在事隔多年之后仍然心中感慨。 2.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引导从深入学习部分词句人手,更真切地感受英雄的理想。 “多好啊!”郝副营长是因为什么有感而发?然后引导学生读: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①指名读这段话,请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郝副营长。 ②引导学生由“一本破旧的书”想到郝副营长不只一次在看、在想,每次任务前都像今天这样注视、深思。 ③引导学生想象,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沉思着什么。(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3.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感悟郝副营长的话。 (1)采用对话朗读的方式(教师扮记者,学生扮郝副营长): “听说一按电钮……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2)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3)学生齐读这段话。 对比前后两句郝副营长说的话,你又有什么体会?(让孩子在灯光底下学习,成了郝副营长心中挥之不去的愿望,是他奋勇战斗的强劲动力,是自己为之实践的理想。板书:一点灯光) 郝副营长的想法很简单,却是多么美好,真挚! (4)指名学生补充完整,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句子)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理解“憧憬”。板书:一段憧憬) 4.战争就要打响了,郝副营长就要指挥突击连出发了,他会留下什么话呢?请学生为英雄写“我临行前的话”。 指名读自己为英雄写的话。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学生在真切地理解人物时,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生来说,每个文本都是一种开放性的,都是一种吁求,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抓住“多好啊”这句中心语,辐射学习郝副营长的神情、动作,补充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便成为立体的了。学生通过自读文本,不仅可以跨越时代的鸿沟和隔阂去理解人物,还可以对他做出创造性的解释。 三、描绘英雄 1.默读课文8—11自然段,请你为大家描述一幅久久不能忘的画面。 如果说,前面部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灯光,那么这部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 (郝副营长点书;火光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一星火光。) (读好“一闪,又一闪”,板书:一星火光) 文章没有写郝副营长说了什么,也不可能写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 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的后续部队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怎么办呢?郝副营长想:_____________。 突击队队员知道郝副营长要烧书为部队指路,对他说:“郝副营长,烧书的亮光会被敌人发现,多危险哪!”郝副营长说:_____________。 师:郝副营长也许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觉得为了孩子,为了新中国——我豁出去啦!(板书:一个壮举) 【设计意图】在与文本深入对话后,安排层层递进的师生对话,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把学生带人“情境场”——语言情境、作者及学生的文化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沉浸于这一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通过语言运用,宣泄情感,促进认知发展。 四、怀念英雄 1.学习写法: (1)课题是《灯光》,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2)除了“灯光”是回忆的一条线索外,还有什么也是回忆的线索?(“多好啊!”) (3)这样看来,这篇课文如果要分段的话,该怎么分呢?回忆性的文章该怎么写?(围绕线索:现实——回忆——现实。) (4)其实,作者写这篇文章,构思是很巧妙的。譬如,安排回忆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它的深意,你能看出来吗? (地点:天安门广场,伟大、庄严。时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无尽的哀思。) 2.怀念英雄: 请学生读1、2自然段和最后的自然段,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开头“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与结尾“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前后照应。) (板书:一位英雄,一生怀念) 让学生联系自己现在的学习条件,说说自己对郝副营长的怀念。 3.文本拓展: 读读其他同类型文章——《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体会像郝副营长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都心怀崇高理想而活得伟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超越文本,迁移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板书结语 一点灯光,一段憧憬。一星火光,一个壮举。一位英雄,一生怀念!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灯光》”,一起来闯关吧! 七、课后作业 1.习作提纲填空:有一件东西会引起我的回忆,这件东西是()。我回忆的这件事发生在(),事情的主要经过是()。 2.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结构形式、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从而将其积累、迁移运用到阅读类似的文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