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全神贯注”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展开想象;知道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是这样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是这样全神贯注地工作的。 3、体会课文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导入阅读 1、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是个成语,谁知道它的意思? 2、介绍罗丹、欣赏作品。 板书:罗丹。他是100多年前法国大雕塑家,他有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 出示《沉思》作品,让学生静心体会约1分钟。这是一座大理石雕像,一位妇女在低头沉思。当你静下心来去欣赏她时,你能感受到她的皮肤上的温度,你能感受到她的血管里有血液在静静地流动,你能听到他轻轻的呼吸声,你还能从她的眼神里感受到她内心深处淡淡的忧伤。这就是罗丹,他能让一块普通的石头变为生动的艺术形象,有了生命,有了思想,有了感情,有了体温,成为不朽的杰作。 那么,这些优秀的作品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呢?让我们跟着一个人到罗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罗丹的朋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可不是罗丹的普通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最亲密的朋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是挚友。就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挚友在一起是无话不说的。 我们和茨威格一起到罗丹的工作室中去看一看他是怎样工作的。 [设计意图]初读之前,教师展示罗丹和雕塑作品《沉思》的照片。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一种艺术的氛围之中,为学生理解雕塑这一艺术门类做了铺垫,也使学生对罗丹的艺术才华钦佩不已,产生了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 现在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地方反复练一下。 请5名同学分别读5个自然段,读错的地方大家指出来。 2、概括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想一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己试着说一说。 把这些内容概括成几个字:罗丹修改女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重视朗读的训练,重视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境 1、自读,找出生词。 我们看看罗丹是怎么修改女像的,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师生谈话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进入情境,感受罗丹的工作状态。 放下书,听老师读课文。你边听边想象罗丹是怎么工作的,让这些情景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你的眼前。(教师范读) 现在你自己读,读一句,想一想。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放电影(读课文),大家看他放得怎么样? 这段文字没有写罗丹的语言,但写了他的动作和表情。下面你再看电影时,要透过这些动作、神态猜一猜他在干什么,想什么,会说什么样的话。 学生读文理解、讨论。出示文字投影片,师生谈话理解。教学片段如下: 老师:现在老师读原文,你谈谈自己的理解:“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学生1:这不对,应该改改这儿。 老师:(继续读)他一会儿后退。 学生2:这有点不对,再改改这儿。学生3:如果人们从远处看我这个雕像,会怎么样? 老师:(继续读)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学生1:怎样改这个雕像才好看呢? 学生2:为什么我修改多次还这么难看? 学生3:笨死了,笨死了,刚修改好这里,那儿又给改坏了。 学生4:这里行了,不,这里还得修改。 老师:(继续读)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学生1:怎样改这个雕塑才能改得更好呢? 学生2:对,我终于找到最佳方案了,就这样。 学生3:如果改好了这里,那里又会出问题;可是如果不改就会更难看,怎么办呢? 老师:(继续读)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这个时候他开始怎么样? 学生:我现在就修改。这样好,这也好,这样不行,这下才好嘛! 老师:(继续读)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学生1:太好了,马上就成功了。 学生2:我会干得很出色的。 学生3:我终于有办法了。 学生4:努力吧,一定会成功的。 学生5:我一定会把它改好的,我一定会胜利。 学生6:好,再改一点就好了。 老师:(继续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学生1:我这幅作品太完美了。 学生2:我的雕像真是太美了,我太满意了。 老师:(继续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 学生1:我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啊! 学生2:终于改好了! 学生3:啊!这一下我终于改好了! 学生4:你,你是我最完美的一件作品! 学生5:我对你最满意,你是我最成功的一件作品! 学生6:太棒了,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老师:(继续读)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学生1:可算完成了。 学生2:终于改好了,我也可以休息了。 老师:太棒了!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这样理解课文,你就不单是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你还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了罗丹内心的想法。口里念,心里想,这叫什么?这叫读,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了。 老师:现在请你再读这段话,这次读,你就像罗丹那样完全地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投入,尽情地去读,谁来试一试? (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老师:这样的工作态度叫什么? 学生:全神贯注。 老师:这叫“全神贯注”,这一段话里有一句话把罗丹的工作状态表达得最充分,这句话是哪一句? 学生:(读)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老师:喝醉酒是完全地陶醉了,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这个“整个世界”是指什么?想一想,是所有的世界都消失了。 学生1:是除了雕塑以外,所有的都不在他脑子里。 老师:说明他全神贯注的程度。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朗读这段课文。 [设计意图]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时的情景是课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文中描写的情境之中呢?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随读入境、境中体情的办法。先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自己读,读中想象,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渐渐进入文中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罗丹当时在想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理解了“全神贯注”这个词语的含义。四、导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 2、导读第5自然段。 齐读:“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理解这句话:这个女像已经是“杰作”了,罗丹还是花那么大的精力去修改。这件事值得去做吗?这里的“好”是指好到什么程度?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除了知道罗丹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之外,还知道了一个道理,我们对待学习要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也要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3、4自然段不是理解的重点,可一带而过。第5自然段重点理解茨威格说的那句话,可以让学生结合全课的学习来理解。 五、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六、欣赏罗丹作品 我们再到罗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罗丹创作的部分杰出作品。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罗丹的部分雕塑作品,并做简要介绍,作品包括《青铜时代》《思想者》《达娜哀》《埃娃法尔发克斯肖像》《加莱义民》《加莱义民》(局部)、《地狱之门》《地狱之门》(局部)、《跌倒的人》《尼·金斯科》等,让学生静静地欣赏作品。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展示罗丹雕塑作品的照片,又使学生回忆起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收集罗丹的故事和罗丹的作品资料,互相交流。 八、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过关A卷-《全神贯注》”,一起来闯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