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加减法》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主题:8、9的加减法课时:第九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学习了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等知识,所以这节课只是需要将知识进行正迁移,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3.教材分析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课时,编排上与6、7的认识基本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意有序性。8、9的基序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数字增大必然增加难度。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也比6、7的要求略高一些,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摆出8和9的组成,老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去摆,教学的起点比6、7有所提高。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过渡到写出四个算式,教材“用数学”内容与以往也有不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任务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复习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2、看图列式。○○○○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抓住学生对新环境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知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㈢出示想一想:4+4=( ) 8-4=(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让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的时间。在抢答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一的第7、8、9题。1、 第7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2、 第8题。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 第9题。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以各种形式进行训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6题。 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发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快乐。(评价目标三)环节五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课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组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5+3=8 5+4=9 3+5=8 4+5=98-5=3 9-5=48-3=5 9-4=5想一想:4+4=8 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