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沂河》音乐教案
课 题
春 景
课 型
欣赏
教材版本
人音版(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设计人
使用年级
五年级
课时
共4课时,第3课时
主 题
聆听《春到沂河》
授课对象
学生
审 批 人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2.教材分析:这首柳琴独奏曲! 描绘了位于山东省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动人景 象; 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 《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3.学情分析: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没有太多关注。在小学低段接触过一些民族管弦乐的作品,能听辨出二胡、笛子、唢呐等常见且比较有特色的乐器的音色,但不能说出其在管弦乐队所属的组别。而且一旦把器乐声音放到完整地乐曲中,学生对于乐器音色的辨别也容易混淆。学生还没有养成非常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但是通过聆听音乐,能说出自己的观点。
发现与思考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能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分析乐曲,简单表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2.通过视、听、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说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欢乐情绪和展现的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色。3.认识柳琴,并记住它的音色,能哼唱出乐曲第一部分主题,并能简单描绘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学习重点
通过聆听,能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分析乐曲, 简单表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学习难点
认识柳琴,能简单描绘乐曲表现的意境。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合作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班班通、课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3采用课堂观察,分组表现,点名提问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检验
授课过程
一、导入听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1.放伴奏音乐,师范唱全曲。设问:听一听,它具有我国哪个地方民歌的特点?2.生全曲聆听后回答。3.师引导学生哼唱歌曲旋律。二、 分段听赏《春到沂河》(一)聆听引子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设问:这段旋律来源于哪首歌曲的曲调?生听后回答。2. 再听。设问: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旋律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景色?(可让学生大胆想像,自信表达)师阐述引子表现的情景:节奏一开一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潺潺流水、万物复劳的美景。3. 复听。设问:你能听辨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4.媒体出示琵琶与柳琴对比图,引导学生认识两种乐器的形状、演奏姿势的不同。5.聆听一小乐段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学生感受与柳琴音色的区别。(二)聆听第一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设问:这一部分的旋律与引子在节奏上、速度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2. 复听。设问:这段旋律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表达)师叙述旋律表达的意境: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景。3.媒体出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师用琴引导学生用“啦”轻声哼唱主题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声音轻巧、表现热闹的场面。分组演唱。(三)聆听第二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设问:你能听辩出这部分的旋律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特点来辨别)2. 复听。设问:想像一下,这段旋律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表达)师阐述旋律表达的情感:旋律由中板转慢板,运用了山东琴书与柳琴的音调演变发展而成,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聆听第三部分(媒体播放)1.初听设问:这部分的旋律和哪部分旋律相似?学生回答。2.复听。设问:它表现的还是与第一部分同样的情景吗?你想像的又是怎样的场景?(学生自由表达)师阐述旋律表达的情感:这段是第一部分旋律的再现,它表现热闹欢腾的景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欢庆丰收,表达幸福生活到来时激动、快乐的心情。3.再听,师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可敲锣打鼓、欢歌跳舞都可以,让学生自由编创)三、 完整听赏《春到沂河》学生分乐段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师用肢体语言提示。四、师小结:《春到沂河》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沂河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与万物生辉的景象,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在《春到沂河》的乐曲中离开教室。)
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