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命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18年浙江4月选考,1)下列属于酸的是( )。
A.HNO3 B.CaCO3 C.CO2 D.NaOH
【答案】A
2.(2017年全国Ⅰ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解析】A项,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类合成纤维;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项,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答案】A
3.(2017年全国Ⅱ卷,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磷等元素。
【答案】C
4.(2017年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答案】A
5.(2014年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白磷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为混合物,B项错误;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C项错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葡萄糖是小分子有机物,D项错误。
【答案】A
命题二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6.(2018年浙江4月选考,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气化 B.天然气的燃烧
C.烃的裂解 D.石油的分馏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答案】D
7.(2018年北京理综,7)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说明氢气是新生成的物质,而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核聚变”是核反应,改变的是原子核,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项,甲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8.(2016年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9.(2015年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A项,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CuSO4·5H2OCu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B项,铁矿石炼铁是由铁的氧化物Fe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C项,制陶瓷的原料是黏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盐产品;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答案】D
10.(2014年全国Ⅱ卷,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A项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B项发生了化学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乙烯,C项发生了化学反应;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D项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A
命题三
胶体的性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①(2018年全国Ⅱ卷,8)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②(2018年全国Ⅰ卷,10)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③(2018年江苏,6)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④(2018年浙江4月选考,6)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⑤(2017年天津理综,1)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⑥(2016年全国Ⅱ卷,13)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⑦(2015年安徽理综,9)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⑧(2014年重庆理综,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⑨(2014年福建理综,8)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①③④⑤⑨
12.(2018年海南,10改编)絮凝剂有助于除去工业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
A.NaFe(SO4)2·6H2O 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 D.Na2SO4·10H2O
【答案】A
命题角度
全国卷对本主题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用途上,常结合生产、生活、传统文化、化学史等进行考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试题侧重考查基础,但能体现学科素养
备考启示
在复习中要重点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质分类的依据及物质类别的判断;胶体的性质、用途、制备及与溶液的区别等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
(2)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物质的分类方法
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分类标准是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的关键
(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氢化物:HCl、H2O、NH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酸性氧化物:CO2、P2O5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酸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HNO3等二元酸:H2SO4、H2CO3等三元酸:H3PO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H2S等含氧酸:HClO4、H2SO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H2SO4、HNO3等弱酸:CH3COOH、HF、H2CO3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3、HCl等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Ba(OH)2、KOH等弱碱:NH3·H2O等盐正盐:BaSO4、KNO3、NaCl等酸式盐:NaHCO3、K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复盐:KAl(SO4)2·12H2O等
【特别提醒】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常见混合物:(1)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2)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3)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如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
(2)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5)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6)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7)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
【答案】(1)√ (2)× (3)× (4)× (5)× (6)× (7)√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醇 B.液氯 C.醋酸 D.碳酸钠
【解析】乙醇是非电解质,A项正确;液氯是单质,B项错误;醋酸属于酸,是电解质,C项错误;碳酸钠属于盐,是电解质,D项错误。
【答案】A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属于包含关系的组合是( )。
序号
甲
乙、丙、丁、戊
①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②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③
油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基本营养物质
④
腐蚀品
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⑤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⑥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A.①② B.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⑥
【解析】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现有下列物质:
①冰水混合物 ②水煤气 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
⑩含氧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C5H10的烃 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
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一定为混合物的是 ;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 。
【答案】①⑧⑨⑩ ②③④⑤⑥⑦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石油的分馏 (2)煤的干馏 (3)钠的焰色反应 (4)碘的升华 (5)氯化铵的分解 (6)蛋白质的变性 (7)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8)电解食盐水 (9)CaCl2的潮解
(10)冰的融化 (11)FeCl3的水解 (12)石油的裂化、裂解 (13)蛋白质的盐析 (14)食物的缓慢氧化 (15)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 。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
学
反
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分为③ ④ ⑤ ⑥ 按反应中⑦ 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⑧ 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⑨ ⑩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⑪ ⑫
在线反馈
①(1)(3)(4)(9)(10)(13) ②(2)(5)(6)(7)(8)(11)(12)(14)(15) ③化合反应 ④分解反应 ⑤置换反应
⑥复分解反应 ⑦有无离子参与 ⑧有无电子转移
⑨可逆反应 ⑩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
(2)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C
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解析】C项,“滴水石穿”存在反应CaCO3+CO2+H2OCa(HCO3)2,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包含了化学变化。
【答案】C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分析正确的是( )。
A.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B.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C.赵孟頫的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淘金要经过无数次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式存在,B项正确;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系微生物把凋谢的花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变成“春泥”被植物吸收利用,发生了化学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①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②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③ ,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④
⑤
⑥
分散质微
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
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
无沉淀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⑦
⑧
⑨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
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3.胶体及其性质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a.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⑩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b.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c.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 从分散剂中析出。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
在线反馈
①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②直径大小 ③胶体 ④100 nm ⑦能 ⑧能 ⑨不能 ⑩光亮的“通路” 沉淀 FeCl3饱和溶液 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特别提醒】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可能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4)盐卤可用于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聚沉的原理。( )
(5)胶体不一定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
(6)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
(7)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8)“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9)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⑤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⑥明矾和FeCl3可用作净水剂
⑦O3、H2O2均可用于水的杀菌
【解析】①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有电荷,对离子有吸附和交换作用,可起到保肥的效果;②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静置后分层,油层在水层的上面,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③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渗析净化血液胶体;⑤静电除尘的原理是电泳现象;⑥明矾、FeCl3净水的原理是生成胶体,胶体吸附杂质而净水;⑦O3、H2O2用于水的杀菌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氧化细菌蛋白质。
【答案】②⑦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豆浆、淀粉溶液均属于胶体
B.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C.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得Fe(OH)3胶体
【答案】C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
B.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用于制作化学精密仪器
C.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作为净水剂
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解析】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颗粒物,它不一定是胶体粒子,A项不正确;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项不正确;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作用,可作为净水剂,C项正确;“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不正确。
【答案】C
1.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粒子,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很强的吸附力,在水中能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分别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1.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是( )。
A.甲骨 B.竹简 C.丝帛 D.青铜器
【解析】A项,甲骨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等无机盐;B项,竹简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素;C项,丝帛是用蚕丝织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项,青铜器是金属材料。
【答案】C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日常生活小窍门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醋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B.用肥皂润滑皮包上的拉链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漆
【解析】A项,水壶内壁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二者均可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而被除去;B项,用肥皂润滑皮包上的拉链是利用肥皂的润滑作用,属于物理过程;C项,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过程;D项,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油漆是利用油漆可溶于汽油,属于物理过程。
【答案】A
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
【解析】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制得Fe(OH)3胶体
B.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发现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C.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之间
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解析】由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0 nm,故能透过滤纸,B项不正确。
【答案】B
5.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里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里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解析】硫化汞变成汞和硫,属于分解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汞反应生成硫化汞,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6.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水和冰醋酸都属于弱电解质
B.将二氧化氮进行压缩可得到无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甲烷是新型能源页岩气的主要成分
【解析】氨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NO2中存在可逆反应2NO2N2O4,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得到无色液体,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C项错误;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D项正确。
【答案】D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醋除水垢、明矾净水、油脂的皂化都是化学变化
B.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C.航母上拦阻索中的钢丝属于纯净物
D.合成纤维与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食醋除水垢利用的是醋酸与碳酸钙、氢氧化镁的反应,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油脂的皂化利用的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三者均为化学变化,A项正确;煤的气化、液化是化学变化过程,B项错误;钢丝为铁合金,是混合物,C项错误;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错误。
【答案】A
8.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Al2O3、Ca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③⑥ D.全部正确
【解析】水银是汞,属于纯净物,故①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②错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CaO2为过氧化物,均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③错误;C60、C70
、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质溶液强,故⑤错误;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被破坏,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⑥正确;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⑦错误。综上,正确的只有④⑥,答案选A项。
【答案】A
9.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③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作指示剂)、④五氧化二磷、⑤无水氯化钙、⑥浓硫酸、⑦碱石灰等。
(1)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全部
(2)上述②④⑤⑥四种干燥剂中,其主要化学成分所属的类别依次为 、 、 、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硅胶中无水氯化钴(CoCl2)呈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CoCl2·6H2O,该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填字母)。
A.CO2 B.HCl C.NO2 D.NH3 E.NO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后易失去干燥能力,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
(2)B D C A
(3)化学变化
(4)DE
(5)CaO+H2OCa(OH)2
1.拉烟飞行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
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
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汽化
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
【解析】A项,“彩雾”中包括水蒸气和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因此是混合物;B项,“彩雾”是由高温气体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的,该形成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项,飞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拉烟剂汽化;D项,“彩雾”的形成是因为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与焰色反应的原理不同。
【答案】D
2.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的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解析】水是纯净物,双氧水为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均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项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答案】D
3.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质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草木灰 B.火碱 C.食盐 D.胆矾
【解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盐,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项错误;食盐是氯化钠,属于盐,溶液呈中性,C项错误;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盐,溶液呈酸性,D项错误。
【答案】A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B.尼龙绳、宣纸均可由合成纤维制造
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物质,都是人体中能量的重要来源
D.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解析】油脂主要分为两种,其中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A项正确;宣纸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B项错误;纤维素不是人体的能量来源,因为人体内没有可以水解纤维素的酶,C项错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中一定有氮元素,D项错误。
【答案】A
5.中科院化学所研制的晶体材料——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核磁共振造影及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其部分生产流程如下:
FeCl3·6H2OFeOOH纳米四氧化三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四氧化三铁属于胶体
B.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普通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性质差异比较大
C.可用滤纸分离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水的混合物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答案】D
6.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 cm
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
【解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A项错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B项错误;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应该是1~100 nm,C项错误;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为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D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D.《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解析】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A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项正确;“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由于瀑布飞泻,水汽蒸腾而上,在阳光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不是碘升华,C项错误;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D项正确。
【答案】C
8.铜、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
(1)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
Ⅰ.0.1 mol·L-1的H3PO3溶液的pH=1.7。
Ⅱ.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
Ⅲ.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①下列关于H3P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酸 b.弱酸 c.二元酸 d.三元酸 e.氧化性酸
f.还原性酸
A.bdf B.bcf
C.ade D.bce
②写出H3P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Na2HPO3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
(2)碘化亚铜可作催化剂、饲料添加剂等。已知:
Ⅰ.铜能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和碘化亚铜。
Ⅱ.CuSO4溶液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并产生白色固体。
Ⅲ.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氧化亚铜、碘化钠和水。
①下列关于碘化亚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碘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I,属于盐类
b.碘化亚铜稳定且难溶于水
c.铜能与氢碘酸反应,说明氢碘酸是强氧化性酸
②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①B
②H3PO3+OH-H2PO3-+H2O
③正盐
(2)①ab
②2CuI+2OH-Cu2O+2I-+H2O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 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B.若1 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A
C.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解析】2.4 g Mg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A项正确;若1 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分子聚集成胶粒),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小于NA,B项错误;甲醇中的C—H键只存在于甲基中,故1 mol甲醇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C项错误;铁片在浓H2SO4中因钝化而停止反应,D项错误。
【答案】A
2.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将奶粉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用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烧杯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②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铵,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③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由消耗盐酸标准液的量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有 (填字母)。
A.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烧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2)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 g,共配制100 mL的溶液,取其中的20.00 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后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0 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保留两位小数)。[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解析】(1)由c=nV判断,A、D两项使n偏小,浓度偏小;B项中俯视刻度线,V偏小,浓度偏大;C项中仰视刻度线,V偏大,浓度偏小。
(2)样品中(NH4)2B4O7~2HCl~2N
2 2
0.1 mol·L-1×0.023 L n
n=0.0023 mol,100 mL的溶液中含氮元素物质的量为0.0023 mol×10020=0.0115 mol,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0.0115mol×14 g·mol-11.5 g×100%≈10.73%。
【答案】(1)B
(2)10.73%
3.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 。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 组,它的电子式为 。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该气体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4)Ⅱ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 g该物质参加反应。
(6)Ⅱ组中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后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种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5)铁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时,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6)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脱水的作用,SOCl2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Ⅰ Na+[··O······O······]2-Na+
(3)3CO+Fe2O32Fe+3CO2
(4)2∶1
(5)168
(6)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