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ID:89204

大小:8.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扫”。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产生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产生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播放前三篇课文的插图,说一说:本单元学的前三篇课文分别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板书“启示”。)  2、学生交流感受。  3、播放自然界中能够带给人类启示的动、植物图片。  4、导学:自然界的万物有它的生存之道,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教师补充课题:大自然的),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学生齐读课题。  5、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你能发现本课与其他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本课有小标题,这篇课文包括两篇短文。)  6、过渡:大自然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们先走进森林去看一看,学习第一篇短文——《“打扫”森林》。  二、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教师引问: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为什么要“打扫”森林?“打扫”森林会产生什么后果?森林能被“打扫”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想了解的内容,遇到生字多拼读几遍,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  3、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词语情况。  4、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了课文,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不要求学生能说很多,只要说出自己的阅读收获即可;不理解的字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问答,理解上的障碍暂时存疑,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究。)  三、深读探究,语言训练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解设问句。)  2、找一找林务官下达了怎样的命令?工人是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①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②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1)结合相关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统统砍光”“统统除尽”“连……也不放过”,这些词语说明森林被“打扫”得十分彻底。)  (2)指导朗读。  3、训练说话:林务官看着又宽敞又洁净的林子,心里美滋滋的,他想______________。  4、过渡:现在的林子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看似多好呀!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个“异想天开”的命令呢?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  (1)出示句子: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2)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森林被侵袭得很严重。)  (4)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惋惜、气愤之情。  (5)小结:林务官本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结果却毁坏了整座森林。他妄想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犯下错误,我们可以说这个命令就是——异想天开。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5、教师导学: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存规律,默读课文,动笔画出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6、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  (1)出示句子读一读: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森林中存在关联的事物,谈一谈保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松鼠、小鸟、昆虫等小动物仓皇逃走的情景,感受到随意砍伐森林已经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学生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并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  7、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出示森林原貌图),而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变成这样了(出示遭到破坏后的森林图)。  8、师生合作,模拟对话。几年后,当林务官看到森林变成这样后,他向护林工人兴师问罪,老师当林务官,请你当护林工人向我解释一下。  9、当林务官知道是自己的无知毁坏了这么美丽的森林后,面对被毁坏的森林,他会怎么说?  10、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四、继续学文,品味感悟  1、导读:科学家研究蝙蝠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自然界中的人类的老师还有多少呢?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启示》的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2、同桌合作自学课文: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理解的词句互相交流。  3、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字词卡片:机翼省略关键鲸  (2)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4、小结:读了这篇文章你又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5、默读课文,找出给我们启示最大的一句话。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重点句: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7、为什么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细读第1、2自然段,用下列两种句式来回答。  (1)因为(),人类发明了(或解决了)(),所以()是人类的老师。  (2)()是人类的老师,因为它教人们()。  (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语句通顺即可。)  8、探究课文的写法特点。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的写法,改写第1自然段:  最早的飞机,()。而长着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却能平稳地在空中飞行。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后来,工程师(),有效避免了飞机因机翼颤动而机毁人亡的悲剧。  9、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还要穿插几个“生物老师”的事例,可以加在哪里?  五、总结提升,感悟写法  1、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里有两篇小文章,你觉得这种写作方法好吗?课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例,但写的又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所以大标题和小标题是总分关系,小标题之间是并列关系。)  六、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阅读“相关链接”,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说一说。  2、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外了解到的人类根据动植物有所发明的事例,再全班交流。  3、教师补充军事装备中运用到的仿生学实例。  4、知道老师的这些知识来自哪里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