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ID:88913

大小:8.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6页例2及做一做。  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乘除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乘、除法知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乘、除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讨论、概括等活动,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六)实施资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请你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和除法。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结合实际问题,说说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加、减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加、减法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加、减法,我们之前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认识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  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汇报算式: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追问:3、4、12分别表示什么?  ②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概括乘法的意义  看到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为什么?  对比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因数×因数=积  ③除法的意义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你能结合这个情境把它改编成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吗?同桌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思考问题:  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作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小组活动,探究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你有什么发现?  ①组织小组讨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结合算式验证发现。  教师整理总结: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练习: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并说说为什么。  504÷14=504÷36=  ②关于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就这样结束了吗?你还有疑问吗?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结合算式30÷4=7……2185÷12=15……5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总结:通过大家讨论和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而且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求: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2)调皮的小猫。  (3)练习二第8页第6题。有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12个,还余3个。一共有多少个桃?  (4)综合练习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你是怎么想的?  (1)□+○=△()(2)○-△=□()  (3)☆÷◆=◇()(4)☆×◇=◆()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4)想一想:通过对加、减、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学习,想一想加、减、乘、除法运算间的关系。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是乘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乘、除法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课时作业  题号1: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有10盒铅笔,每12支装一盒,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答案:10×12=120(支)30÷6=5(米)  解析:【考察目标1】结合乘、除法的意义解释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  题号2:说说下列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依据是什么?并计算出结果。  16×□=112□÷13=11  516÷□=433×(3+□)=27  答案:7143126  解析:【考察目标2】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  题号3:填空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225 21     18 23 6  478  13 10  答案:101542036  解析:【考察目标2】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间的关系解题。  题号4:把下列乘法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上。  答案:27×73=1971  解析:【考察目标2】从积的个位“1”寻找突破口,想7乘几的末位是1,确定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为3,再向前一步一步的推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