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将相和教学设计

ID:89420

大小:12.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胆怯、拒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3、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板书课题:将相和)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学习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求:  (1)独立朗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组内交流并理解“诚意、绝口、失信、抵御、推辞、理屈、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等词语,扫清字词句的障碍。  (4)组长领读生字词。  (5)小组内进行生字词检测:指读、抢读、说句子等。  (6)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  3、课件出示阅读思考:读了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你能为这三个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吗?  4、学生小组合作,划分三个故事所在的段落,并给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  5、全班交流,师板书三个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走进经典故事,激活人物形象  1、学生自主阅读“完璧归赵”,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赵王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和氏璧是起因;秦王得知后想骗取和氏璧,蔺相如巧妙周旋是经过;蔺相如认清秦王面目,秘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是结果。)  2、精读“完璧归赵”,赏析人物形象。  (1)秦王的言而无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精读第6自然段,初步概括蔺相如的形象。  ①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从蔺相如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②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勇有谋,能够处理好麻烦的人。)  (3)精读趣演第8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②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第8自然段的内容。  ③全班表演,奖励优秀者。  ④师生共同总结人物个性。(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爱国的人。)  (4)小组内合作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①组内指名朗读,将蔺相如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②小组讨论:你怎样理解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蔺相如洞悉秦王本性,料定他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并且以“信用”作为法宝来震慑他,使得秦王即便想杀他,也不能杀他,只好将他送回赵国。)  (5)小组内练习讲一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3、小结: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值得人们称赞。  四、整体朗读课文,巧妙布置作业  1、学生练习把握好角色,朗读《将相和》。  2、学生练习将“完璧归赵”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巧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将相和》这篇课文共由三个故事组成,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已经学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二、走进“渑池之会”,体会“机智过人”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1~15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是起因;席间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是事情的经过;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是结果。)  2、抓住重点,剖析故事。  (1)出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①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②全班交流。(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样,是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2)阅读思考: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  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②全班小结。(秦王听说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畏惧他几分。)  3、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走进“负荆请罪”,感受“知错能改”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6~18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6~18自然段。  (2)请学生画出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  (3)学生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故事内容。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②想一想:廉颇的话说明了什么?(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所以赵王加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自然心里会不服气。)  (2)“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①从蔺相如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有什么样的品质?  ②听了蔺相如的话,你有什么感触?  (3)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18自然段。  ②“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3、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剖析“将相分和”,领悟“爱国情怀”  1、学生思考:  (1)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功。)(2)廉颇心有怨气,原因是什么?(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位于自己之上。)  (3)将相又和好了,原因是什么?(蔺相如和廉颇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4)分别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爱国的人。)  (5)分析蔺相如和廉颇在思想上的共同特征。(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2、师小结: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3、组织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将相和》只是《史记》中的一篇,像这样的好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将相和》教学反思  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底,我校有幸邀请到省教研室张琳主任莅临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我讲了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将相和》,在课后的教研中张琳主任对本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指出了这节课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使我受益匪浅。张主任给我的感觉即平易近人,又严肃认真,说话和风细雨,娓娓道来,说起教学问题总是一针见血,令人茅塞顿开。现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进行以下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着重完成两个任务,首先一条就是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张嘴”这样一个问题,按照故事的发展,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品质。而最后之所以“将”“相”和是因为廉颇、蔺相如都爱国的关系,所以最后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第二个就是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课文按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对独立。但组合在一起,它们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与整篇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从特点考虑,教给学生“抓联系”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分别运用了浏览、轻声读、默读、指名读、结合背景再读、齐读、创设情境演一演等方式体会蔺相如、廉颇的话,来感受人物形象。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廉颇、蔺相如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入学生的心里。  在评课时,张主任给了我三条建议,第一个建议:处理文本时,可以用剪裁的方式,加工整合教材,打破常规按顺序去处理教材的方式,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说:处理好的教材就像进教室就穿着旗袍,而不是裹着一块布。例如:处理文本时不要从头到尾,可以根据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做一个人物长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学生就会更加专注,如果有新的发现学生肯定会更加欣喜若狂。第二个建议:在处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第一个故事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后两个故事就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穿越时空还原当时的场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廉颇和蔺相如进行对话。张主任表示要提倡动态的学习,可发展的有深度的学习。第三个建议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1+x拓展学习的思考方向。张主任表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把问题抛给学生,老师讲的少一些,学生学的时间多一些,设计的学习活动要环环相扣,老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例如:秦王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把《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句子放到文本里一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