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1)基于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默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3)基于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4)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听故事能复述大意,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学情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用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因此学情分析如下:(1)基于识字与写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部分学生在书写时不能按笔顺规范书写,兼顾不到汉字的间架结构。(2)基于阅读:本课是对学生的要求仍是朗读,在阅读中识字、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3)基于写话:学生有过写话的练习,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简单的语句,但结合课文内容写话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们专注内容,呼应写话。(4)基于口语交际:学生逐步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但缺少倾听意识。2.教材分析《玲玲的画》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被弄脏的地方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7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评价任务1. 通过多种识字方法,准确读出“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幅”10个生字,会写“评奖、时间”等7个词语。。2.通过范读、朗读、指名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试着讲出这个故事。3. 练习写话,用指定词语“只要……就……”写句子。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自由表达意见
3.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完成目标一)
环节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准字音(评价目标一)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抽读生字卡片,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完成目标一)
同桌轮读,交流识字方法(评价目标一)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⑴开火车拼读生字。⑵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⑶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完成目标一)
提问检查整学生体识字情况和个别认读情况。(评价目标一)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目标二)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评价目标二)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完成目标二)
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同桌一起读课文,(在合作中读熟课文)指名对读,学生评议,让学生知道怎样读才能把课文读好。(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活动一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完成目标一)
指导书写(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1.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2.学生练写。 3.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指导朗读、书写(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玲玲的画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反思: