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2.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乘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3.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探索运算过程及掌握运算律时,我提倡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计算、发现规律、小组探究规律的方法进行学习,这一点会大大地减少学生推导乘法运算律的难度,为学生探索知识过程提供了一个构建知识的桥梁。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目标:1、通过观察、根据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对目标1进行检测。2、通过交流、对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成情况,对目标2 进行检测。学习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学习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谈话:我们之前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律?用字母如何表示这些运算律? 1.出示: 你能在下列的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结合学生的回答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 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 (一)探索乘法交换律。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出示例题。(略) 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列式:25×4=100(人)或4×25=100(人)。提问:虽然算式不同,但是算出答案都是100人,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联结?板书:25×4=4×25。提问:如果不通过计算,能不能直接写出25×4=4×25呢?说出你的理由。小结:不计算也可以直接写出25×4=4×25,因为:(1) 求4个25是多少,结可以列式:25×4,也可以列式4×25,算式形式上不同,但是表示的是一个意思,都是求“4个25是多少?”(2) 因为这两个式子求的是同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所以答案一定相等。2.举例验证。谈话: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引导:能不能不计算,直接写成等式的形式呢?为什么?学生表述等式之所以成立的数学意义,然后举例。挑选适当例子板书,谈话:这样的例子举的完吗?板书:( )×( )=( )×( )第一个( )里可以填写那个数字?总结:可以填a,a是几?(生:任意数)由此总结:a×b=b×a。3.总结概括规律。讨论:你写出的每一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每组算式等号两边的两个乘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的是两个乘数交换了位置。)提示:你能像加法交换律一样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吗?(参考黑板卡片上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尝试总结)4.板书学生总结出的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5.回忆乘法交换律在过去学习中的运用。 谈话:乘法的交换律,我们在二、三年级就遇到过,你能回顾一下,过去在学习哪些知识时用过乘法的交换律吗?(学生可能想到: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算两道乘法算式;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等。)6.回顾、总结刚才师生共同探究乘法交换律的过程。猜想——验证(由具体个例到一般适用,即总结出字母表达式)——总结概括概念。7.拓展:a×b×c=b×a×c 等式成立吗?为什么?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也不变。四个数……(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铺垫。)(二)探索乘法结合律。1.初步感知。谈话:我们已经通过举例的方法研究了乘法交换律,那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的结合律。出示例题。(略) 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吗?交流:25×5×2 25×2×5 2×5×25 2×25×55×25×2 5×2×25 25×(5×2)……交流:算式都不同,但是计算结果都是250桶水,为什么?(求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根据乘法交换律,虽然因数的位置不同,计算顺序不同,但是,求的都是那三个数的积。)2.引导比较。(25×5)×2 25×(5×2) 提问: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得数还相同呢?(都是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都是把25、5、2三个数相乘) 板书:(25×5)×2 = 25×(5×2)3.举例验证。 谈话: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你能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请大家同桌合作,写一写,说一说。组织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一些等式。4.总结规律。谈话:这样的例子举的完吗?板书:( × )×( )=( )×( × )第一个( )里可以填写那个数字?总结:可以填a,a是几?(生:任意数)由此总结:(a×b)×c=a×(b×c)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归纳概念学生对比加法结合律概念,总结出乘法结合律概念。(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三、练习巩固(一)、先填空,并回答运用了什么运算律。45×16=16×( )4×(25×9) =(25× )× ( )6×13×5 =13×( × )(二)、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23×15×2 5 ×37× 2点名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顺序。(三)、挑战场(先交流方法,然后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25×16×4• 492×5×2• 8×5×125×40• 5×25×2×4×15(四)、探究性学习(家庭作业)通过近两天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学会了探究运算规律的一般方法,请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研究下面的运算规律:a ÷ b ÷ c = a ÷(b×c)四、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