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比多少”,不同程度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比较”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发现,但是其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系统化。3.教材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多少》这一内容,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本节主要是通过创设猴子分水果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同时,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三个数学符号,会用这几个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评价任务:任务一: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任务二: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任务三: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抓住学生对新环境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3 4 3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 谁会读?(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够吗? 让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的时间。在抢答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巩固深化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2、练习三第3、4、5、题。 以各种形式进行训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作业 第18页的第6、7题 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发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快乐。(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组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板书设计 比 大 小 小猴 梨 桃 香蕉3 4 3 23=3 3>2 3<4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