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吨》教案《认识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通过物体质量的转换,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并认识“吨”2.难点: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当我们去水果批发市场购买水果时,我们总会称一称水果的重量,以确定要付的钱数。【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既激活旧知识,也引出所学习的新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2.填空:一个苹果150( ),一筐苹果20( ),一卡车苹果5( )3.揭题: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那些很重或大宗的物体的质量用“吨”来作单位。学生交流生活所见,适当展示运输车、集装箱等图片增加学生感受。【设计意图:顺势揭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图片展示可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二、实践体验,感悟1吨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课件出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2 .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1)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体重大约是50千克,谁来抱一抱试试,想象一下,多少个像老师这样的体重是1吨?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指名4个学生站在一起,感受100千克)引导学生想象: 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 40个学生全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提问:估计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设计意图:通过本班学生乃至老师体重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对1吨的感知。】3.说一说: 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物品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三、练习推进,深化学生认识1.填一填 2.像这样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1小时流失的水大约是1吨,1吨水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约800人一天的饮水,满足一个人10天的全部生活用水,可以灌装约 1800瓶矿泉(550ml)3.他们的体重各是多少?连一连(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4.填一填:(1)5吨=( )千克,2000千克=( )吨(2)一头大象体重4吨,是( )千克。5.说说: 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围绕动物“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多媒体课件展示:6.改错帅帅的数学日记:今天早上6时30分我起了床,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很快刷了牙,吃了一个70千克的鸡蛋,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作业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