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画杨桃》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ID:88952

大小:13.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①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