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一、读一首诗,转轴拨弦三两声 师:1998年的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 (大屏幕呈现诗歌《你是这样的人》,教师深情地朗诵诗歌。)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热烈的掌声) 师:掌声告诉王老师,你们很喜欢这首诗,相信这首诗一定让你有所感触,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首诗的哪些地方,让你有所触动。 生:(自由读《你是这样的人》) 师:相信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也和诗人一样,有很多的情感想要表达。今天,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大家打开书本。 二、找一个词,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自己大声朗读课文《一夜的工作》,读的时候,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在你的心目中,总理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看了总理的一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这一夜的最大感受,你最想用哪个词语? 生:我最想用“伟大”。 师:(板书:伟大)为什么面对“一夜的工作”,你会想到用“伟大”这个词? 生:因为为了批阅文件,总理一夜都没有睡觉,所以我才会用“伟大”这个词。 师:是啊,这与其说是“伟大的一夜”不如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他用了“伟大”,而你呢? 生:我愿意用“劳苦”这个词。 师:(板书:劳苦)王老师知道,这个词书上有,但是让王老师高兴的是,咱们这篇课文731个字,你独独注意了这两个字,那可不简单呀!老师想问你一下,你为什么想到了用“劳苦”而没有用“辛苦”呀?(师在“劳苦”后面板书“辛苦”)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批阅国家的文件一夜都没有睡觉,一直批到公鸡喔喔喔地打鸣。 师:是啊! 生:所以我用“劳苦”这个词。 师:你觉得“辛苦”这个词够吗? 生:不够。因为“辛苦”这个词还不能完全体现周总理的这种精神。 师:尽管你还没有完全体会到“劳苦”和“辛苦”这两个词的区别,但是从你的回答当中我感受到了你对“劳苦”已经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真好! 生:我用“一心为民”。 师:“一心为民”,好一个“一心为民”啊!(师板书:一心为民)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词概括总理的这一夜的? 生:因为周总理用了一夜在批阅公文,这些公文都是为了人民。他把自己的报告留到最后再批阅,所以看出他“一心为民”。 师:即便是留在最后的那一份报告也同样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 生:人民。 师:说得真好! 生:我可以用“简朴”这个词概括总理一夜的工作。 师:好(师板书:简朴),我知道“简朴”这个词很“简朴”,但是又不“简朴”,说说你的感受。 生:周总理虽然是总理,住在宫殿式的房子里,但是他办公室的陈设却普普通通,而且他为了招待为自己写稿子的记者也只摆了一点点的花生米。他很节约,也很简朴。 师:厉害!你把文章前前后后凡是能反映总理“简朴”的内容统统给找到了,而且把它给串在了一起,文章就应该这样读! 生:我想用“认真”这个词来概括总理一夜的工作。 师:能把“认真”化成四个字吗? 生:(迟疑沉思) 师:就是“认真”,把它化成四个字,你体会得到! 生:一心一意。 师:不!就是“认真”,把它化成四个字! 生:认认真真。 师:对呀,认认真真。(板书:认认真真)怎么说? 生:因为他批阅文件的时候,不是随便看看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停笔想一想。 师:是啊,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你能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认真呢? 生:专注。 师:专注,所以你同意把“认真”化成四个字吗? 生:同意。 生:我还有一点可以说明周总理认真。当作者说他把椅子弄歪了,而总理自己把椅子搬正了,像一般人可能就不去管它了,可是周总理对它也是很认真的。 师:说得好!一个“认真”,你又加了一个“认真”,还是“认认真真”啊! 生:我觉得我可以用“敬爱”这个词。 师:(板书:敬爱)你怎么会想到与众不同的“敬爱”呀? 生:因为周总理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国家,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师:是啊,这个词你是用来形容这一夜的,还是用来形容自己对总理的那份感受和感情的? 生:我是来形容对总理的感情。 师:对啊,你对总理的这一份敬爱之情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我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又多么简朴! 师:真好! 师:请最后一位同学。来,你大声地说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总理的这一夜? 生:我想用“忙碌”这个词来概括总理一夜的工作。 师:好!(板书:忙碌)你说一下你的原因。 生:因为课文说,写字台上面有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一尺来高已经够多的了,而且还说“你送来的文件我放在最后”,说明在这之前,肯定还有很多东西送过来,因此,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忙碌的夜晚。 师:回答得非常清晰!同学们,这短短的一夜让我们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指板书)让我们有了那么多的感受! 三、品味一个“简单”,于平淡处显奇崛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还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再一次走进总理的这一夜,去细细地体味,去慢慢地咀嚼。抓住其中你感受最深的那个词(指点板书的那些词语),然后带着这个词,走进总理的一夜。把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那是你心灵的感应!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师:好的,每个同学都已将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条深深的波浪线,非常美丽的波浪线。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对总理这一夜的“简朴”感触特别深,而且已经找到了一些细节。请告诉大家。 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从这里我看到,原来这房子挺大的,但陈设却很简朴,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一点东西。 师:找得非常准,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也不少。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位同学了不起的发现。 生:(齐读)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师:再读一遍。这样的文字,读一遍两遍显然是不够的。再读一遍,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突然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哪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把它抓住,不要放过了,知道吗? 生:(齐读)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告诉大家,哪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 生:极其简单。 师:(板书:极其简单)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个词会突然跳入你的眼帘? 生:我觉得因为总理的房间布置很简朴。 师:你的回答也很“简朴”,再说说为什么这个词会突然跳入、映入你的眼帘? 生:因为总理一般都是大人物,像日本的国家总理都是很有钱的,但周总理只是在房间里放一些和平民百姓一样的东西。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极其简单”后面的话,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简单”之前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极其”呢? 生:(朗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假如把“极其”这个词儿换掉,你会换哪个词儿? 生:我会换“非常”。 师:“非常”?不够啊! 生:我换“特别”。 师:“特别”,还不够啊! 生:“十分。” 师:更不够啦! 生:我换“如此”。 师:如此、非常、特别、十分……这些显然不够,唯有“极其”才够味道。我们再读一读这句。(教师轻声地引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读—— 生:(齐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生:这是一张不大的写字台,里面有“不大”两个字,“不大”说明这张写字台很小,而且只有一张。 生:我注意到这里只有一盏台灯,一般来讲,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像会场里一样的很漂亮很大的灯。 师:那叫什么灯啊?(师用手势启发) 生:水晶吊灯。 师:水晶吊灯,通体照亮整个屋子,是吧? 生:是的,那样才能显出总理的气派。前面还说,一个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你注意到了“高大的、宫殿式的”这个词儿,是吧?你说下去。 生:一般宫殿式的房子,里面装修都是很漂亮的,很气派的,但是,这里却只有一盏台灯,而不是水晶灯。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由一盏台灯联想到了宫殿式的房子。请大家放下语文书,你们由宫殿式的房子想开去,猜想一下,这间屋子原来的主人可能会是谁? 生:我猜可能会是毛泽东。 师:毛泽东有另外的屋子。(众笑)注意“宫殿式的”。 生:我猜可能是一个很有钱的外国人。 生:我想有可能是以前的皇上。 师:比皇上还大呢!你猜猜他是谁? 生:我想可能是太上皇吧。 师:太上皇?想得合情合理。我告诉你们,原来这房子的主人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摄政王载沣。什么是摄政王?就是管着皇帝的那位亲王。大吧?厉害吧?再由此想开去,你估计这间屋子里面原来可能会有些什么?回忆回忆曾经看到过的电视、画报、照片。 生:我想这房子里原来肯定会有很多很多仆人,而且陈设很好,餐桌也很好…… 师:那些餐具是什么做的,你知道吗? 生:是用黄金做的。 师:那是白银做的,所有的餐具都是白银做的。 生:我想可能会有很多名人字画。 师:名人字画?那是肯定有的。 生:有很多奇珍异宝。 生:古代的瓷器。 师:古董文物、奇珍异宝……肯定会有的。 生:还可能会有一张用金子做的床。 师:金床?不一定是用金子做的,最有可能是用高档的红木做的,红木雕花床。 生:肯定有很多装饰用的钻石。 师:不光有钻石,还有玛瑙、翡翠、珍珠……同学们,由此想开去,这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面肯定会琳琅满目、金碧辉煌……但是,拿起书,当这座曾经是如此金碧辉煌、如此价值连城的屋子,现在成了我们敬爱的总理办公的地方,我们只看见—— 生:(朗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名人字画吗? 生:没有。 师:有古玩珍宝吗? 生:没有。 师:有金银饰品吗? 生:没有。 师:有水晶吊灯吗? 生:没有。 师:有翡翠玛瑙吗? 生:没有。 师: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 生: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师:只有—— 生:两把小转椅, 师:只有—— 生:一盏台灯。 师:如此而已。你说,这简单前面怎能不加上“极其”这个词啊!也难怪“极其”这个词会首先映入你的眼帘。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再来感受一下总理办公室的“极其简单”。 生:(齐读)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现在屋子的主人是谁? 生:是周总理。 师:是总理,是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啊,他的权力大不大? 生:大。 师:大得很啊。那么你想,作为一国的总理,手中握有如此大的权力,肩上挑着如此沉重的担子,你想,他的屋子里应该有些什么? 生: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个高大的文件柜。 师:一个高大的文件柜,是吗?这过分吗? 生:不过分。 生:我觉得还应该有台留声机和几张古典的碟片,因为这可以让人心情舒畅。 师:你是希望总理在劳苦工作之后能够放松放松,休息一下? 生:对。 师:你看,女孩子就是心细。(众笑)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 生:我想,总理的房间里应该有张大一点的沙发。 师:干什么? 生:总理累了,可以在上面坐一会儿,歇一会儿。 生:我觉得地上应铺有很软的地毯,踩上去很舒服的。 师:是啊,这都不过分啊。应该有沙发,有吗? 生:没有。 师:应该有地毯,有吗? 生:没有。 师:应该有文件柜,有吗?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只有—— 生:(朗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简单吗? 生:简单。 师:怎样的简单? 生:极其简单。 师: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在我们的心中涌动,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极其不简单? 生:是总理的艰苦朴素。 师: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作风。 生:是总理的不辞辛劳。 师: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修养。 生:是他认真负责的精神。 师:一种极其不简单的精神!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再读这一句话,你的感受、你的感情肯定和刚才初读那一句话的时候不一样了。 生:(齐读)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看得出来,你们的表情、你们的眼神告诉了王老师,你们感动了。有一份深深的感动在你的心中涌动,是吗?来,再读一次,把你们的感动传染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生:(齐读)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四、聚焦一个“审阅”,一唱三叹,绕梁不绝 师:老师完全有理由相信,让你感动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 生:比如:“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师:为什么这一句让你感动? 生:因为它说花生米“可以数得清颗数”,这等于是很少的。 师:是啊,你能想象出,一个大国的总理应该吃些什么? 生:应该吃“鲍鱼”之类的! 师: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他应该吃这些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是吧?没想到他吃的竟然是花生米,而且数得清颗数。你怎能不为此而感动?再比如—— 生:再比如:“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说明总理非常认真,而且是看了一遍又看一遍。 师:是啊,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审阅。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 生:(自由读这句,独立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他绝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怎样审阅文章的。 师: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到一个词,缩小到几个词来谈谈你对“审阅”的感受吗? 生:(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你想说的是哪个词? 生:思索。 师:把“思索”这个词再放大,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周总理是想到了人民的困难,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是啊。她聚焦到了“思索”,然后就想到了总理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只有这样看文件才叫“审阅”。 生:“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句话写出周总理不是很简单地看一遍就算了,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对,说得挺好,要大声地说,自信地说。这才叫“审阅”。假如请你在“审阅”前再加一个词,你认为总理这是怎样地“审阅”? 生:他是在负责地审阅。 生:我觉得他是在用心地审阅。 师:多好啊,这个“心”用得太好了。 生:仔细地审阅。 生:专心地审阅。 师:专心—— 生:专心致志地审阅。 师:对,这样语气就更强。 生:认真地审阅。 师:再加一个词—— 生:对了,认真负责地审阅。 生:细心地审阅。 师:换一个词儿,还可以是“一丝——” 生:一丝不苟地审阅。 师:同学们,难道总理他这样审阅的仅仅是最后一份文件吗?不是!何止是这份文件呀!大家看——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示意学生接读) 生:(朗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夜很静,人们早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示意学生读下去) 生:(朗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今天晚上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了起来)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五、写一段话,如此星辰如此夜 师: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这是一个多么劳苦的夜晚,这又是一个多么不平常的夜晚啊。因为,这个夜晚,我们的总理审阅着一尺来高的文件,思考着许多许多重要的问题…… (轻音乐《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响起,课件呈现: “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师:这个宁静的夜晚,周总理在想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走进总理的心,写下你的想象和感情。 师: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这一个夜晚,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起用心去倾听总理的心灵独白。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这个村里的粮食不够了,明天得派人给他们送去啊。 师:是啊,这是一些琐碎小事,但是,民以食为天,如果老百姓过不上温饱的生活,国家怎么能够安定啊!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为了新中国的强盛,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师:对啊,总理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强盛起来。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我要为人民奉献一切,要做个好总理,我一定要一句一句认真负责地审阅这些文件。 师:说得多好啊,他一生的承诺,就是要做一个人民的好总理。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加油啊,我不能睡。辛苦一点又如何,我一定要把这些文件批完。 师:是啊,正是总理的辛苦,才换来了人民的幸福呀。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把这些文件看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不能睡…… 师: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怎样才能让贫困地区富裕起来,怎样才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人民的幸福,才是总理的最大的幸福啊!他想着—— 生:(朗读小练笔)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失学儿童呢? 师: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怎能忘记千千万万的中国儿童呀!(音乐停) 同学们,听到了吗?这就是总理的思考,这就是总理的心声。他的心中,装着孩子,装着农民,装着工作,装着国家,装着全体人民。但是,他的心中唯独没有装的,却是他自己呀!所以,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 (课件呈现: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生:(高声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请问,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我是带着自豪的心情读的! 师:来吧,带着自豪的心情告诉全世界! 生:(自豪地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请问,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生:我是带着佩服的心情…… 师:来,读吧。读出你的佩服,读出你的感动。 生:(高声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你呢?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我是带着感动的心情来读的。 师:来吧,读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的感动吧! 生:(充满激情地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读得非常投入,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感动吗?你们自豪吗?你们敬佩吗?感动的请站起来,自豪的请站起来,敬佩的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感动地、自豪地、敬佩地告诉全世界—— 生:(全班站起来,高声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学生坐下,全场静默了片刻)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是吧?但是,你们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地告诉全世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凭什么如此肯定?你们凭什么如此感动?你们凭什么如此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生:凭总理是个不辞辛劳、认真负责的人。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不辞劳苦地工作。 生:凭我的相信,周总理他一生都是为国为民的。 生:凭周总理这一夜的做法。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转变一生的做法。 师:说得多好啊!这一夜的工作习惯足以证明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 生:为了全中国,为了全中国人民,他值得,他想:他值得! 师:凭着他对人民的热爱和信念,是吗?说得多好啊! 六、铭记一段日子,音容宛在性长存 师:是啊,正像你们所讲的那样,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吧—— (课件呈现字幕: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 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癌症。 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地工作着。 6月7日,周总理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8月26日,周总理在医院会见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 9月7日,周总理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和医护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 9月20日,周总理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的前一刻,躺在推车上的周总理吃力地握住邓小平同志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 10月24日,周总理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过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 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应约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谈话不到15分钟,周总理就昏迷了过去。 1月7日11时,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诵这段内容,语调时高时低,语速时缓时疾,极具感染力) 师:(问一学生)你哭了,为什么你哭了?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人民,他生病了也还是为了人民,所以我哭了。 师:(对另一生)你感动了,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花? 生:因为周总理为了国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关心着其他的人。 生: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也是病人呀,他为什么又要让护士去照顾别人呢? 师:是啊,你想问问总理,为什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你还不想想你自己啊! 生:我想说,总理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人民,为什么到最后还是想着别人! 师:是啊。 生:我还想问问总理,为什么还要告诉妻子死后不要保留骨灰? 师:他连自己的骨灰都没有留下来,撒向了碧蓝的大海! 生:我想对总理说,总理啊,您已经很尽职了,为什么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呢? 师:我知道,这不负责是带引号的。所以,同学们,了解了总理事迹的每一个人,都被他伟大的人格深深地感动了。1998年3月5日,就在总理诞生100周年的那个日子里,作曲家三宝和我们一样,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为《你是这样的人》谱写了一段极其感人的旋律。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和爱戴,走近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学生起立,大屏幕播放电影《周恩来》的剪辑片断,并配有戴玉强原唱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师生共同观赏,全场肃穆,许多学生,许多听课的老师,包括王老师本人,纷纷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